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劳动者所具有的一种独特的资本类型,它是由可观测的劳动者的数量以及不可观测的劳动者的文化水平、健康状况以及个人能力等方面组成。像其他生产要素一样,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而形成的,在人力资本的形成过程中,投资是非常关键的,但要从总体支出中区分消费支出和人力资本投资支出是很难做到的(Martin,2013)。
舒尔茨将人力资本投资方式划分成九种,包括医疗保健支出、学校教育支出、技能培训支出、为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而付出的各种支出等。同其他实体性生产要素投资不同的是,这些投资支出会产生较为长远的影响,作为人力资本投资最终成果的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将会在很长时间内对经济增长作出巨大贡献。相对于其他实体性的要素投资,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具有高回报率的投资。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在各个生产要素之间发挥着相互替代和补充的作用: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不仅仅依靠于自然资源和单纯的体力劳动,生产过程如果能提高劳动者的身体素质以及专业知识技能,并以较高质量的人力资本要素代替原有的实体性生产要素,将会很大程度地提高社会生产力。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代替一部分土地和资本的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Schultz,1960)。
..........................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林地资源用途的变化以及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转向城市和非农部门,家庭自有劳动力难以满足营林生产的劳动力需求,越来越多的营林农户选择雇佣劳动力进行营林生产。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基于浙江省用材林和经济林样本经营农户的调研数据,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测度分析不同林种经营农户营林技术效率及效率损失的影响因素,重点研究了不同林种林业雇工及其劳动力质量对农户营林技术的影响。因此,本章在基于前文研究的基础上作出了一些简要的归纳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用材林经营农户营林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比较缺乏,不得不雇佣劳动力进行营林生产;而经济林对经营管理的技术相对于用材林来说要求更高,雇工经营由于道德风险等问题会影响营林质量,且由于经济林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用材林,因此经济林经营农户相对来说更愿意投入自有劳动力进行营林生产。
(2)农户营林生产过程中随着雇工比例的增加,营林技术效率呈现倒“U”型变化。其主要原因是:当雇工人数较少时,雇工劳动力很好地填补了家庭自有劳动力的不足,会对农户营林技术效率会带来很强的正效应,但当雇工人数超过了一定的比例后,雇主对劳动过程的监督又是有限的,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雇佣工人会因为监督的不足出现偷懒行为,对农户的营林技术效率会产生负面影响。
(3)不同林种营林生产过程中雇工劳动力质量不同,对农户营林技术效率的影响也具有差异性:经济林营林生产过程中技术至关重要,能很大程度地决定经济林产出,农户对雇佣工人的劳动监督相对严格,男性雇工相对于女性雇工掌握更多的技术,因此经济林营林生产中男性营林相对于女性更具有优势,因而经济林经营农户雇佣工人中男雇工所占比例对农户的营林技术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年长者相对于年轻人来说在经济林营林生产方面更有经验,同时也掌握更多的营林技术,更能提高经济林营林技术效率,因此经济林营林生产雇佣工人中 60 岁以上雇工所占比例对农户营林技术效率具有正向影响;用材林和经济林营林生产存在巨大差异,用材林营林生产过程并不需要太多技术,生产管理也相对粗放,由于雇工过程中监督管理的差异,造成了用材林农户雇工劳动过程中出现了偷懒行为,男性在用材林营林生产中相对于女性处于劣势,因此用材林雇佣工人中男雇工所占比例对营林技术效率造成了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