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格式栏目提供最新博士论文格式格式、博士论文格式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协同治理博士论文格式研究

日期:2020年03月04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254
论文价格:20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003012159112938 论文字数:115442 所属栏目:博士论文格式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博士毕业论文 Docotor Thesis

本文是一篇博士论文格式,本文以“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为研究对象,考察该类型机构的运行现状后,主要思考分析各协同合作主体间的协同机理,而后从绩效管理角度着手,构建了一个具有针对性的协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针对各主体间的协同困境对症下药,制定了优化协同主体合作的相关策略。为了满足国家发展需求和推动高校服务社会作用的发挥,我们需要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和高等院校共同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或智库。而各种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的不断浮现,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我国的创新能力,而且还能够为“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发展提供便利渠道,最终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在综合分析全球经济社会形势及我国科技发展全局基础上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是应对产业变革和新科技革命、适应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现实要求。依靠科技创新形成先发优势、从要素驱动转为创新驱动、提升发展质量及效益,是符合我国发展的系统性变革,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实应以“创新”为基础,以“驱动”为目标,以体制改革为保障,以科技和机制创新的“双轮驱动”为动力。

近年来,国家先后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等国家政策文件中重点强调要重视对研发机构的创新、培育和发展,要求充分重视科研与产业的紧密结合。在这一科研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背景下,涌现出了一批破除陈旧组织观念和科研体制弊端的新型组织形式,这种新型研发机构采用经费自筹、独立核算、自主营销和自负盈亏的企业化运作模式,基于市场需求导向,以创新为手段、增收为目标,实现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业发展三者的有机融合,构建科技研究、技术开发、企业孵化、产业化应用一体化科技创新链条,打通了经济与科技的融合壁垒。在此背景下,我国涌现出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华为研究院、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此类机构在组织发展模式、管理体制、运作机制、协同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全新探索,成为区域性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的重要平台。此类新型研发机构在创新体系中凭借其卓越的绩效已逐步成为科技体制革新的标杆,得到了科技界、经济界及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与我国重视科技创新遥相呼应的是逐步迈进深度调整期的全球经济社会格局,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科技创新链条的灵巧性、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的快捷性、产业变更的快速性正逐步打破科技创新活动的地域性、部门化及技术的界限,迫使研发机构对组织形式进行更新。实践证明推动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已成为各国高度尤其重视的领域。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基础研究

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社会网络的错综复杂使得依靠单一部门或独立机构实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可能性及成功性逐渐减小,多部门、多层次的政产学研用合作网络模式成为应对现实的必要手段。政府自身所拥有的政策资源及支持资金使其在合作网络中处于关键性沟通及桥梁作用。Merchant(1997)指出政府的支持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可以让产学研合作机构中的各方建立正式的经济关系,实现与市场的有效接轨;Mowery(1998)则对美国联邦政府的科技政策进程进行了梳理,分析了美国产学研合作机构的具体做法;Capron和 Cincera(2003)认为政府支持是推动公共研发机构与企业合作的因素之一①;Mohnen 和 Hoareau(2003)的实地调查发现与大学和公共科研机构合作的企业中受政府资助占很大比例;Archibugi 和 Coco(2004)探讨了欧盟学术机构、企业的国际合作及影响这种合作的政策因素①;Michael 和 Grit(2004)提出应该加大产学研合作机构中 R&D 的投入②;Mikel(2006)对影响区域科技创新的因素进行了探索,得出除生产水平、创新环境等基础性因素外,私企、高校及政府的合作效率对科技创新具有极大的影响力;Eom 和 Lee(2010)通过对韩国 538 家企业的调研,同样验证了政府资助成为推动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的主要因素这个结论③。20 世纪 90 年代末,为创新渠道实现区域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已对高校共建产学研实体进行了实践尝试,21 世纪初关于校地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逐渐被学术界所关注。关于政产学研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在国内外虽有多种表述,但究其本质均是在政府的支持和资助下建立的产学研合作实体,都以助力产业技术创新服务、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为宗旨。

