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异物是耳鼻喉科中既常见而又十分危急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3岁以下的儿童。主要是小儿爱将小玩具、食物含在口中,因哭闹、逗笑而误入气管,加之小儿咳嗽反射不健全及异物本身体小、质轻的特点而易误吸入气管内[1]。临床主要表现:咳嗽、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如不及时治疗取出异物会给患儿造成极大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我院自1998年元月~2001年元月共行异物钳取出术32例,成功取出31例,放弃1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中,男24例,女护理论文8例,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4岁,平均1·6岁。异物种类:花生米24例,葵花籽2例,西瓜籽2例,熟绿豆1例,红薯碎粒1例,碎苹果1例,蒜瓣碎粒1例。停留部位:左支气管13例,右支气管19例。停留时间:最短1天,最长40天,平均4·5天。
2 术前准备
2·1 物品准备 根据患儿年龄的大小,准备合适的开口器,直达喉镜、气管镜、异物钳。备好吸引器、氧气、光源,本组32例均采用软灯芯光源。其变压器一般调节至3~4V,过大易烧毁灯泡,过小则亮度不够影响检查及治疗。
2·2 病人准备 ①全面了解患儿的病情,对全身状况作出判断,明确是否并发感染、脱水、心衰、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及电解质紊乱。如患儿没有严重气道梗阻或缺氧表现,一定要在纠正并发症后再行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2]。②术前进行胸部X线透视或平片检查,以确定异物的位置。③术前4~6h禁食水,急诊抢救者例外。④术前20~30min给阿托品0·02mg/kg体重,以减少支气管分泌物,防止迷走N反射和减弱咳嗽反射。哭闹不安者肌肉注射安定0·04mg/kg体重。避免使用呼吸抑制剂,如吗啡、度冷丁等。⑤术前谈话。向家长介绍异物钳取术不需要全身麻醉,但是术中可能出现气道内出血,异物变位性窒息、气胸。术后可出现喉水肿,喉梗阻等并发症的危险。
取得家长的同意并签字后方可进行。
3 术中配合及护理
3·1 患儿垂头仰卧于手术床上,肩于床沿平齐。一人坐于病儿右侧,与手术床头平齐,左脚踏于脚凳上,将患儿头部抬高10~15cm,固定头部,使口腔、咽、喉在一直线上,便于检查,并将头随气管镜的转动而变换位置。另一人固定好患儿的四肢,以防挣扎乱动误伤气管。我们通常选用长2m、宽1m的双层布单将患儿的双上肢,双下肢包裹后用约束带固定双膝的方法,然后两手按压患儿肩部,使其贴于床上。
3·2 插镜时用一块纱布保护牙齿、上唇,术者用右手拇指推开上唇,将直达喉镜送入咽喉部,挑起会厌显露声门,轻轻将镜子插入支气管内,立即接通氧气。如发现有憋气情况立即按压患儿胸部施行人工呼吸,待呼吸平稳后,用吸引器吸净支气管内分泌物,查找异物,发现后从镜口插入型号合适的异物钳钳出异物。检查支气管粘膜有无损伤,如无损伤吸护理论文净支气管内分泌物后迅速将镜子退出。
3·3 术中应严密观察患儿的呼吸,口唇颜色等情况。如发现患儿有屏气缺氧者即暂停检查,可口对镜吹气,或经侧孔快速给氧扩张肺脏及胸壁[3]。待缓解后再行检取。
3·4 异物在气管内存留时间长者,常有炎性肉芽包裹,钳夹异物过程中往往会引起气道局部出血影响镜下视野,妨碍进一步操作。可将肾上腺素棉片用异物钳夹住压于出血区域[3],避免盲目钳夹。本组有1例西瓜籽吸入左气管40天,术者通过止血处理,细心操作,将西瓜籽完整取出,2天后患儿痊愈出院。
4 术后处理
4·1 异物取出后为预防喉水肿,应立即肌肉注射地塞米松2~5mg,如有呼吸困难,1h后可重复应用。
4·2 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变化,告诉家属尽量不让患儿哭闹,不可用力咳嗽、咯痰,术后30~60min后进食,禁酸辣刺激性食物。
4·3 为预防感染,减轻支气管粘膜水肿,术后常规用抗生素、激素2~3天。患儿出院时,嘱家长看好患儿,预防感冒,避免剧烈咳嗽,5~7天后来院复查。
参考文献
1 李改焕,钟以莲,王秀萍等,主编.疾病护理常规.第1版,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2
2 王爱民,王卫红,李玉德.1298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发症的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21
3 乔晓明,何朝政.小儿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并发症分析.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14(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