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格式栏目提供最新博士论文格式格式、博士论文格式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基于信息传播、个体保护意识和潜伏期的关联信用风险传染金融危机研究

日期:2020年04月08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433
论文价格:20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004061942409008 论文字数:73254 所属栏目:博士论文格式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博士毕业论文 Docotor Thesis
注,为复杂网络理论的发展开创了新纪元。本节首先回顾了复杂网络的基本概念,然后简单介绍经典复杂网络模型,如无标度网络等。

      图 4-2  感染主体密度与真实风险信息传播效率的关系

.............................


第三章  嵌入复杂网络的关联信用风险传染基础动力学模型 .................................. 33

3.1  引言 ................................. 33

3.2  传染动力学模型应用于关联信用风险传染研究的合理性分析 ................. 33

3.3  模型构建 ........................... 34

第四章  风险信息传播对关联信用风险传染的影响机理 ............................. 43

4.1  引言 ................................... 43

4.2  风险信息传播对关联信用风险传染的影响 ..................... 43

第五章  双重信息传播对关联信用风险传染的影响机理 .......................................... 66

5.1  引言 ........................................... 66

5.2  双重信息传播情景下关联信用风险传染模型 ............................................. 66






第六章  潜伏期对关联信用风险传染的影响机理


6.1  引言

在关联主体网络中,关联信用风险的传染往往存在一定时间的潜伏期。第一章绪论中的现实案例表明,信息不对称导致关联信用风险传染可能存在潜伏期,如果某些关联主体已经感染了关联信用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其自身没有察觉,或已经察觉但主观上不愿意披露或刻意隐瞒,就会加重信息不对称。如果关联信用风险在潜伏期具有传染性,信息传播可能会较快引发个体反应,形成个体保护意识的时间会比较短;如果关联信用风险在潜伏期不具有传染性,信息传播引发个体反应可能会比较慢,形成个体保护意识的时间会延长。本章基于关联信用风险在潜伏期是否具有传染性,对关联信用风险的传染机理展开研究。首先,假定关联主体网络中的关联信用风险在潜伏期不具有传染性,分别构建 SHIR 和 SHIS 改进动力学模型,对关联信用风险的传染机理展开研究。其次,假定关联主体网络中的关联信用风险在潜伏期具有传染性,构建改进动力学模型,分析关联信用风险的传染机理。

本章的结构安排如下:6.2 节在第三章的基础上,构建关联主体网络中关联信用风险传染的改进模型,分析潜伏期不具有传染性情景的关联信用风险传染机理;6.3 节在第三章的基础上,构建关联主体网络中关联信用风险传染动力学模型,分析潜伏期具有传染性情景的关联信用风险传染机理;6.4 节是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随着市场经济的横向和纵向一体化发展,保险公司、银行、企业等经济主体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普遍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进而形成了关联主体网络。关联主体网络中的关联关系,一方面能够给关联主体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收益;另一方面给关联信用风险的产生与传染提供了条件和渠道。关联主体网络中一旦有关联主体违约或者信用评级下调,关联信用风险的传染将会严重危及其他关联主体及关联主体网络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关联主体网络中普遍存在着风险信息和预防信息的传播,信息传播本身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性,使得关联主体了解掌握完全信息需要一定时间,经过信息评估,逐渐具有个体保护意识,关联信用风险的传染可能潜伏在逐步掌握信息的较长期间,故关联信用风险的传染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因此,在关联主体网络中,本文从信息传播的视角,引入个体保护意识和潜伏期,对关联信用风险传染的影响机理展开系统研究,主要的研究工作和结论总结如下:

第一、构建关联信用风险传染的基础动力学模型。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和传染动力学知识,分别在均匀网络和非均匀网络中,构建关联信用风险传染的 SIS 和 SIR两类基础动力学模型,并分别推导了关联信用风险的传染阈值。此部分工作为本文后续关联信用风险传染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二、风险信息传播对关联信用风险传染的影响机理研究。在关联主体网络中,关联信用风险的传染演化不仅受到风险信息传播和个体反应的影响,而且受到风险信息传播滞后性的影响。关联信用风险的信息传播通常会引起个体反应,进而逐渐促进易感主体形成个体保护意识,个体保护意识也会影响关联信用风险的传染。

首先,本文假定此网络中的关联主体为易感主体和感染主体两类,基于关联信用风险传染的基础动力学模型,引入风险信息传播及个体反应,分别构建了关联信用风险传染的 SIS 和 SIR 改进动力学模型,并分析关联信用风险的传染阈值和感染主体密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发现:(1)易感主体拥有越完全的风险信息,则其感染关联信用风险的可能性越小,个体反应在风险信息对关联信用风险传染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2)关联信用风险的传染阈值与真实及虚假风险信息的传播效率无关,仅与关联主体网络结构和感染主体的移出率有关;(3)当关联信用风险传染达到稳定状态时,关联主体网络中感染主体密度与真实风险信息的传播效率呈负相关,而与虚假风险信息的传播效率和关联信用风险的传染概率呈正相关,感染主体密度对真实和虚假风险信息传播效率的敏感性相当。说明真实信息的传播效率越高,虚假信息的传播效率越低,即风险信息越完全,则感染主体密度越小。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