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会计实践的教学活动, 是学有所成, 学有所用的重要环节。一般包括记账、算账、报账、审核分析、电算化、社会实习等实务教学, 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手操作能力为目的。但是, 许多经过四年会计专业教育的大学生只会纸上谈兵。一些高校也在积极地探索会计学科的教学体系建设, 本文从实践性教学的角度对会计课程教学体系建设进行了分析研究。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是会计专业学习的重要环节, 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会计实务的教学活动, 是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过渡, 理论与实际工作之间的桥梁, 对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包括会计记账、算账、报账、审核分析、会计电算化、会计社会实习等实务教学。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应该提倡: 求真务实, 真刀真枪, 反复多练,修养道德。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弥补感性认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的不足。修完会计专业实践课的学生应该是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脱胎换骨的一位“ 老会计”。
但是, 许多经过四年会计专业教育的大学生只会纸上谈兵。本文从实践性教学的角度积极地探索学科的教学体系建设, 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一、目前会计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高校是为培养大批量达标人才而建立的, 我们现在把这种要达到的标准片面地理解为理论知识的达标, 却忽视了会计实践知识的达标。放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上的学时十分有限。一般情况下, 四年本科教育的课内实践和集中实践也就一千多学时, 占总学时30%左右, 其中会计专业课的实践学时最多占到一千多学时的2/3。学时紧, 任务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实践知识和技能达标, 一直是高校教育追求的目标。目前我们的教育里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
( 一)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体系不合理
1.重理论轻实践。目前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方式和目标强调的是“ 完成一套凭证-账簿- 报表的实务操作循环”即可。会计专业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 单独开设的会计实务课程很少。实践环节也缺乏系统的教学体系。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课。有些学生四年在校期间没有进过企业工厂, 没有走进会计、银行、税务部门的工作岗位。虽有理论, 却缺少动手操作的本领, 以至于许多用人单位不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 而愿意招聘有过工作经历的。这点恰恰说明了我们的学生所缺少的正是这几套完整、系统、真实的会计专业实践训练过程。
2.偏重手工模拟, 却又忽视了计算机模拟。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很大程度满足了财务报告信息及时、准确、全面性。因此,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操作手段的发展方向。目前大多数企业已实现了会计电算化, 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缺一不可。但我们看到, 在会计实务教学中, 普遍存在传统的手工记账在实验中占主导地位, 用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现代实验方法较少, 尽管现在已经有部分计算机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内容, 但由于电算化实验增加了学校的教育成本, 有些学校难以承受, 计算机硬件及维护投入不足, 辅助教学软件不齐全, 实际教学应用时十分困难。
3.夸大模拟实务作用, 却又忽视了社会实践。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是会计教育的组成内容。在实践教学中, 由于时间短、实习基地不稳定、实习单位可以( 主动愿意) 容纳的学员有限、实习经费紧张等问题, 一些学校随意压缩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完全靠模拟实务来弥补学生实习的不足, 这种做法也是不恰当的。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压缩社会实习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会计专业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也不利于会计专业教育的发展。
4.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头戏往往开设在最后一学期, 且时间相对集中, 这样会使前面所学的理论和后面的实践教学内容衔接困难, 学生在实际操作时一般不会主动地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没有达到会计实践教学的真正目的。另外面临毕业, 绝大多数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实习效果不佳, 往往流于形式。
5.强调会计核算, 忽视了会计监督。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基本都是要求学生, 记账- 登账- 编报表。学生拿到实习资料中提供的原始、记账凭证后, 有一种“ 做作业”的惯性思维模式, 即“ 给的条件都有用, 没用的条件不会给”, 自然也就省去了“ 审核、监督”这一重要环节。造成不用审核、监督的假象。原因在于准备资料时, 就没有准备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供学生选择淘汰, 误导了学生的观念。
( 二) 会计实践教学教法落后部分实务教材把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和结果( 答案) 列在教材中, 使很多学生被束缚, 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这使学生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认知能力降低, 阻碍了其在会计领域的主观性和创新性的发挥。
( 三) 教师水平不高
1.会计专业专职实践教学教师少, 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多由实验员担任, 专业教师配合, 其指导与解释缺乏真实性和权威性,素质不平衡, 学历低、水平不高。长期以来,会计教师只重视理论深造, 不注重实践的充实, 一些专业课教师也没有专业实践操作能力, 对具体的业务环境未亲身经历, 看不懂会计报表, 凭证填制漏洞百出、不会审核凭证, 更不会做账, 在模拟实务过程中只能靠自己的理论知识和能力想象, 纸上谈兵。把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环节人为分开泾渭分明, 教师在授课时往往只讲授基础理论, 很少顾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学生在学习时也只注重书本上的理论知识, 从没想过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
2.适应多媒体教学的会计实践教学教师更是缺乏。大部分教师不精通计算机操作,而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又不懂会计, 势必影响会计实务教学的质量。
二、创新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出发点
( 一) 社会急需应用型人才
现代会计需要三个层次的人才: 战略管理会计型, 经营管理型会计, 实务技术操作型会计。无论哪个层次, 具有理论基础同时具有操作能力的“ 来了即用”型会计专业人才最受欢迎。因此, 会计专业教学体系如何设置, 教学计划如何制定, 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如何安排, 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才能培养具有理论+ 技能性的、实用性的专业人才, 成为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的当务之急。国际会计联合会确定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有三个: 一是对会计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是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 三是从事专业的态度和方法。高校要想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中实现长期有效地发展, 就要在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培养学生的“ 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
( 二) 突出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探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是教学环节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它将实际工作引入了学校教学, 通过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可以促进会计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结合, 引导学生注重培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 达到前后融通, 全面系统地实施操作训练, 而且还可以受到综合分析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不重视或没有能力进行实践教学的会计专业是形同虚设的, 不能达到专业要求的。现在必须对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赋予新的内涵。
( 三) 树立创新教育观, 增强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意识
市场在竞争, 人才在竞争, 教育也在竞争。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国民素质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创新教育是实践教学中的核心要求, 没有创新就没有民族的未来, 创新人才要靠创新教育。因此高校要树立创新教育观念, 积极开展创新教育, 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现在的会计工作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财务报告及披露、资本运作、职业道德及会计领域一些尚未定论的东西等,这些只是会计实践中的一部分问题。作为会计专业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通过学习、实验、研究有一定价值的前沿课题, 如: 作业成本法的体系及运用;人力资源会计的探讨; 财务报表分析理论与实践等。给学生的主体活动提供了空间, 培养动手能力、探索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面对未来挑战的信心。我们在教学目标、实验内容和实验手段方面更应具有新的突破提高。
我们教育学生要像“ 蝌蚪蜕变”一样。小蝌蚪在离开池塘的那一刻起, 就要开始学习如何蜕变成青蛙, 而不是变成更大的蝌蚪。它们必须抛弃旧有的“ 成功”观念,学习新的技能, 让自己生存下来。这是一场蜕变, 更是一个不断更新的学习过程。从学校到社会也是一次蜕变,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为此构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