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新经济环境进入20 世纪90 年代 , 高科技浪潮席卷全球 , 人类迈入了全球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社会 ,“新经济”— — — 信息技术创新和信息技术产业所推动的经济繁荣 — — — 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概念 , 而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经济现实。目前的新经济是建立在网络经济和技术创新基础上的一种经济形态。其实 ,信息技术本身并不等于新经济 , 只是新经济首先萌发于信息产业并由其推向其他产业所导致的一场经济领域的革命。它把人类带进了一个崭新的经济环境 , 使社会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开始发生渐进式的变化。新经济环境对会计的影响会计从它产生的那天开始 , 就在不断经历着变革 , 而每次变革都是迫不得已地受到环境变化的驱使。
会计的变革与社会经济环境及其他相关环境有直接联系。而社会经济环境是一个宽泛的、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概念。当信息技术正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 自然也对财务会计与报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改变了商业运营的模式 ,也改变了经理们面临的问题。现在的经理们需要新的信息模式来进行决策。因此 , 内部会计和对外报告会计都必须改革。
(一) 、对会计假设的影响传统财务会计的四个基本假设: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适应传统社会经济环境 , 并为会计实践检验、证明了其合理性。但是 ,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渗透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时 , 以前会计假设所依据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下 , 四个会计假设都面临挑战。
1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指会计工作特定的空间范围 , 在传统的工业时代 , 会计主体的范围很明晰 , 一般表现为独立核算的企业 ,也就是“实”的空间 , 即企业会计只核算企业范围内的经济活动 , 并向各方提供有关的会计信息。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 ,会计主体的外延不断变化 , 使会计主体对应于“虚”和“实”两个空间。而网络公司存在于网络计算机之中 , 它是一种临时结盟体 , 没有固定的形态 , 也没有确定的空间范围。网络公司是一个虚拟公司 , 它可以由各个相互独立的公司 , 将其中密切联系的业务划分出来 , 经过整合、重组而形成。因此 ,企业在网络空间中非常灵活 , 会计主体变化频繁 , 导致会计主体多元化和不确定性 , 传统会计主体在这种条件下已失去意义。如何在互联网络中对会计主体作出新的界定或对会计假设本身进行修正是财务会计无法回避的问题。
21持续经营假设在持续经营假设下 , 企业所持有的资产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清偿。而在知识经济时代 , 会计主体所面临的是竞争日益激烈、风险日益增大的经济环境 , 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加 , 企业随时有被清算、终止的可能。而网络环境下 , 会计主体十分灵活 , 存在的时间长短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虚拟公司”可以随业务活动的需要随时成立 , 当该项业务活动结束 ,或者需要调整该项业务时 , “虚拟公司”可以随时终止。对于这种虚拟公司来说 , 建立持续经营假设显然已不再合适。
31会计分期假设该假设认为 , 凡是能描述一个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报告 , 应该定期予以提供。在知识经济瞬息万变的环境中 , 高科技的通讯和四通八达的互联网技术 , 使得一项交易可在瞬间完成 , 资金也可在瞬间划拨 , 网络公司可能在某项交易完成后立即解散 , 换言之 , 网络公司因某种业务或交易而成立 , 因某种业务或交易而终止 , 其存续的时间长度伸缩很强 , 在存在时间长短具有不确定性的情况下 , 尤其是在时间很短的情况下 , 要人为地进行分割 , 不仅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 而且其实际意义也不大。另一方面 , 激烈的竞争机制要求决策者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 , 这就要求会计必须提供及时的、最新的会计信息 , 会计报告期必须缩短。
41货币计量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 指会计核算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的最小单位。传统上 , 由于历史计量的可靠性 , 货币计量还是基本满足了会计确认、计量、核算的需要。但在知识经济时代 ,由于科技含量高 , 更新换代速度快 , 产品价值变动的频率和幅度很大; 由于网络技术的推广应用 , 电子货币的流行 , 进行货币交换和结算的速度加快 , 加快了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在知识经济环境下 , 作为拥有知识的个体劳动者对企业的生命、发展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 企业有必要对人力资本进行确认、计量; 企业肩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 , 诸如环境保护等等 , 货币难以对此进行确认和计量。传统的货币确认、计量体系在新形势下显得过于单薄 , 有待充实。
(二) 对财务报告目标的影响在传统上 , 财务报告主要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反映管理人员经济责任的信息 , 其内容也只限于已发生的历史性财务信息。随着社会经济特别是技术环境的迅速发展 , 知识、技术、资本、信息的流动速度和频率不断提高 , 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 以反映经管责任为目的的财务报告在内容和及时性方面愈来愈难以满足使用者的需要 , 以及时提供有助于使用者经济决策的相关信息为目标的“决策有用性”将逐步取代“经管责任”成为财务报告的主导发展方向 ,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财务报告在逐步满足使用者的信息使用方面提供技术基础。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使用者和信息提供者的及时双向交流成为可能。企业可以根据不同使用者的要求提供专用型的差别财务报告。
