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论文栏目提供最新产业经济论文格式、产业经济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日期:2019年12月05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204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编号:lw201911261119368165 论文字数:30744 所属栏目:产业经济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9 年美国 50 个州的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创新效率,并将高新技术产业效率值进行了排名。[7]Weining Mao (2010)运用DEA 分析了近十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8]Chen &Yeh Quey(2005)研究了 1991-1999 年十年间台湾六个高新技术行业的效率值,并利用 DEA-CCR 和 DEA-BCC 模型分别进行了研究。[9]Gwangho Han(2001)采用 SFA 模型,并通过 1989--1994 五年间的数据,研究了韩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全主要是技术进步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与此同时资源配置效率产生了负面影响。[10]Heshmait Mmulugeta(1996)通过对乌干达香蕉生产的创新效率进行研究,发现该地香蕉面临着规模效率递减,且其与农场创新效率不相关。[11]What Krascachat(2004)运用 DEA 对 1999 年泰国东北三省的农场进行随机抽样数据分析,考察了大米种植的创新效率,并对地区间的差异做了分析。[12]Stevevn Hosted(1989)利用随机前沿法,对美国 1969-1972 年美国各州的创新效率进行的测算与比较,并分析了区域间差异的原因。

..........................
第 3 章 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13

3.1 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13

3.2 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投入分析.................................14

3.3 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产出分析....................18

第 4 章 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实证分析........................... 25

4.1 模型介绍及指标选取....................................25

4.2 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实证研究.................... 28

第 5 章 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39

5.1 DEA-Tobit 两步分析法简介...................................39

5.2 影响因素变量的选取............................39


第 5 章 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5.1 DEA-Tobit 两步分析法简介

Tobit 模型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宾(Tobit)于 1958 年提出,主要用于被解释变量取值受限的回归,所以又叫做断尾回归模型或者截取回归模型。这里的受限是指被解释变量的取值被约束在一定的范围以内,比如本章作为被解释变量的综合效率值取值为[0,1]。在传统 DEA 的 CCB 和 BCC 模型中,能够得到一定产出条件下能够减少的投入,以及既定投入条件下必须增加的产出,但是这并没有将导致决策单元之间效率差异的因素考虑进去,通过 DEA-Tobit 两阶段分析方法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DEA-Tobit 两阶段分析法的具体步骤为:首先用 DEA 模型求出各决策单元的综合效率值,导致效率值高低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外部环境、所有制制度、内部管理或者其他随机因素导致,但是 DEA 并不能看出具体的影响因素是哪些,
因此,第二步要运用 DEA-Tobit 进行回归分析,将选取的回归因素指标用作自变量,将第四章测算出开的综合效率值作为因变量,通过各个自变量的回归结果,对各个指标对效率的影响程度进行判断,模型的基本形式如下:

........................


第 6 章 结论分析与对策建议


6.1 结论分析

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 11 个省市 2008-2016 年面板数据,采用 DEA 模型对其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运用 Malmquist 指数法对其创新效率进行了动态分析,最后运用 DEA-Tobit 两步法对影响创新效率的因素进行了探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根据 DEA-BCC 模型结果可以看出,长江经济带综合效率值均值为0.86,并且上中下游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型,即中游地区综合效率值最低,上游其次,下游最高。从 2016 年综合技术效率值结果可以看出,在 DEA 有效的地区中,既有投入相对较少的省份,比如安徽和江西,也有投入较多的省份比如江苏和浙江。这说明效率值的高低和投入的多少没有关系,更重要的是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上游地区虽然高技术产业发展起步较晚,投入偏低,但是其能将现有资源合理利用,因此效率均值在三大区域中位于第二。而中游地区却未能发挥其人才和经济优势,缺乏资源的合理配置,导致其效率值偏低。下游地区长期重视创新驱动,高度重视高技术产业的投入产出,因此效率值最高。

第二、长江经济带纯技术效率值波动幅度不大,近几年都稳定在 0.9 以上。分区域来看,上中下游地区仍呈现出明显的“√”型,下游地区纯技术效率仍然位列第一,其次是上游地区,中游最低。近五年来重庆、四川、云南、江苏以及安徽都实现了 DEA 有效。这说明这些地方管理水平和制度体制相较更优。而湖北省纯技术效率近几年在长江经济带中一直位列倒数,最低时仅有 0.476,这也是导致其综合效率低下的原因。

第三、从总体上看,各区域规模效率高于纯技术效率,和综合效率以及纯技术效率不同,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规模效率不再呈“√”形,甚至在 2012 年以后,中游地区规模效率领先于上游和下游地区。从三大区域来看,上游地区云南和贵州近几年都呈现规模报酬递增状态,而重庆一直保持着规模报酬不变。中游地区湖北湖南一直呈现规模报酬递减的状态,而下游地区除安徽近年来处于规模报酬不变阶段以外,上海、江苏和浙江都处于递减阶段。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