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市场营销论文,本文以中国华为及小米手机作为代表,分析中国手机在俄罗斯市场所具有的共性及特性。文章以俄罗斯手机市场的现状作为前提,结合当地市场环境,经济环境,法律及社会环境等条件,分析中国手机在俄罗斯市场所具有的内部优势及劣势,外部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结合手机的市场细分,及手机策略。为意图进入俄罗斯市场的中国手机品牌提供了参考。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中国手机在俄罗斯手机市场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根据俄罗斯 2020年第二季度手机整体销售报告,华为手机以 35%的市场份额位居榜首,小米手机以 22%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加之其他中国手机品牌,中国手机在俄罗斯2020 第二季度市场占有率接近 58%。本文列举两大中国手机生产商小米与华为作为中国手机代表,分析其在擅长领域的表现,找出共性与特定。将中国手机厂商如何根据俄罗斯特有手机市场制定营销策略作为本文研究的目标。本文尝试超越跨国企业层面研究,采用从国家层面的视角,总结能够在俄罗斯市场生存壮大的中国手机生产商所拥有的特质,为其他意图进入俄罗斯市场的手机生产商提供参考指导。
1.1.2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通过研究中国手机在俄罗斯市场营销策略,一方面找出其中优点,并在优点之中寻找进一步进步的可能;另一方面分析其中的缺点,并找出解决方案。在理论上有进一步推动对跨国营销策略的研究,丰富现有营销策略的知识上有着研究意义。
现实意义:中国手机在国际市场取得成绩与中国手机产品的制定、通讯网络展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中俄两国贸易发展的背景之间存在着紧密关系。本课题通过对具有代表性中国手机产品在俄罗斯市场的现状加以考证,对公司采用的营销手段进行分析。可以为其他手机生产生厂商提供参考,帮助企业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进一步促进企业在俄罗斯手机市场的发展。对于处于信息时代的中国和俄罗斯手机品牌发展有着现实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早在 1960 年代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杰罗姆卡锡(Jerome McCarth)在他的营销学著作《营销基础学》中第一次提出了 4Ps 基础理论,这个理论第一次把企业的经营要点归纳成了相对容易理解的四个元素。这个理论以独立的企业为分析单元,将影响这个企业的营销效果因素分区为:不可控因素、可控因素两类。教授麦卡锡认为,所有所有商业活动的的运作流程就是通过内部控制来适应外部条件的过程,企业通过对所生产产品的价格、分销过程和促销计划运用实施,来对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作出积极的反应应对,这样就可以很好完成商业交易,最终达到独立组织或独立个人的目标。麦卡锡教授提出的4Ps 理论,很好的归纳取代了以前的各类营销理论,成为了现代营销学的理论基础。在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学者的舒尔茨(Don. E. Schultz)所提出的 4Rs理论,这个理论归纳了全新的营销中的要素,包括如何与顾客建立关联,如何提高营销与市场之间的反应速度,该理论重视关系营销与营销回报之间的联系 。这个理论中心为以竞争思想,注重顾客关系营销,通过如何了解最佳顾客,并与顾客之间建立并维持一种非短期合作的关系,从中可以高度提升品牌价值。学者艾略特艾登伯格(Elliott Ettenberg)在其著作 4R 营销中提出,企业获得成功的最好方法是建立出企业的 8 种核心能力(既服务、技术、经历、便利、专业商品、品位、时间) 。营销理论的发展说明在现代社会发展处的网络经济与知识经济中,企业所面对的顾客决定着企业所主要涉及的业务以业务所产生的及绩效。学者帕尔玛塔(Perlmutter)建议在国际市场营销中采用统一的全球导向的战略。这种以全球导向战略实际就是全球标准化战略。学者西奥多·莱维特(Theodore Levitt)认为全球化的企业必要时候需要忘记国家和文化之间的差别,而集中精力满足全球性顾客所有的需求。通过企业产品标准化、分销、营销和管理。可以取得更好的利润效益,也可以提供更加统一可以信赖的产品,这样就可以将标准化产生的效益作用于顾客,使顾客获得更加高价值的产品。
............................
