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物理教学论文,本文以因材施教思想、最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理论及 2017 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为基础,然后对分层教学的历史过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本课题。民族地区学生所处偏远山区,家里兄弟姐妹多,家庭生活困难,经济来源有限,加之家庭对教育不够重视,父母关爱缺失等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学生在性格和学习能力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综合能力参差不齐,物理学科学习更加困难,学生在学习方面两极分化严重,为了使学习占优势的学生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有更强的竞争意识,把他们划分在 A 班,使学习成绩处于劣势的学生不产生厌学、自卑的心理,把他们划分在 C 班,处于中间水平的学生划分到 B 班,使同层的学生在相同的起跑线上追逐,最后达到相应的教育期望。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背景
新课程改革以来,实施素质教育吸引了社会上各行各业的注意力。在新课程标准中,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而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当前教育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重视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实现差异教学,使学生对学习产生自信,同时实现快乐学习的愿望。所以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许多学校都进行了一系列尝试。
本县坐落于广东省西北部地区,县域面积 1306 平方公里,四周都是连绵起伏的山峰。2017 年末县公安局户籍统计总人口 175125 人,比上年增长 0.8%。其中:男 91217 人,占总人口的 52.09%;女 83908 人,占总人口的 47.91%,其中:瑶族人口 96680 人,约占总人口的二分之一。瑶族分布的面积比较大约占全县面积 88%,通常集聚于山区,汉族分布的面积相对较少约占全县面积的 12%,他们生活在平原丘陵地带,如三江镇、寨岗镇等地,同时这两个镇的人民生活相对比较富裕,镇上有矿产,交通又比较便利。本县属于农村县城,2004 年,在该县经济最好的镇农民人均收入 2679 元。2015 年,国民生产总值(GDP)365691 万元,人均(GDP)2.74 万元,财政总收入 16211 万元。这里没有大型企业及化工厂,主要的经济来源有:一是政府救济;二是务农,由于山多可用于种植粮食的土地较少,当地农民可以通过一年种植两季水稻的方式来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三是就业创业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家政服务、会计、学前保育等,近年来,各镇分别举办了蚕桑栽培管理技术、农产品种植管理技术、养殖技术以及动植物防病治病等的培训班,为人民提高了就业与再就业的能力;四是外出务工,2011 年清连高速通车,方便了出行,一部分人外出到广州、东莞等地打工。
虽然人均收入有所提高,但是当地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来源于当地人的思想,他们认为教育不是改变生活的唯一途径,能养活自己即可,他们给学生们灌输的思想多数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另一方面是父母关爱的缺失,很多学生家庭生活困难,家中兄弟姐妹又多,迫于生计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便外出务工,孩子通常由上一辈人照顾,在教育方面无法做到有效的监管。所以有的学生小学毕业或者初中毕业便步入了社会。
............................
(二)研究意义
教育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而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人力资源的的开发和利用,由于笔者所在高级中学是一所少数民族山区学校,本研究期望在民族高中物理学科应用分层教学,改善教学现状,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分层教学,在不同层次班级中培养他们学科核心素养和科学素养,使得学习有优势的学生得到更全面发展,处于物理学习中间位置水平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物理学习处于劣势的学生在学习中有一定的进步。让每一个学生在物理学科都有相应的发展。通过分层教学的研究,使得同样情况的学校通过分层教学改变教育方式,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受到符合他们身心发展水平的平等教育。
为了应对社会经济的快速变化,很多国家致力于高中教育改革,培养新的人才;1世界范围内的普通高中,不管是教育改革还是课程改革,目的都是使所有的学校变得更好,使所有的学生取得成功,新形势下将教育和生活、理论和实践、升学和就业,以及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分层教学是在西方最早开始研究的,比如美国德国,后来逐步开始实施分层教学研究的有英国日本韩国等。在美国起初以个别化分层教学为基础,按照“能力分层发展到各种分层形式,如:永久分组制、XYZ 制、机会班、克里夫兰主要工作班和速进班”2等,德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按照学科分层相继出现“FEGA 分层模式和 FD 分层模式”3,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美国和德国教育家发现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开始试行分层教学,分层时先对学生进行测验,按照测验的成绩将学生分成“优”、“中”、“劣”三个层次,在授课时采用统一的教材,通过控制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授课时间进行区分,对于学生所分的层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每年的成绩再进行重新分层。4在发达国家的教育中,课堂教学有着各自的特点。
.............................
第二章 课题的理论基础
(一)因材施教思想
在我国春秋时期,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思想,并且这个思想对我国以后的教育都有着深远影响。记得有一个典故讲述的是关于孔子的学生子路和冉有先后问孔子如果听到一个正确的主张是否应该立刻去做的问题,由于两个学生的性格不同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孔子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孔子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孔子的因材施教不仅是在说明他的做法,他还考虑到了这样做的原因。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个体,在意志性格、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才能爱好等方面都有差异,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学校作为一个教育机构,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秉承有教无类的教学精神,实现教育公平。如今的分层教学即是从因材施教思想出发演化而来的,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是前苏联杰出的心理学家,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就是由他提出的,这个理论在处理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有很大的突破,该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15由于两个层次的学生都是动态变化的,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教学需求,发挥其潜力,超越其最近发展区并进入下一阶段的开发,然后在此基础上进入下一个最近发展区16。
维果茨基认为:“教学的方向应该是关注儿童以后的发展状况,而不应该着眼于儿童之前的发展即已达到的发展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眼下尚处于最近发展区的教育在教学过程被不断的激起。”因此,教学过程重点应关注学生正在形成或正在发展状态的过程,而不应该继续关注已经完成的发展过程,一个良好的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这样对学生的促进发展才有效。17而分层教学能够更好的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练习作业、教师辅导等方面提供不同的学习需求,使学生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
............................
第三章 课题的研究方案.................................9
(一)研究思路....................................... 9
(二)研究方法............................. 9
第四章 课堂教学研究对象的特点及分层教学..........................12
(一)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来看.................................... 12
1.容易被兴趣引导......................................12
2.独立意识增强............................12
第五章 分层教学的案例研究...................................25
(一)分层教学案例分析...................................... 25
1.两个分层教学案例.......................................26
2.案例反思...................................40
第六章 分层教学改革效果的调查
(一)流失率与典型学生案例
1、流失率
学生 G,在 2010 年 9 月高一入学被分到了 B 班,这是基础性较好的班级,教师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一些中等难度的知识引入课堂教学中,一个学期即将结束,该学生三次月考成绩始终不理想,课上内容听不懂,睡觉的次数变得越来越多,久而久之旷课迟到等一系列问题开始出现,也渐渐有了辍学的想法,经过几次电访家访,该生坚持到了高一第二学期被分到 C 班,由于该层次学生的基础都非常薄弱,例如重力的计算公式很多人都不知道,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只讲最基础的知识,符合该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慢慢提高了,不但顺利的完成了高中学业,还选择去新加坡留学。学生 D,入学初没有中考成绩,无心学习,父母让他读高中,而该生一直想打工,由于年龄尚小,父母希望他高中毕业再出去工作,高一入学初被分到了 C 班,该生发现很多同班同学都有和他类似的想法,但是看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