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项目管理论文研究,本文通过对 EPC 模式应用于生态建设项目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为该模式适用于生态建设项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能否完美衔接,景观效果能否通过施工完美呈现,是项目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这也体现了项目设计水平与施工执行能力的重要性。而EPC 模式以设计为主导,设计、采购、施工深度融合能够提高设计质量,增强将设计转化为景观效果的执行能力。因此,设计作为 EPC 模式以及生态园林行业的共同关键要素,决定了模式与行业之间的适用性(2)EPC 模式应用于生态建设项目,不仅在时间维度上设计、采购、施工可以深度融合,在功能维度上项目进度、成本、质量等管理过程也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另外,在空间维度上,生态建设项目施工区域大、专业领域多,多个单项可以快速跟进、互不影响,使施工复杂程度、协调管理难度增加。而 EPC 总承包企业具备的集成管理能力与资源协调能力能够通过加强统筹协调、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增加项目效益。因此,时间、功能、空间三个维度的契合性决定了 EPC 模式与生态建设项目的适用性。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务之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1]。
在此基础上,全国各地逐步转变经济发展思路,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更加重视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生态建设项目相对于建筑工程来,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设计水平以及景观效果,设计理念将会非常直观地体现在项目成果上,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项目的成败。与此同时,EPC 模式在国外建设领域蓬勃发展,并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承包模式,该模式引入国内后,得到建设领域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国内有关 EPC 模式政策的逐步出台,越来越多的以“中字号”为代表的中大型企业选择 EPC 模式,经过多年来的积极探索和应用,国内 EPC 模式也逐渐成型,并顺利“走出国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EPC模式为我国推动传统建设模式规范升级、开拓海外总承包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3]。EPC模式是由一个总承包企业或联合体对整个工程进行全方位管理,真正实现了以设计为主导,统筹安排各个环节的管理模式[2]。而传统的承包模式,设计、施工分别由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单独实施,设计与施工相对分离,可能会导致设计理念不能完全落实到施工过程中。由此看来,将 EPC 模式应用于生态建设项目中,总承包企业可以将设计与其他环节紧密衔接,因此,生态建设项目更加注重设计水平和景观效果的特点也成为了一种优势。对 EPC 模式应用于生态建设项目进行探索,对于 EPC 模式的推广,以及当前我国生态园林行业的管理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4]。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随着我国关于 EPC 模式政策的逐渐完善,以及多年来国内总承包企业在各行各业开展的探索与实践,国内 EPC 模式得到了广泛推广,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虽然我国 EPC模式推广较早,但真正起步较晚,总承包企业与国际一流的总承包企业相比,在内部管理机制、管理水平、人员综合素质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国内大部分 EPC 总承包企业都是以单纯的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为根基进行改建或组建,缺乏能够从项目的前期策划到交付使用全过程的综合性管理人才,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也是受制于此,多重原因造成国内总承包企业与国外企业在竞争力上存在较大劣势。另外,国内在政策细化程度、市场环境优化程度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规范与完善[5]。
近年来,国内 EPC 模式在生态建设项目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运作模式也越来越成熟,但是国内生态园林企业距离做大做强以及“走出去”的战略目标还有很大差距。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将国内外成熟的 EPC 模式成功应用于生态建设项目成为当前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此为基础,通过分析国内外EPC 模式的实践及应用,探讨将该模式应用于生态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期盼能够为国内总承包企业助力国内生态环境保护,成功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1.2.2 研究的意义
对 EPC 模式应用于生态建设项目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对生态园林总承包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经过近四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国内总承包企业逐渐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总承包企业参与生态建设项目并取得了成功。生态园林总承包企业运作 EPC 模式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因为大部分都拥有自己的设计单位,或者是以设计单位为根基组建而成,完全能够满足以设计为主导的要求。但是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不高、施工队伍综合素质不强这些问题仍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是国内生态园林总承包企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当前时期推动国内 EPC 总承包企业“走出去”的重要举措。
............................
第 2 章 EPC 模式与生态建设项目相关理论基础
2.1 EPC 模式概述
2.1.1 EPC 模式的概念与特点
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总承包模式是指一个总承包企业或联合体按照合同对设计、采购、施工及试运行等环节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该模式以设计为主导,统筹安排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总承包企业在总价合同条件下,对其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成本和进度等方面全面负责[2]。EPC 模式中的设计不只是单纯的设计工作,还可能包括项目整体策划,以及实施项目管理的策划和协调工作。采购也不是单纯的材料与设备采购,更多的是专业设备的选型和材料的采购、协调等工作。而与设计、采购一体化的施工工作则包括前期准备、施工、安装、试运行、技术培训、移交等全周期的施工工作[4]。EPC 模式的合同结构如图 2.1。
..........................
2.2 生态建设项目概述
2.2.1 生态建设项目的概念
生态建设项目是指在规划区域内,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及施工工艺,通过整理土方、栽植苗木花卉、建设景观小品、铺筑路桥以及营造水面等工序对原有自然环境进行景观提升、生态改善,进而打造成为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生态建设项目是一门集规划、设计、施工、养护为一体的艺术作品,几个环节缺一不可并且必须环环相扣,是当前我国优化城市环境、推进环境保护的重要建设项目。
2.2.2 生态建设项目的特点
(1)设计受地形、文化影响大。生态建设项目一般依山水而建,自然环境与区域历史文化氛围必将成为设计方案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因此无疑增加了一定的设计难度。生态建设项目富有非常浓厚的艺术性,依河改造的景观水面、具有文化内涵的观光庭院、四季常青的景观植被,这些景观全都是设计理念最直观的体现。因此不仅仅需要一个优秀的设计团队,还需要一个能够将设计理念落实到施工过程中的施工队伍。
(2)进度受季节、天气影响大。因植被种植方式、生长习性各异,需要在设计中充分统筹考虑,不同形状的乔灌木高低有致,不同花期的花卉错时开花,不同色彩的植被合理搭配,使景观植物的层次、外观、色彩、芳香能够随着季节的变化交替呈现。生态建设项目受雨季、冬季影响较大,尤其是河流景观提升项目,低温、多雨直接影响土木和景观的施工,如果没有提前做好预判及应急措施,将会导致工期延误。
(3)专业领域广、综合性较强。生态建设项目不同于建筑工程,建筑工程主体一般为一个整体,为确保主体施工的完整性与连续性,由一个施工单位进行实施[26]。而生态建设项目内容复杂、单项广而多,需要土木、给排水、绿化、照明、建筑、装饰等多个专业领域协同完成,每个专业领域都会出现不同类别的问题需要解决。较强的综合性以及复杂的内容就需要更强的总体协调能力来统领全局,量大面广可能需要随时随地进行方案协商和变更,项目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
...............................
第 3 章 EPC 模式在生态建设项目应用的认可度调查......................... 14
3.1 项目管理十大领域...................................14
3.2 EPC 模式在生态建设项目应用的认可度调查................................ 14
第 4 章 EPC 模式在生态建设项目的应用现状分析........................17
4.1 设计工作..................................17
4.1.1 设计与采购及施工深度融合.................................17
4.1.2 设计工作的进度管理.......................18
第 5 章 以 YG 生态建设项目为例................................... 25
5.1 项目及总承包企业概况................................25
5.1.1 项目概况....................................25
5.1.2 总承包企业概况......................25
第 5 章 以 YG 生态建设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