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 以转变观点提高认识为先导 55-56
4.1.2 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线 56-57
4.1.3 培养目标定位突显应用性与综合性 57-58
4.2 培养过程中强化联合性与工程性 58-63
4.2.1 课程方面 58-60
4.2.2 导师指导方面 60-62
4.2.3 工程实践方面 62-63
4.3 管理过程注重系统性与全面性 63-67
4.3.1 加强全过程管理 64-65
4.3.2 构建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65
4.3.3 加快制定推出相关支持政策 65-67
结论 67-69
参考文献 69-72
附录一:学生问卷 72-74
附录二:教师问卷 74-7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6-77
致谢 77
[1] 胡凤池. 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我国工程硕士课程设置研究[D]. 中南大学 2010
[2] 邱佳维. 基于Boyer理论的专业硕士学位建设研究[D]. 浙江大学 2011
[3] 祁保华. 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 河海大学 2006
[4] 上官剑. 中美两国工程硕士教育比较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05
[5] 刘鹰. 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课程与教学问题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6
[6] 夏天娟. 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高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08
[7] 马朝晖.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评估研究[D]. 重庆大学 2006
[8] 王东红. 校企合作培养工程硕士协同发展机制研究[D]. 重庆大学 2008
[9] 刘宝艳. 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自我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D]. 北京邮电大学 2008
[10] 周庚渊.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鉴定模式研究[D]. 浙江大学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