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财务管理论文,论文基于波特假说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理论基础对石化企业环境规制、代理成本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石化企业代理成本如何影响环境规制和企业财务绩效进行剖析。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报告中,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被着重强调,指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同向同行。我国环境规制通过法律政策对污染环境的行为进行规范治理,按照规制方式主要分为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和社会公众型三类。2022年生态环境部最新发布10余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是对环境保护政策丰富和完善。环境保护对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环境规制政策在我国各地被普遍推行,环境规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值得深入探究。
已有关于环境规制对企业财务绩效的研究,多从宏观层面出发,研究环境规制实施对投资、贸易和生产率等宏观经济影响。环境规制政策也是影响企业行为和企业财务绩效的关键因素,有必要探究其对企业的微观经济效应。目前宏观环境规制政策对微观经济个体企业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大多建立在企业绩效和绿色创新绩效的基础上。美国经济学家peter的“波特假说”认为适度的环境调节和有效的环境规制会带来“创新补偿”促进生产力提升,质疑了新古典学者提出的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两难的观点[1]。由于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监管方式和监管力度不同,探讨环境规制对我国企业财务绩效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所以环境规制如何影响企业财务绩效的领域有待探索。但是波特假说的提出是建立在股东和管理者整体利益诉求的基础上,而现实企业中普遍存在委托代理问题。企业管理者往往违背股东利益,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激化企业内部代理矛盾,影响企业财务绩效。学者鲜有在研究环境规制对微观企业内部治理行为时,把所有者和经营者利益作为同一企业内不同的利益诉求个体。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环境规制体系完善调整,将视角转向双重代理成本问题,研究环境规制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十分重要。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目的
在验证环境规制对石化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基础上,引入代理成本这一中介变量进行深入研究,并据此对提升石化企业财务绩效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本文研究目的包括以下两方面:
(1)实证研究代理成本视角下,环境规制对石化企业财务绩效影响。构建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将双重代理成本分别作为中介变量,研究其在环境规制对石化企业财务绩效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探讨分析环境规制、代理成本对石化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2)提出石化企业提升财务绩效的建议。通过对石化企业财务绩效的科学评价,力证主动应对环境规制政策和代理成本问题对石化企业财务绩效提升的益处,并从环境规制和代理成本两个层面分析,最终为提高我国石化企业财务绩效,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参考。
1.2.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丰富了石化企业财务绩效的实证研究领域。首先,基于理论分析,将环境规制、代理成本与公司财务绩效三者置于同一研究框架。运用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石化企业财务绩效,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环境规制,实证检验石化企业环境规制和代理成本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其次,对双重代理成本在石化企业环境规制对财务绩效影响中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和分析,丰富了研究文献。
(2)现实意义有助于促进石化企业财务绩效提升。从环境规制政策制定、施行引发石化企业成本变动的角度,研究环境规制的外部性行为引发的企业财务绩效变化,有助于石化企业正确认识环境规制对公司委托代理问题和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并能积极落实应对环境规制政策,提高环境治理水平,解决委托代理的问题来降低代理成本,从而对提高石化企业财务绩效具有现实意义。
第2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
将本文涉及的相关概念梳理清楚有助于明确研究的范围,明确实证研究指标的思路,本节对石化企业、环境规制、代理成本和财务绩效这四个概念进行梳理界定。
2.1.1石化企业
