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博士论文格式、博士论文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中国餐饮业空间特征及集聚模式探讨

日期:2024年02月29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212
论文价格:20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402241440193712 论文字数:72555 所属栏目:博士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博士毕业论文 Docotor Thesis

本文是一篇博士论文,本研究通过整合第三方餐饮服务网站提供的实时大数据,采用多源数据融合建立研究数据库,构建了基于大数据范式转变和管理科学新需求的普适性框架。首先,验证第三方网站大数据的有效性与可代表性,描述餐饮产业跨尺度的不均衡现象,并以海鲜餐饮产业为例分析海洋对陆地的影响程度,剖析关键传导机制以形成高层管理策略。

1  绪

1.1 研究背景

(1)餐饮业持续快速增长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日益凸显

在社会经济中,基本事实证明了餐饮业在社会和经济中的重要性[1, 2]。根据央广网和红餐网提供的数据,截至2020年中国餐饮店铺的数量达到653万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中国餐饮产业市场规模已超4.6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6%,成为全球第二大餐饮市场。2015-2019年餐饮产业市场规模的增速均超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GDP的增速,4年复合增长率为9.7%,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1%增速和GDP的6.7%增速。而且中国餐饮业市场规模突破万亿的速度越来越快,以1978年为基点,餐饮业市场规模突破1万亿历时28年,从3万亿突破4万亿仅用3年,餐饮产业迅速崛起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部门中重要的“引流业态”[3]。

(2)餐饮业在优化城市管理中扮演多重角色并产生直接影响 城市管理是指以城市这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为对象,以城市基本信息流为基础,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指挥等一系列机制,采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的互动,围绕城市运行和发展进行的决策引导、规范协调、服务和经营行为[13-15]。餐饮产业在城市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民生福祉的关键保障,同时还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场域。因此,了解城市餐饮业的发展现状和区位选择,对于城市规划、管理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超覆盖大数据为展开餐饮产业精细化研究和空间态势识别提供新的支撑工具 Statista预测2035年全球数据产生量高达2142ZB,人类已经从数据匮乏阶段和人类行为数据融合阶段进入大数据“超”覆盖阶段[30-34]。以“大数据”为题在CNKI进行检索,针对性的研究由2000年的4篇期刊论文,增长到2019年的19927篇,但以“多源数据”为题的研究在2019年仅有26篇。以大数据为基础探索多源数据融合成为4年前(即便在今天也是)数据分析的重要前沿领域。实际上,最早将大数据与管理科学综合考虑的研究可以追溯至2012年,当时的管理科学研究者已经意识到大数据将对管理科学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30, 35]。自此之后,管理科学如何与大数据结合并取得令人惊喜的成果逐渐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研究主题也逐渐延伸到管理科学的发展方向、领域特性、学科体系及需求牵引等诸多方面[36, 37]。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基于多源数据驱动的餐饮产业不均衡集聚问题研究模式,为立体研究餐饮产业的集聚模式提供了跨尺度、多领域和新视角的数据支撑。本研究以餐饮业作为突破口,重点应用“数据密集型研究范式”,寻求与跨区域-多领域-多场景的管理问题相结合的新思路和新视角,并尝试使用传统方法模型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立体评估方法,探索一般化和普适化的多源数据评估工具,并形成基于多源数据支撑的政策建议,这些尝试和探索为管理理论模型和管理实践评估提供了大数据应用的参考与支撑,以及提出正视大数据可能引发管理科学领域科学研究方法论的重新审视和再思考。

(2)通过餐饮业与大数据的协同应用深入解读餐饮产业集聚模式的基础性机制,形成基于大数据驱动的多主体决策过程和方式。大数据的出现正在改变传统的管理思想以及日常管理经验和理论。最为典型的便是基于系统论的管理理论可能会面临冲击,尤其是以日常管理实践总结而来的经验启示,会被依托成长型数据支撑的智能决策所取代。本研究以在线ICT餐饮网站的即时性大数据为主体,同时融合其他网站数据、遥感影像数据以及传统统计数据,通过解读跨尺度过程中餐饮产业的不均衡集聚模式,首先证实大数据在刻画国家尺度等宏观层面问题具有可操作性,研究结论支持案例问题所需的政策指南(以及通用标准)的制定需要上升到更高的政策平台,同时对管理理念和管理理论的迫切转变;其次,通过大数据在城市层面的产业动态联动,肯定大数据在评估产业发展、城市管理、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潜力,这一结论和主要的研究结果支持大数据应用的理论指导需要超越实践应用,以及鼓励大数据决策模式的创新。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

