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6 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根据对山东省财政科技投入现状的分析以及基于地区层面的各类绩效指标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6.1.1 财政科技投入规模总量不足,增速波幅大
一方面,2012—2018 年间,山东省财政科技支出占全国财政科技支出的比重不到 3%,远低于省内财政收入额占全国的比重,可见山东省目前的财政科技投入水平相对于其财政能力而言,仍有不足之处。另一方面,2012—2018 年间山东省财政科技投入力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二者差距逐年加大,由此可见,尽管近年来山东省政府对于科技发展愈加重视,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总量,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在财政科技投入的力度上仍稍显逊色。结合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的绩效评价体系可知,财政科技投入下设三级指标中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和 R&D 经费投入强度的权重系数最高、因子贡献度最大,因此加大这两项投入对于总体绩效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
同时,相对于财政支出增速与 GDP 增速,2012—2018 年间山东省财政科技支出增速波动幅度较大,这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目前山东省并未开展财政科技资金的总体绩效评价,也并未制定出台单独的评价指标体系与相关政策文件,只是对于省内军民融合项目、支持小微企业项目及相关财政政策等成批次开展绩效评价,这使得山东省的财政科技投入增长缺乏长远规划,不利于科技活动的稳定开展。
6.1.2 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合理性有待提升
2012—2018 年间山东省政府投入的基础研究经费增长量最低,尤其是与试验发展经费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从投入相对量来看,基础研究所占比重在 2%上下徘徊,应用研究所占比重在 6%上下徘徊,而试验发展经费所占比重要远远超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经费所占比重,对比全国数据,2012 年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比为4.84%,近两年这一数据一直稳定在 5.54%。总体来看,即使山东省政府对基础研究的支出每年都在增加,但其占比仍旧太小,与全国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这说明山东省政府的财政资金一直以来都重点投向那些能够为本区域带来更大收益的科技公共产品,以及更接近于产业化的科技产品,谋求短期的暂时性利益,而忽视了科技的长远性发展。山东近几年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原本的经济基础条件较好,更需要加大对于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因为基础研究才是后续一系列科技发展的根基。而前文构建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体系中在科技产出一列,可以看出产出数量中的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成果数以及产出质量中的国内领先先进水平成果占比权重系数最高,对总绩效的影响较大,需要我们重视在这些科技产出方面的投入力度,而近几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中,基础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国家和社会都愈加重视基础研究的重要作用,因此要想提高绩效水平,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