关于石化企业的概念,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原油是石油化工行业的重要原料,石油化工企业简称石化企业[75]。王栋(2021)认为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在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制造芳烃和三大合成材料能力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乙烯总能力排名世界第二,是全球石油化工产品的主要制造商和供应商[76]。石化产品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其市场需求旺盛,它囊括了原油炼制成汽油、煤油、柴油等工艺过程的工业门类以及将石油天然气等加工成各种化学产品的过程,例如塑料制品、特种材料、轮胎和涂料等。由此可见,石化行业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并具备多种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架构,其主要经济指标位于全国各工业行业之最,具有石油石化生产上下游一体化、产销一体化特点。石化企业基本形成以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大石化企业为主,地方国有企业、“三资”企业、民营和股份制企业共同发展的石化企业群。在环境规制背景下,张雪(2020)研究发现常规污染物来源于该石化企业的污水处理装置、芳烃装置,以及各无组织排放源[77]。在环境保护税的应税污染物中,除常规污染物以外,其他化学污染物绝大部分与石化产业排放相关,基本涵盖了整个石化产业,石化企业污染主要集中在石化产业中上游,下游子行业占比较小。综合《石油化工概论》和上述分析,从产业链分布上看,石化企业的产业链较长,基本可以分为石油开采、炼制、化工等环节。上游行业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和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下游行业包括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行业、化学纤维制造行业、橡胶和塑料制品行业。从石化产品生产过程看,首先是基本有机化工生产过程,制得“三烯三苯”等基本有机原料,其次是有机化工生产过程,通过各种合成步骤制得醇、醛、腈类等有机原料,最后是高分子化工生产过程,制得合成纤维、合成塑料、合成橡胶等最终石化产品。
2.2理论基础
在梳理四个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本节将应用的四大基础理论进行阐述,即波特假说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实证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2.1波特假说理论
“传统假说”源于新古典学派的环境学说,基于静态视角,假定企业内部已具备科学的治理结构,环境规制的外部效应迫使企业在污染防治方面承担了实属不该的管理成本;“波特假说”源于对“环境制约说”的质疑,基于动态视角,提出恰到好处的环境规制会对将企业的R&D有效转化为企业创新能力,其中“弱波特假说”对“创新补偿效应”的研究内容进行阐明,“强波特假说”结合“过程补偿”和“产品补偿”的作用效力进行探析,从得出环境规制会提高企业竞争力和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的论断;“不确定假说”则对环境规制对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多元的动态定义,二者关系并非一成不变,是相对的动态变化的;“新结构波特假说”源于新结构经济学和对已有的“波特假说”相关研究[37]。基于动态静态结合的视角,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机制与石化企业的适配性,分析创新技术进步机制作为企业面对环境压力发展驱动力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提出最优环境规制强度、最优环境规制结构因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特性和地区经济水平而异。致使环境规制和企业财务绩效二者关系结论多元化,但是依旧不具统一性和普适性的一个关键因由是对环境规制工具类型的细化研究和企业实践缺乏联系。
本研究支持学者马艳艳(2018)认为波特假说理论具备“创新补偿优势”,国家执行环境规制政策时,必然会导致企业的治污费用上涨,企业为了扭转局面,将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对产品和生产过程进行创新,使企业的生产模式不再是依靠扩大生产规模和加大资源投入,而是通过技术创新抢占市场份额[92]。由此带来的经济收益或多或少可以补偿企业因环境规制而产生的成本。因此,从动态和长远角度来看,环境保护理念和规制行为会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认识和认可,对石化企业发展经营,提升企业财务绩效会有可持续的好处。
第3章研究假设与实证设计......................................19
3.1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19
3.1.1石化企业环境规制对财务绩效的影响..............................19
3.1.2石化企业环境规制对代理成本的影响.........................20
第4章实证分析........................................40
4.1描述性统计...................................40
4.1.1石化企业环境规制描述性分析.......................40
4.1.2石化企业代理成本描述性分析....................................41
第5章实证研究结论及建议......................................53
5.1实证检验结果汇总.....................................53
5.2实证研究结论.................................53
第5章实证研究结论及建议
5.1实证检验结果汇总
论文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针对环境规制、代理成本对石化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关系,提出了四大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实证检验结果汇总,如表5-1所示:
以往大部分研究基于“波特假说”有效性、外部性理论、环境规制和公司治理等理论进行研究,即研究环境规制通过技术创新、环保投资这类中介变量来影响公司治理和企业绩效,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鲜有以代理成本为中介变量,研究环境规制对石化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结论
论文基于波特假说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可持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