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财务管理论文格式、财务管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投入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探讨

日期:2024年03月02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205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402290855578955 论文字数:32023 所属栏目:财务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财务管理论文,本文在前人的成果基础之上,选取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847家上市企业2017-2021年披露的研发创新和财务数据,将生命周期、创新投入、财务绩效三者结合在一起对企业的研发活动进行分时期、分强度的研究。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1)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这一复杂激烈的竞争背景下,我国在核心技术上受到遏制的问题愈发突出;目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往支撑发展的动力要素无法满足当下需求,新动能的培养迫在眉睫;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悄然孕育,研发创新越来越成为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的首要前提。科技革命左右着大国兴衰,科技创新给予了企业和国家在未来发展道路上的话语权。“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都明确提出,中国要建设现代化强国,就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形成“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创新,产业创新拉动科技创新”的正反馈效应,营造具有竞争力的创新环境。该战略落地以来,我国创新投入始终保持增长态势。《2021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我国2021年共投入研究于试验发展经费27956亿元,在规模上已经位居全球第二,同比增长14.45%,与10年前相比投入总量增长了2.2倍,研发投入强度(科技经费投入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逐年提升;各类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稳定在75%之上,企业依然是当之无愧的创新投入主体,具体情况如图1.1、图1.2所示。在企业层面,只有不断加速技术更新,结合在流程服务上的创新,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才能稳固住核心竞争力,保持住顾客粘性,进而得到好于竞争对手的市场反馈。

财务管理论文怎么写

1.2 研究意义

从企业生命周期这一视角出发,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创新投入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具有理论与现实的双重意义。

(1)理论意义

近年来对于企业研发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财务绩效关系的关注很多,从现有文献研究来看,大多数都是以主板、科创板上市企业或是整个制造业为研究样本,但是众多企业的发展状态与对科技创新的依赖性存在差异,这导致结论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将关注点聚焦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缩小了产业范围以及产业特点带来的不确定性。除此之外,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自身的特点,在分析过程中引入企业生命周期的概念,挖掘创新投入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关系的差异,利用门槛效应进一步探究两者关系的结构突变情况,丰富了现有创新投入与企业财务绩效的研究内容。

(2)实践意义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企业管理者来说,需要认识到创新投入对财务绩效促进作用的滞后性,以及位于生命周期不同发展阶段时,创新投入门槛阈值的重要。企业管理者需要根据研究结论分析自身所处环境和所拥有的资源,合理选择研发创新模式,不断调整创新投入的强度,保证经营活动的稳定性,助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依据公开披露的研发信息来推测战略性新兴企业的财务情况与成长能力,为投资行为提供有效的参考。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代表重大科技突破,满足重大发展需求,体现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潮流,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的产业。其成长潜力巨大,是新一代科技和产业的融合,既代表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又象征着产品更新换代的未来,具有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市场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等特征。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定义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9大领域。

2.1.2 创新投入

美经济学家熊彼得的《经济发展概论》提出了创新这一概念,其在文中指出,创新是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它包括五种情况:新产品,新生产方法、新市场,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供应来源,技术创新或组织创新。在后人的研究中,林恩在伊斯诺的基础之上首次从流程角度对技术创新下定义,“技术创新始于对技术潜力的认识,终于将其转化为商业化产品。”国内学者傅家骥、彭玉冰等也从企业的角度为技术创新下定义,即创新是瞄准商业利益,对生产要素、生产条件、生产组织重新组合,实现新产品和对新技术工艺与装备的商业化应用,是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

由于科技的普遍适用性、持续进步的显著性和发展的长期累积性,科技创新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根本性驱动力,而创新研发通常指的技术研发。简单来说,企业创新投入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与研究开发相关的资金、人员以及物品的投入。