第 2 章 论文基础理论
2.1 比较优势论
比较优势论是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由日本一桥大学的小岛清教授(KiyoshiKojima)发展提出的。比较优势论(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其主张为:当某国不具备以比较低廉的价格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劳务时,那么该国从另一个国家进口会更加有利。进一步说,即使一个国家在其国内可以不太高的成本生产某种商品,但是如果可以从其他国家进口这种商品,可能有价格更低,更为有利的特质。进而提出理论假设:当进口国生产一种产品时,不如改为生产另外一种更有利的产品,两个国家互相交换比较有优势的产品。交换的结果导致两个国家均获得更大的利益。
该理论突出以下三方面内容:
1.理论抛弃了 “市场不完全竞争”的这一观点,进而提出了从一切以投资国的具体情况为出发点,根据投资国的状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推行可行的对外投资策略。
2.理论抛弃了“垄断优势”的观点,强调了比较优势的原则,继续维护传统了国际分工主张。
3.理论抛弃了“贸易替代型”的观点,提出了“贸易创造型”的发展战略。这种以国际分工角度来阐释对国外直接进行投资的理论,该理论与其他理论相比有明显不同且具有独特的优势。进而对之前相对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产生了强烈的冲击[1]。
小岛清认为以往在区别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与美国式对外直接投资的不同、在阐述边际产业向外转移、以及在提出的政策主张方面,都只是反映和解释了 60-70 年代尚处于初期阶段的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状况。这种理论既不能解释当时处于鼎盛阶段的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也不能完全解释 80 年代以后日本迅速崛起的新的对外直接投资情况。可以说,比较优势理论具有较强的时代特色。比较优势论在的对待国际对外投资上,应当不单考虑货币资本的流动,而是资本、技术、经营管理知识的综合载体,由投资国的企业向输出国的特定企业(子公司、合办企业)的转移,这也是投资国先进生产集合体向被输出国的转移和普及。在投资主体上,该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的边际产业。(边际产业又是指劣势产业,是指在本国内已经或将就会在未来失去优势,而在被输入国具有显在或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或领域。
................................
2.2 资源基础理论
2.2.1 资源基础理论概论
资源基础理论在 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由学者 Birger Wernerfelt,Prahalad 和 Hamel,Spender 和 Grant 所提出的理论[10]。资源基础论的观点是:企业具有不同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这些资源有着转变成独特资本的能力,且此类资源事在企业间是不可流动难以复制的。这些独特的资源与能力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基础资本。该理论是一种实现竞争优势战略观点的理论,理论核心思想是应重点关注企业已经拥有的资源和潜力。而不是关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制定策略,以获得在市场上的优势。
根据该理论的观点,拥有与利用现有资源和能力可以更容易的获得新的商业机会,即利用资源应该在企业组织战略发展中应被优先考虑,使公司能够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资源可以分类为两种。
1.有形资产:有型资产是指,财产,土地,产品和资本。 这些资源通常可以很容易地在市场上购买,因此几乎没有竞争优势,因为其他企业与对手也可以快速获得相同的资产。
2.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指没有实际价值,但仍然可以由企业拥有的有价值的项目的概念。这可能指企业声誉、商标或知识产权。其中声誉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建立起来,是其竞争对手或相似企业无法在市场上购买的东西。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表 2.1 4P 理论与相对应的意义
................................
第 3 章 中国手机产品在俄罗斯市场营销环境现状分析......................12
3.1 中国手机公司在俄罗斯市场总体情况................................. 12
3.1.1 中国华为公司及手机产品介绍................................12
3.1.2 中国小米公司及手机产品介绍..............................14
第 4 章 中国手机产品在俄罗斯市场 SWOT 分析研究...........................32
4.1 中国手机在俄罗斯市场营销优势分析............................. 32
4.2 中国手机在俄罗斯市场营销劣势分析........................... 35
4.3 中国手机在俄罗斯市场营销机会分析................................ 37
第 5 章 中国手机产品在俄罗斯市场 STP 分析...........................43
5.1 市场细分(Segmenting)................................... 43
5.2 目标市场(Targeting)..........................................45
5.3 市场定位(Positioning).................................... 46
第 6 章 中国手机产品在俄罗斯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6.1 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