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研究产业经济的论文,新经济时代,科技服务业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河南省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阶段,科技服务业愈发重要。通过以上的论述与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首先,界定了科技服务业发展问题相关概念及内涵,综合学者对科技服务业内涵的界定,从科技服务业服务方式、服务主体、服务内容和服务目的分析科技服务业的内涵。将科技服务业分为四大类:研发开发服务、专业技术服务、科技交流与推广服务、科技应用服务。并从科技服务业可以助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阐述河南省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必要性。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新经济时代,产业结构已由工业主导转向服务业主导,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服务业部门逐渐成为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的主要动力。伴随着技术需求的提高和科技创新的进步,创新链条上的服务业逐渐完善与细化,涌现出一批新的业态和模式,包括技术推广服务、科技咨询服务、创业孵化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科技服务业态。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既迎合了创新发展理念、有助于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又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可对创新驱动战略提供体系化支撑。2016 年,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河南省政府提出《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至此,在政府推动,行业政策支持的大背景下,河南省科技服务业呈良好发展态势。2018年,河南省科技服务业增加值达8.84亿元,约占当年GDP总量的1.21%,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 2.44%,科技服务业初具规模。领域门类较为齐全,形成了涵盖研究开发服务、专业技术服务、科技交流与推广服务以及科技应用服务等全方位、多元化的科技服务体系。但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河南省科技服务业总体规模偏小,综合竞争力水平偏弱,存在科技服务业创新投入产出不足、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不完善、细分行业发展与其他地区差距明显以及科技服务业集聚程度低等问题。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没有科技服务业这一概念,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中,科技服务业相对应的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IBS),其他国家相对应的是知识服务业。综合现有的研究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从科技服务业的内涵和科技服务业的创新发展两方面进行梳理。
(一)关于科技服务业内涵
Daniel Bell最早提出了知识服务业概念,即科学技术与知识相结合的产业[1]。Hertog Den (2000)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定义为拥有高素质与高智商的人才、具有先进科技手段、可以为客户提供中间产品或服务的个体组织或机构[2]。Muller,Doloreux(2009)认为知识服务业是依赖于人力资本、知识和技能的机构,其主要向其他组织的业务流程提供知识密集型投入,知识是其提供服务的先决条件,是最重要的资源[3]。Grandinetti(2018)对 KIBS 进行了全新的解读,KIBS 工作者引导用户设计新的、相对标准化的服务,为特定的客户群体提供服务[4]。NikolayChichkanov(2019)提出 KIBS 不仅是通过经济传递知识的中介,本身也是创新者[5]。关于科技服务业的分类学者间也存在差异。Miels(1995)按科技的运用程度分为传统专业技术服务业与新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6]。Eric(2007)从科技创新和科技政策角度出发,将科技服务业分为银行咨询组织、技术交易市场、外贸系统的高新园区和事业部门中介组织[7]。另外,绝大部分学者认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无论短期还是长期都对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升级至关重要,并且其作用是无法替代的(Hwang,2013)[8]。Tether(2001)认为科技创新应该融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以科技带动产业发展,并且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可以与制造业融合发展[9]。Hwang(2013)认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相辅相成,互相促进[8]。Meyers(1984)认为美国科技水平在金融危机爆发后还可以保持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是其高技术水平人才将技术创新发挥的淋漓尽致[10]。
......................
第二章 河南省科技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 科技服务业的内涵
(一)科技服务业的概念
对于科技服务业,国外学者给出的比较接近的概念是一种主要运用智力与知识推动企业生产水平、组织绩效水平提高的服务业,称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1992 年,国家科技技术委员会在《关于加速发展科技咨询、科技信息和技术服务业意见》中提到:科学技术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咨询业、科技信息业和技术服务业等信息行业的主体与依托,应大力发展与科技进步相关的新型服务业。这是国内首次提出关于科技服务业的概念。我国对于科技服务业的定义主要基于两个视角:科技服务业的服务方式和服务目的。前者主要强调科技服务业是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知识、研究分析方法、现代信息以及经验为社会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所有组织和中介机构的总称。后者强调科技服务业以促进知识的生产、转移和创新为使命,使企业获取外部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和科技管理水平。
在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的市场经济中,对科技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率的科技服务业的存在能够大大活跃和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从而促进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发展,提高国家和区域的综合竞争力。综合学界对科技服务业的定义和当前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本文从科技服务业服务方式、服务主体、服务内容和服务目的分析科技服务业的内涵。科技服务业是指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集科技、资本、产业、信息、人才、市场、知识产权等要素,并用各项智力服务支撑科学技术产生、传播和应用的机构和组织,共同组成的产业生态系统。科技服务业的服务方式是科学技术和知识等;科技服务业的服务主体不仅包括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还包括政府机关和高等院校;科技服务业的服务内容是在技术供需两方、创造和扩散中提供服务。科技服务业的服务目的是推动知识流动,实现科研成果与产品市场化,切实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
第二节 科技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科技服务业作为科技含量高、辐射作用强的一种新兴产业,对于其发展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创新理论、产业结构优化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等。本节对这些理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一 创新理论
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第一次将创新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认为“创新”是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标志着创新理论的形成。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按照熊彼特的观点,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家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这种方法还未通过有关部门检验且不需要建立在科学发现的基础上,通过新的生产方法来提高原有的生产效率或者生产出具有新特征的产品,这就是创新的过程。“创新理论”提出之初,并没有引以学术界的重视。随着信息革命的浪潮,美国等国家依赖计算机技术得到飞速发展,这种现象以传统的经济理论很难解释清楚,学术界才真正开始重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随后,经济学家索罗进一步将创新理论微观化,提出了“技术创新理论”,强调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侧重研究企业家的行为、企业的市场结构等因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提出了企业家创新、创新周期等模型。
对于技术创新的发展,西方已经具备完备的体系,形成了新熊彼特学派、新古典学派、制度创新学派和国家创新系统学派四大理论学派[42]。我国学术界对技术创新的研究,最早由经济学家傅家骥在其《技术创新学》一书中提出。书中提到技术创新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和经济效益性。如果没有可操作性,技术创新将沦为一纸空谈,技术创新就是要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43]。1993 年,经济学家董中保将技术创新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界定技术创新的定义即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而转为新商品的过程。在技术创新中,制度环境至关重要,制度创新可以更好的推动企业或产业的技术创新[44]。
.............................
第三章 河南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现实状况.......................... 20
第一节 河南省科技服务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20
一 科技服务业初具规模...........................20
二 相关政策法规逐步完善....................23
第四章 河南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水平测度......................... 39
第一节 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测度的指标构建................... 39
一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39
二 指标体系的构建........................40
第五章 河南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方向与重点任务...................54
第一节 河南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54
第二节 河南省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方向...................... 54
第六章 河南省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