2.1 理论基础

本节将重点介绍相关理论的发展历程与内涵及其与具体章节内容的关联。理论是给定现象发生的原因或方式的既定模型,是对观察到规律的解释[59]。了解理论基础是什么将有助于在具体的领域做出符合一般规律的管理决策。本文立足大数据支撑的多源数据融合思路,以餐饮产业这一服务业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了餐饮产业的不均衡集聚态势、集聚中心识别、集聚模式剖析、行业联系量化和食物环境塑造等内容,主要涉及的理论包括区位理论、区域不平衡发展理论、集聚经济理论、竞争策略理论。

通过综合应用这些理论,本研究深入探讨了餐饮产业的空间分布、集聚效应、竞争策略和管理实践。通过区位理论和不平衡发展理论,研究解释了餐饮产业的地理分布和区域差异;集聚经济理论帮助理解产业集聚对效率和创新的影响,而竞争策略理论则揭示了企业如何在这一环境中形成竞争优势。具体而言,在本研究中,区位理论强调地理位置在企业决策和区域发展中的重要性。这一理论帮助解释为何某些地区成为餐饮产业的热点,而其他地区则不是。区位选择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市场接近性、原材料供应、劳动力可用性等,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餐饮产业的空间分布和区域性分异。不平衡发展理论讨论了发展不均衡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原因,认为经济活动的集聚能促进某些地区的发展。这一理论有助于解释集聚中心如何通过提供集中的资源和机会,加速餐饮产业的发展,并通过等级体系和网络结构影响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资源流动。集聚经济理论解释了企业集聚带来的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效应。在餐饮产业的研究中,集聚经济理论有助于理解企业集中在某一区域时如何通过共享资源、信息和技术,实现成本效益的提升,以及集群内部如何通过合作和竞争促进创新和效率提升。竞争策略理论讨论了企业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优势。这一理论有助于理解餐饮企业如何通过不同的竞争策略(如差异化、成本领先等)来塑造和适应城市的食物环境,以及如何通过这些策略来优化自身的市场定位和业务模式。相关理论与本文的关系如表2.1所示。

博士论文参考

2.2 研究综述

根据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以及相关理论基础,重点从餐饮业经济贡献和产业布局、大数据与餐饮产业结合、CPT在大数据时代的相关性研究综述、餐饮集群以及餐厅和城市食物环境等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与评述。

2.2.1 餐饮业经济贡献和产业布局的研究综述

(1)餐饮产业经济贡献和基本职能的研究综述

在经济贡献视角上,餐饮业在全球经济总量中约占5%,而酒店、餐饮和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部门之一。在餐饮产业经济贡献的现有研究中,餐饮业已证实在美国是一股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积极经济力量[2,67]。对于一个行业来说,餐饮产业长期持续增长实属罕见。根据美国国家餐厅协会(NRA)的数据,预计2020年餐厅行业将雇佣1560万人,约占美国劳动力总量的1/10。NRA指出,2010-2018年间,餐厅行业的中产阶级工作岗位增长了84%,这一速度“比整体经济增长快3倍多”。预计2020年美国餐饮业销售额将达到8990亿美元,经济影响超过2万亿美元。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根据消费者购买食品的情况,2018年餐馆及其他食品服务机构的食品销售额超过了家庭食品销售(杂货店),占食品支出1.71万亿美元的54.4%。餐饮业的经济贡献并不止于此。餐厅还间接支持农业、食品和饮料供应商、餐厅技术等相关企业。这些企业发展了自己的商业模式,为不断壮大的餐饮业提供服务,并雇佣了数百万员工[68]。同时,Mustapha的研究证实,在当前的全球危机中,餐饮产业已成为尼日利亚获得更大投资回报的有潜力的行业[21]。

在行业特性和消费传导视角上,餐饮产业是经济中最大的私营雇主部门。而且餐饮产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扩大市场消费、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创造就业机会、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Paul指出餐饮产业的行业增长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快餐连锁店的出现,证实连锁餐厅已成为餐饮业的主导力量[69];Basuroy利用Airbnb研究数据证实德克萨斯州餐厅收入的增长是由餐厅需求的增加推动的,而餐厅需求的增长源于Airbnb产生的额外旅游需求[70]。同时,Roberts和Eldridge通过关注英国城镇和市中心的复苏计划发现餐厅已成为发展当地夜间和周末经济的主要贡献者[22];其他同类型的研究成果和结论也鼓励和支持餐饮产业在其活跃地区作为办公室和其他日间贸易场所的吸引力[71]。尤其是餐厅企业可以在一天中吸引大量的顾客,并为当地中心作为目的地的外观和吸引力做出积极的贡献。

3 餐饮产业的不均衡集聚和区域性分异 .......................... 32

3.1 数据来源与处理 ......................... 34

3.2 餐饮产业的空间不均衡和省际分异 ...................... 35 

4 餐饮产业集聚中心的等级体系和网络结构 ........................... 55

4.1 数据来源与处理 ..................................... 57

4.2 提取餐饮产业集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