2015 年 8 月 31 日财政部全国 PPP 示范项目推进会议上,史耀斌副部长表示徐州轨道 1 号线 PPP 项目为财政部六个落地示范项目之一。
1 号线一期工程 PPP 模式创新后,应用轨道交通线网网运分离的模式,将分为两个阶段分别采购社会资本,两个阶段是工程建设和运营养护。
..............................
6 总结与展望
在我国新型轨道交通建设模式进程加速推进和经济转型升级不断深化的背景之下,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轨道交通 PPP 模式应运而生,作为轨道交通建设的创新发展模式,政策支持为轨道交通建设 PPP 模式的顺利推进和有效发展保驾护航,尽管轨道交通 PPP 模式有政策上的优势,以及在一定时期内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然而大多数政府和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合同管理压力,同时还有后续更大的财政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项目的顺利实施。因此,就如何把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与社会资本在资金、先进管理经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合理的结合是目前所面临的重点大难点,PPP 模式是推动轨道交通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可以将公私双方各自的优势有效的结合,在我国轨道交通建设领域已初见成效,但由于 PPP 多样化运作的方式以及复杂的操作流程,加上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自身所具有的诸如建设周期长、投资额度大、投资回收期长、参建单位众多等特点,使得轨道交通 PPP 模式下合同管理面临高风险。所以,如何加强对轨道交通建设 PPP 模式下的合同管理,也就成为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和重要的研究课题。
随着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PPP 模式在交通行业发展方兴未艾,但建设单位的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亟须提高,轨道交通建设的合同管理方面尤为突出。现在,国内很多学者对合同管理方面的理论进行了研究,大部分学者强调对索赔方面的风险管控,大多数发包人的工程合同管理工作采用的依然是传统模式,合同管理技术人员的知识背景和经验依然是主要关注的对象,很少有一套在招标策划阶段的完整合同理论和管理机制的介入,造成合同管理体系的建立存在缺项,或者是体系不完备,需要明确合同管理的系统性,尤其在全过程合同管理方面,对招标策划阶段的合同体系设置重视性不足,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