2.2 理论基础

2.2.1 双元创新理论

创新这一概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熊彼得[46]的创新理论,他认为创新并不是简单的发明一项技术或工艺,而是建立新的生产函数,打造一项永不停转的机制,将实际中的发现引入到生产中,才是创新。后续又有Kuran(1988)[47]的研究证实,对创新的进一步研究可以探讨新的可能性与利用旧的确定性之间的关系,而随着James March(1991)[48]将探索与利用这种矛盾又统一的概念引入到组织学习领域,双元创新的概念逐渐成形,可以简单理解为探索式创新与利用式创新。作为创新管理新的研究方向,众多学者的研究在双元性创新、探索式创新与利用式创新概念上的定义也更为清晰。

探索式创新通过想法、设计、投入、挖掘新技术或探索新产品,来填补市场空缺的需求。能够运用这一创新方式的企业,多为抓住了市场的机遇,勇于尝试并有容错的资本,能够主动发掘新的客户和市场,能够打造具有异质性的产品,或尝试新的营销方式和销售渠道。这类激进的变革式创新模式,风险较高,一旦成功,即是打破产品市场壁垒,打造自身技术优势并带来企业绩效的大幅提升。

而利用式创新的先决条件是建立在已有产品或知识技术之上的,改进并发展已有的资源,优化产品或流程,吸引现有市场消费者的目光。这一类型的企业可能在市场中已有一席之地,内外部环境都较为稳定,想要保持并进一步扩大原有的市场,希望通过改进工艺、流程或服务,重新定义产品,优化产品成本体系。利用式创新往往是渐进式的,逐步渗透并改造创新过程,使企业既能维持现有优势,又能够对企业绩效起到稳步提升的作用。

第三章 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 ..................... 17

3.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17

3.1.1 创新投入与财务绩效的关系 ..................... 17

3.1.2 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创新投入的表现............... 18

第四章 实证研究——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数据 ...................... 27

4.1 利用因子分析确定企业综合财务绩效指标 .................. 27

4.2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 29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47

5.1 研究结论 ................................... 47

5.2 研究建议 .......................................... 48

第四章 实证研究——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数据

4.1 利用因子分析确定企业综合财务绩效指标

因子分析是通过降维,将多个指标转化为少数的几个具有共性的因子,达到描述原始数据大部分信息、简化分析过程的目的。

(1)可行性检验

本文针对最终筛选得到的84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通过国泰安数据库收集并手动整理了其9个财务指标,通过SPSS将2017-2021年的5年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降维。首先,通过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来判断数据样本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当KMO值>0.5,Bartlett检验p值<0.05时,才能进行因子分析。结果如表4.1所示:

财务管理论文参考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本文在前人的成果基础之上,选取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847家上市企业2017-2021年披露的研发创新和财务数据,将生命周期、创新投入、财务绩效三者结合在一起对企业的研发活动进行分时期、分强度的研究。首先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企业综合财务绩效指标,同时选取了企业规模、财务结构、股权集中度和市场营销程度作为控制变量,实证检验了创新投入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其次在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之上,根据Dickinson的现金流量划分法,将总体样本分为了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三个阶段,探寻二者关系的生命周期差异;最后根据门槛效应理论,进一步研究二者关系的突变结构。本文对于模型的H1到H4的四个假设均得到了验证。

(1)创新投入对企业财务绩效的正向影响存在滞后性

实证检验了假设H1:创新投入对企业财务绩效的正向影响存在滞后性。通过对整体样本数据的回归分析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的当期创新投入对企业财务绩效是有一个负向影响作用的,影响系数为-2.408,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滞后期创新投入能够正面促进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效果在滞后一期开始显现,影响系数为0.025,但并不显著。滞后二期促进效应更为显著,达到1.219。本文认为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对于战略性新兴企业这种技术含量高的企业来说,有许多产品是在需要经历一个研发、投产到上市的一个周期,而研发成功是需要一定经验积累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所耗时间往往超过一个经营周期,因此前期投入的研发资金可能不仅看不到回报,还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资金运用增压、占用企业资源、耗费公司治理的精力、给企业其他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