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农业经济论文格式、农业经济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基于声誉效应的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与产业合作耦合研究:机理与仿真

日期:2021年04月14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827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104070945243547 论文字数:32666 所属栏目:农业经济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农村资金互助社还会以优惠价向社员售卖米、面、油等。

5.1.2 QS 粮食专业合作社

QS 粮食专业合作社的信用合作是在合作社内生的合作金融模式。QS 粮食合作社位于山东省,合作社在 2002 年 9 月成立,截止到 2017 年 7 月,合作社共有社员 209 户,合作社为社员提供统购生产物资、统一收购粮食、统一技术支持、统一商标等服务。2012年 8 月 QS 合作社试点内部信用合作服务,社员的入社资金、合作社闲余资金构成信用合作的互助金,入社资金就是社员的入社股金(1000 元/股),合作社闲余资金主要是社员购买物资收费、合作社统一销售留存收益这两项。合作社按照入社股金划分股份,并且在年末时进行分红,至于留存收益是社员自愿存放,且按照一定利息付息(接近当地农商行一年定期利率 4.1%)。一般社员向合作社申请贷款流程是由社员提交申请材料,合作社理事长依据之前合作关系积累的信息(包括财富信息、声誉情况等)来审核其贷款申请,并以此来判别贷款额度,一般单笔资金规模不会超过 15 万。截止到 2017 年 7月,合作社内全部社员都参与了信用合作活动,资金使用量达到了 1000 多万元。

表 3.1 农村资金互助社与社员博弈矩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关联交易、声誉效应的视角,对合作社产业合作与信用合作的耦合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采用演化博弈的分析范式分别对纯信用合作模式下社员行为的变化、产业合作与信用合作耦合模式下社员行为变化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且借鉴已有文献,对两种模式的演化博弈进行了仿真分析,将理论模型参数化,得出了相关仿真结果,并且文章中引用一个成功案例来简述合作社信用合作的具体实践,得出以下结论。

(一)合作社内信用合作能够约束社员道德风险

在纯信用合作模式下,由于社员缺乏相关的抵押物,对信用合作的开展没有实质性约束,在利益诱导下,导致社员最终会选择违约策略。而在合作社中开展信用合作,在产业合作声誉信息的传递下,合作社能够识别社员在信用合作中的诚意,以较低成本审批社员的贷款申请;对于社员来讲,信用合作与产业合作关联,产业合作充作信用合作的“隐形抵押”,作为有限理性的社员,产业合作带来的收益能够抑制他在信用合作中违约策略的选择,而对合作社来说,也无需再单独承担资金的监督费用,产业合作就是对社员贷款资金的最优质的监督资源。

(二)较高的产业合作收益能够加强对信用合作风险的抑制

合作社社员加入合作社后,在产业合作关系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社员对合作社的合作关系就越关注。当合作社内开展信用合作时,合作社与社员在产业合作关系上产生的声誉效应就越突出,越能提高合作社对社员在信用合作关系上道德风险的抑制。由此,社员从与合作社之间在产业合作中获得的收益越大,就越能促进信用合作关系的达成。

(三)过高的贷款规模、贷款利率能够阻碍信用合作关系的实现

社员与合作社之间的产业合作收益既定的条件下,当合作社在开展信用合作活动时,社员的贷款规模越高、贷款利率越高,社员承担的资金成本也就越大,达成信用合作关系所需要的产业合作收益就要越大。当社员资金成本过高时,社员与合作社之间在产业合作关系上的声誉不能满足在社员与合作信用合作实现所需要的产业合作收益,这就会导致合作社内信用合作关系的难以实现。因此,过高的贷款规模、贷款利率会对合作社内信用合作关系的达成起到阻碍作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