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坚持一元主导,以公信力强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坚持一元主导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的统领效应。新时代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就是要在承认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的前提下,坚持党性原则和党管媒体、党管意识形态原则,确保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抓意识形态问题,组建一支彰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人才队伍。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以来,优质的人才资源已经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核心资本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在新形势下,网络人才力量决定着网络系统构建的实力与水平,针对网络中的技术型人才、专业型人才、研发型人才、管理型人才要依据网络信息的特点安排适合的岗位与薪资,“以实际能力为衡量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论文,不唯资历,突出专业性、创新性、实用性。”①特别是互联网时代主要承载了大多数年轻人的事业与生活,打造一支能够在网络社会传播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人才队伍,不仅需要从自觉提升话语主体的政治修为出发,还要在招揽网络人才上“解放思想,慧眼识才,爱才惜才……要下大功夫、下大本钱,请优秀的老师,编优秀的教材,招优秀的学生,建一流的网络空间安全学院。”②国家在互联网领域招揽人才,需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政策,对于一些有着怪异思维的人才,要善于听取他们的奇思妙想并采纳合理的意见,尽量杜绝“论资排辈”“一尺衡量”。
结论
新时代以来,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专家学者的关注,特别是在2023年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文化思想”被首次提出,这一重要的历史性成果与新时代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的联系紧密。中国共产党要想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就要顺应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仅要在网络中推出更为优秀的文艺作品,还要不断丰富网民的精神世界,特别是要做好广大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坚定这一群体的文化自信和精神独立。
新时代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研究是以经典作家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阐发、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论述、西方学者关于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有益借鉴为理论基础,深入剖析其科学内涵、时代特征、结构及功能。本论题的研究动机就在于如何能切实有效地提升网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与道路的认同、如何提升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的指导地位、如何提升中国共产党在网络社会的舆论领导权。以网络为中心的话语域已经成为当下各路思潮的集散地,网络社会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下社会主要的生产力。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话语斗争和安全等问题已经由线下转移到线上、由现实社会转向网络社会。面对网络谣言四起、西方价值观的侵入、网络立法不健全、网络舆论不受控等现象,以一手数据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存在问题与挑战。
意识形态问题隶属于上层建筑,是国家文化与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话语权是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建设中必须把握的一个重要权力因素,特别是网络环境的介入,使得网络意识形态话语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本研究以“意识形态”“话语权”“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为关键词汇进行论述,笔者认为意识形态是以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生产关系为基点,是一个国家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以一定的社会经济形态为现实基础,在法律、政治、宗教、艺术和哲学等全部精神生活层面上竖立起来的思想体系的集合和观念上层建筑,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能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代表着符合本阶级利益的情感诉求并调节着主流价值观的生产与分配。对话语权的分析主要从“话语”“权”“话语主体”“话语受众”分别进行了阐述,话语权作为话语和权的综合体,具备的最为基本功能就是发声权,从这一视角看,话语主体和话语受众都有此功能,其中话语主体靠的是权力,话语受众则享有说话权利。然而发声权并不等同于话语权,获得话语权的关键不在于能否发声和说话,而是在于发声的权力能否成为影响他人思想和行为的言论,话语主体在阐述观点的过程中和思想表达后对话语受众能产生多少震慑力,能多大强度的影响话语受众的行为,这才是决定话语权强弱的重要核心。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