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成本管理论文,本文从成本管理与控制的角度,以中电 XX 所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业务流程和特点、成本控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了以中电 XX 所为代表的军工科研单位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一步控制成本的途径和方法,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中电 XX 所成本控制的目标定位应该是一个持续渐进式降低的过程,而不能只是简单追求一时的成本降低这一结果。可以通过战略成本管理中的手段通过明确战略定位、进行价值链的分析为该所的成本降低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这种方式是持续性的渐进过程,也更容易让其在竞争中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第二,中电 XX 所成本控制应该是一个包括设计和生产全过程涉及诸多关键成本要素的系统性协调工程。一方面,要转变传统成本控制中对项目生产过程成本控制的过分关注,适应该所作为军工科研单位行业性质的特殊性,将对生产过程成本控制的关注更多地转移到对设计阶段的控制上来,这才是从根本上提高成本控制效果的关键渠道;另一方面,要深入分析关键成本要素,利用动因分析的方法,从源头上找出成本发生的内在原因,找到该所成本居高不下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
军工科研单位是我国进行国防建设和承担军品研制、生产具有事业性质的科研院所,其研究领域广泛,特别是涉及航空航天、电子机械等关乎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和关键部门。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管理之下,军工科研单位属于垄断性行业,其生产的主要目的在于追求任务既定目标的完成和能否立功受奖,缺乏主体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防科技现代化、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军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国家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民用企业参与军品生产,在军品市场中极力引入竞争机制,以打破军工科研单位的行业垄断;另一方面,军工科研单位不可避免的开始参与国际合作且其研究领域也日趋国际化,很多军工科研单位甚至已经开始将触角伸向国际市场,这使得其势必将卷入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来自国内国际的竞争压力,军工科研单位必须转变原有生产管理观念,以市场为导向,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内部管理,找到准确的发展定位,努力做到用“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生产出更好的产品,以更低的价格提供给客户”,以期在市场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因此,探索不断加强军工科研单位成本控制的方式和使其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路径,对于军工科研单位生存和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军工科研单位的科研和生产活动有别于一般的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因此对其进行成本控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军工科研单位生产产品为军品,与普通货品相比,军品具有技术含量高、质量要求高、研制风险大的特点。因此,在设计阶段极易产生设计更改和设计的反复,导致成本沉淀的高发;二是由于生产项目本身的复杂性,需要多个部门协同配合,同时部门职能区分不够明显,研究和生产部门在职能上存在交叉,成本形成和节约过程的责任归属并不明晰,相互间的关系不易理顺;三是军工科研单位的项目类型繁杂、生产量不固定,各个项目之间由于项目目标不一,不存在可比性,且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还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成本目标和预算没有明确的参考依据导致很难确定。因此,对于军工科研单位的成本控制的研究,将有助于突破军工科研单位在产品成本控制上的困境,探索一条适合其发展的成本控制的新途径。
...........................
1.2 国内外成本控制相关研究概述
1.2.1 国外成本控制相关研究概述
国外对于成本控制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从 20 世纪 70 年代后开始的。为解决产品开发,实现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研究问题,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目的。主要表现为出现了多种成本控制思想。典型的代表有以下几个:
一是产品寿命周期成本法,该成本管理模式以日本为代表,建立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 1967 年所做出的“成本企划实施规划”理论之上(成本企划理论在后文会有详细介绍),它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对生产者、使用者、设计、制造、物流营销等各种成本均进行全面控制,以保证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总额最小化。该项理论对研究如何实现我国军工事业单位在全过程成本控制上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二是作业成本法。该成本管理模式是由美国学习库珀和卡普兰创立的,它的核心观点是“强调在产品成本计算中,通过作业的选择、消除等各种方法,降低成本。”[1]这对军工科研单位减少非增值作业大有裨益,下文将有重点描述。
三是战略成本控制思想。该成本控制模式是由英国学者西蒙最早提出的战略成本管理理论发展而来,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在此基础上引入了价值链的概念,
提出了通过价值链进行战略成本分析的方法,美国学者瑞利又从战略角度出发,将战略成本动因进行了划分,战略成本管理思想的具体内容下一章将集中介绍,在此不再赘述。价值链和产品动因分析也是本文从战略层面解决成本控制的一把金钥匙,在分析中电XX 所成本控制的方法时就主要采用了这个战略思想。
此外,英国的基斯·哈特利(Keith Hartley)、(美)托德·桑德勒(Todd Sandler)在编著的《国防经济学手册》中指出通过政府倡导设计上的竞争、提供研究资助以及竞争性的国防采购的方式,增进私人厂商来进行国防领域投资,这对于在理论上研究我国军工科研单位的成本控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
第二章 成本控制相关理论综述
2.1 成本企划理论
成本企划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目标成本法起源于美国,但是当时只是作为一种目标成本管理方法,真正将其发展成为成本控制模式的是国家是日本。成本企划方法诞生的标志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 1967 年所做出的“成本企划实施规划”。此后,日本企业将这种方法广泛运用于企业实际当中,并出现诸如松下、丰田、日产等成功企业的范例,这种方法也开始成为了举世瞩目的成本控制模式。“Worthy Ford(1991)在《财富》上发表“Janpan’s Smart Secret weapon”一文,将成本企划视为日本最有效的竞争利器。”
现代成本企划理论认为降低成本的关键在于产品的前期即开发设计阶段,这就改变了原有传统理论把注意力集中在传统的产品生产阶段的模式。成本企划理论把目标成本法作为核心内容。由于这种方法将研究过程提前到了产品设计阶段,追本溯源地进行分析安排,从而在节约企业成本上取得显著的效果。成本企划的实施步骤见下图:
.............................
2.2 作业成本管理理论
作业成本管理(Activity-based Cost Management,ABCM)是以最终达到在消除浪费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提升客户的价值的为目标而所做的一系列活动。它的核心是作业成本法,理论基础是成本动因,在活动运行中以作业量为衡量标准,在此基础上归类并进行了费用分配, 基于作业的成本管理理论由于对成本计算的过程和结果都进行了细化,所以对于管理者而言,这种理论对于他们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提供了有力的借鉴。作业成本管理通过“作业”这个途径,将成本计算和成本控制结合起来。二维作业成本管理模型可以很好的解释成本计算和成本控制之间的关系。(具体见图 2-1)
................................
第三章 中电 XX 所成本控制现状分析............................... 13
3.1 中电 XX 所简介 ..................................... 13
3.1.1 中电 XX 所生产组织结构分析 ............................. 13
3.1.2 中电 XX 所成本构成分析 ............................... 14
第四章 强化中电 XX 所成本控制的对策与建议........................ 25
4.1 建立完善战略层面的成本控制体系.................................. 25
4.2 减少非增值作业,实现成本溯源................................. 27
4.3 全面推行项目成本预算管理模式................................... 29
第五章 结语.............................. 40
第四章 强化中电 XX 所成本控制的对策与建议
4.1 建立完善战略层面的成本控制体系
战略层面的成本控制是一种具有方向性和全局性的控制策略,能够定位和引导单位的成本控制。因此,中电第 XX 所成本控制的第一步就是在充分考虑单位所处的外在环境和单位的自身内在环境的基础上,通过价值链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制定科学的成本控制战略规划,以确定标准,为自身成本控制指明方向。
本文第三章曾指出战略层面综合控制意识欠缺是中电 XX 所成本控制失控的原因之一,因此对于中电 XX 所的管理层而言,要站在战略层面,综合考虑该所的成本控制规划。借助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可以确定该所更为合适的战略定位。
其次,从行业价值链来看,由于中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