(三) 对财务报告内容变革的影响
11无形资产传统的财务报告由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组成 , 其报告的重心是企业的财富。而在会计中代表企业财富的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要素。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 包括商誉、专利权、版权、技术诀窍、秘密配方等在内的无形资产已经开始逐步取代有形资产成为企业财富的主要来源。而传统的财务报告的核心是有形资产 , 无形资产由于其取得不是以有形的方式和市场交易为基础的 , 受传统会计固有模式所限 , 它们在以有形资产为基础的传统会计系统中得不到合理的确认和计量 , 从而被排除在财务报告之外 , 未能得到真实而公允的反映 , 由此造成市场价值与其帐面价值的巨大背离。在这种情况下 , 传统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显然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价值。以有形资产的计量和报告为核心的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在现代信息技术面前显然已不适应越来越多的技术资产的计量和报告 , 传统财务报告的价值不断下降 , 变革势在必行。
21人力资源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 , 使得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 , 人力资源的成本和价值的确认、计量和报告 , 收益和权益的分配成为会计的新课题 , 也就是要重新审视将人力资源纳入财务报告体系的必要性。会计界以前对人力资源的研究之所以处于缓慢发展状态 , 其主要原因包括人力资源价值计量上的困难以及人力资源产权界定上的困难。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纳入财务报告体系则有着新的机遇: 首先 ,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信息传递的迅速 , 许多在工业化社会视为不确定的因素 , 通过高速的信息传递 , 都变为确定因素或者不确定因素大大降低。其次 , 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知识经济时代 , 以前认为不可能完成的巨大工作量的工作都可能在瞬间完成。这样 , 就为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实行奠定了物质基础。在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中 , 货币计量方法一直占主流。而非货币计量方法则不十分受重视。知识经济时代 , 知识是任何经济行为的主线 , 人力资源价值也极大地与其所掌握的知识多少、程度即利用效率有关。因此 ,人力资源价值的最佳模式应相与所掌握的知识有关 , 围绕人力资源所掌握的知识计量其货币性价值 , 并辅之以非货币性的说明 , 力求全面反映人力资源价值。
31财务报告模式的扩展传统的财务报告模式下所披露的信息是历史性的、定量化的财务信息 , 集中体现在财务报表及其附注和附表中。在知识经济时代 , 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求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也必然发生着变化 , 由此将导致财务报告内容的扩展。即知识经济下的财务报告模式披露的信息将由传统的历史性的、定量化的财务信息向定性化信息、前瞻性信息、非财务信息发扩展。从而可以扩展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 , 如增加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揭示 , 把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 , 充分披露它的价值变动、风险与报酬的转移、潜在风险以及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增加对表外项目的披露 , 如长期租赁、长期购买协议以及与其相关的机会和风险等表外项目; 列表揭示分部信息; 披露资产负债计量的不确定性; 提供不定期的报告;加强对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的确认、计量等等 , 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而这一切的实现又依赖于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进步。正是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企业增加财务报告披露内容的边际成本以及财务报告使用者获取和分析利用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 , 而且企业可以通过更多的方式进行财务报告的传输 , 使用者可以更方便快捷且有效地分析利用信息。
(三) 财务报告的载体传统财务报告以纸张为载体。当计算机出现并随着存储技术的进步 , 磁盘与光盘逐渐成为财务报告的新载体。数据载体的改变 , 从根本上消除了信息处理过程中诸多分类与再分类的技术环节; 利用同一基础数据可实现信息的多维重组 ,从而为会计数据的分类、重组提供了无限的自由空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 , 财务报告又出现了新形式的载体。与磁介质、纸介质、光电介质相比 , 网络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实质上都大大拓宽了信息传播的内容。它减少了财务信息产生、传播与利用之间的时滞 , 所传输的信息不仅有文字、图表 , 数字 ,而且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加强信息的视频音频效果 ,更重要的是 , 它使财务信息的产生、传播与利用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更加便捷。
(四) 财务报告的生成与传输的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