(1)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的概念及特点

―新型研发机构‖是在我国政策导向下出现的新名词,2010 年,新型研发机构首次出现在官方公布的文件中。此后,随着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迅猛发展表现出巨大的创新潜力。学术界最初使用这个称呼是在 2013 年以后,由此,更具抽象意义和解释灵活性的“新型研发机构”成为政府部门及学术界统一使用的肩负改革科技管理体制机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使命的研发机构专有名词。目前,国内许多学者对于新型研发机构的概念给出界定,但还未完全统一。基于新型研发机构业务活动视角,部分学者认为它们是以研发活动为主要业务的新型机构。李庆明和徐欣(2018)等研究者均指出新型研发机构是以研发为主业,通过市场契约合作等形式,提供技术成果转让、企业孵化等服务的新型法人组织和―创业型‖科研机构。从新型研发机构的功能和作用角度出发,Moulaert 和 Cabaret(2006)的实证研究发现,研发机构能够支撑区域的文化氛围、区域协会和区域制度的发展,提升社会科技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还有学者提出新型研发机构是能够以市场需求导向,对有效运用优质科研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动其产业化和创建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培养创新型人才、形成创新文化,加快科技与经济衔接以后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科研组织载体。

图 1-1  本文研究思路图

..............................


2  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协同治理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1.1 利益相关者的内涵

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一词最早提出于 1708 年,现代意义上的利益相关者理论是由美国斯坦福研究院率先提出,具体是指那些对组织产生和发展具有关键性影响的群体。

1965 年,美国学者安索夫(Asnoff)首次将利益相关者理论纳入经济和管理学的领域加以研究。1984 年,爱德华·弗里曼(Edward  Freeman)提出利益相关者是指可以影响企业目的达成,或受其左右的组织或个体①。弗里曼丰富和完善了利益相关者的概念范畴,但不足之处在于其对利益相关者的概念界定过于宽泛,缺乏可操作性。克拉克森(Clarkson)指出“利益相关者是那些因为在企业中投资了实物、人力、财务,因而承担了特定风险的组织或个体。”布莱尔(Blair)②也认同了克拉克森的相关观点。国内很多学者也对利益相关者理论展开了研究,代表性的学者还有贾生华、陈宏辉、王竹泉等人。国内学界对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也日益演化为学界关注的重点,当前利益相关者理论已然延伸到了环境治理、公共政策、公共管理等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学者们分别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互动关系、行为选择、共生机制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经由国内外学者的发展和研究,利益相关者已成为管理学、经济学、法学、企业伦理学、社会学等领域中广为接受的观念。

2.1.2 利益相关者的分类

为了理清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有必要加以分类研究,目前主要的分类共有两种:多维细分法和米切尔评分法。

(1)多维细分法

多维细分法是从利益相关者与企业关系的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类,Savage等将其分为支持型、边缘型、混合型、反对型等四类利益相关者③;Charkham 的分类较少,仅分为公众型利益相关者和契约型利益相关者两类;Clarkson 则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分类角度,一方面可分为重要利益相关者和次要利益相关者。另一种方面还可分为主动型利益相关者和被动型利益相关者。④万建华等将同企业拥有正式关系的主体认定为第一层次的利益相关者;所有其他利益相关者则被划入第二层次。王竹泉则依照能否获取企业所有权把利益相关者分为内部利和外部两类。

表 2-1  多维细分法对利益相关者的划分

...............................


2.2 博弈理论

2.2.1 博弈论

博弈论,也称对策论(Game Theory),主要指多元参与主体在行动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将棋牌游戏中的经验予以学理化概括便引发了学术界对于博弈问题的思考。20 世纪 20 年代末,冯·诺依曼证明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至此代表了博弈论的正式诞生。此后,学术界对博弈理论的关注和研究不断增多,到 20 世纪50 年代,美国数学家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利用不动点定理证明了均衡点的存在,为博弈论的一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纳什在《n 人博弈的均衡点》、《非合作博弈》等论文和著作中,详细给出了纳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时至今日博弈论在经济学、管理学和政治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分析众多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有利工具①。

虽然我国的《孙子兵法》一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博弈论著作,但我国对现代博弈理论的引入和研究应用却明显迟滞于西方国家。20 世纪 50 年代末,我国学者就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