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农业经济论文格式、农业经济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两岸农产品竞争力比较及加入WTO后的合作展望

日期:2018年01月15日 编辑: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571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编号:lw200808021126387827 论文字数:2900 所属栏目:农业经济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职称论文 Thesis for Title
两岸农产品竞争力比较及加入WTO后的合作展望
曾玉荣  (福建省台湾农业研究中心 350003)  
张文棋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研究所 350002)
 
【作者简介】曾玉荣,男,1964年出生,副研究员,福建省台湾农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所副所长。从事台湾农业及两岸农业研究20年,在有关媒体上发表文章60篇。张文棋,男,教授,福建农林大学农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福建农林大学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总支书记。
【关 键 词】 两岸  农产品竞争力  比较  合作前景
 
随着工业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相对于工业部门常呈现着两个发展上的限制:一为农业生产力及所得的相对偏低,二为农产品市场的日益狭窄。因此,加强与调整农业与农村本身的功能,谋求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台湾是以发达地区的身份加入WTO的,在开放市场方面要实行较高的自由贸易标准。一方面台湾农业水平与世界上农业高度发达的欧美比较,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优质农产品市场的冲击很难招架;另一方面,农产品进口混合关税大幅降低,无疑将使台湾市场受到发展中国家低价农产品的冲击。大陆农业经营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家庭经营规模绝大多数地区均低于台湾,而且缺乏有效的合作经营组织加以沟通,提高经营效率因此,如何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提高农业竞争力,将成为海峡两岸农业发展的主要挑战。

图图1  台湾种植业产品竞争力指数
1
一、台湾农产品竞争力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台湾农产品的竞争力,我们选用1992-1998年中国大陆农产品进出口状况和1986-1998年台湾农产品进出口情况,进行竞争力指数计量比较分析,其结果如下:
    1、从种植业看,台湾则除蔬菜、花卉、茶叶具比较优势外,其它各类农作物产品均为比较劣势产品。(参见图1)

图2   台湾畜牧业产品竞争力指数

2、从畜产品看,台湾在90年代中期前,尚为比较优势产品,但1997年的“猪口蹄”畜产品迅速转为低比较劣势产品。目前,除制成品“羽毛”、“皮及其制品”为比较竞争优势产品,其它的各类产品均处于比较劣势状态。而大陆畜牧业 总体上,奶业不具备竞争优势,而肉类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但已经遇到较强的国际竞争和非关税壁垒,但近期大量出口拉动畜牧业增长是不现实的。(参见图2)图3  台湾水产业产品竞争力                             图4  台湾林业产品竞争力
 
3、从水产品看,两岸均为具比较竞争优势的产品,但台湾呈从比较优势产品转向低比较优势产品,大陆则相对稳定。(参见图3)
4、从林产品看,台湾由于采取负增长的林业发展策略,长期以来其产品竞争力指数长期呈负增长趋势。大陆因经济发展较为滞后,林产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还是主要出口产品。(参见图4)。
二、中国大陆农产品竞争力分析
1、种植业
“谷物”及“食糖”、“棉花”是中国大陆当前的低比较劣势产品。典型的土地密集型产品,比较劣势大,已经丧失了贸易竞争优势。但“食用蔬菜、根及块茎”、“蔬菜、水果及植物其它部分的制品”、“咖啡、茶及调味香料”则是比较高比较优势产品。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果蔬产业迅速发展,蔬菜、水果已成为继粮食之后的第二和第三大产业。目前,中国主要果蔬价格都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如苹果低41%、鸭梨低79%、柑桔低47%,蔬菜价格约为国际市场的1/5-1/8。10多年来,中国蔬菜推广了1100多个新品种,引进了一大批名特稀优品种,主要栽培品种实现了2-3次更新,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因此,入世后果蔬产业有着显著的竞争优势。
    但是,果蔬产业中品种改良、模式化栽培、病虫害防治、产后加工等技术,都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特别是产后贮藏、保鲜、深加工等方面技术差距更大,成为制约果蔬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果蔬质量明显低于国际水平,产品档次低,水果的优质率仅占1/3,总产量中仅有5%能参与国际竞争。不少品种不适合加工,出汁率低,品味不佳,水果以鲜食为主,加工量约为总产量的10%(发达国家为40%-70%);加工产值与采收自然产值相比仅为0.45∶1(美国和日本分别为3.7∶1和2.2∶1)。蔬菜也以鲜销为主,加工量占总产量不到5%,且快餐及半成品品种较少。
因此,今后果蔬产业将被逼走上国际化道路,培育果蔬加工龙头企业,建立科工贸一体化的现代果蔬产业。在“原料—加工—流通”各个环节中建立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创名牌果蔬产品。用先进设备和工艺武装果蔬加工业
2、畜牧业 总体上,奶业不具备竞争优势,而肉类“活动物、动物产品”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外贸竞争力指数较高,但已经遇到较强的国际竞争和非关税壁垒,近期大量出口拉动畜牧业增长是不现实的。“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相对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是较高比较劣势农产品。从发展看,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猪肉生产国,每年出口猪肉约30多万吨,加入WTO后,中国养猪生产相对于欧、美、日等国家仍然具有优势。预计受到的冲击较小,通过一定的努力,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可以求得发展。生产要素的低成本和饲料价格的降低有利于增强中国养猪业的竞争优势。
因此,今后针对周边国家市场的特殊消费偏好,利用中国物种丰富的优势,发展集约化生产体系所无法提供的特色产品,扩大畜禽产品出口。并按照国际标准经营畜禽产品进出口业务,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提高畜禽产品质量,优化畜禽产品的包装、储藏、运输、加工、屠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3、水产业
从总体上看,中国水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鱼肉、甲壳、软件动物及其它无脊椎动物制品” 基本属于适合中国大陆现阶段资源禀赋状况的劳动密集型,产品1992-1998的外贸竞争力指数几乎均在0.95以上,且国际竞争力指数有逐渐变大的倾向。水产养殖和加工技术日臻成熟,综合生产能力较强,特别是水产养殖和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综合优势较为明显,且加入WTO带来的水产饲料成本的下降无疑对中国大陆发展适合现阶段资源禀赋状况的劳动密集型水产品,在国际竞争中有较大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三、两岸农产品竞争力比较的基本研究结论
1、加入世贸组织从总体而言,海峡两岸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各有所长,但两岸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也均呈下降之势,单打独斗不易提高国际竞争力。对大陆水产业、畜牧业相对利大于弊,对台湾而言,则面临农产品市场开放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就发展而言,两岸加强产业合作,拓展经贸分工,有助于在有限的过度期内,优化农业资源配置、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扬长避短,连手开拓市场,促进海峡两岸农业的共同发展与升级。
    2、从农产品竞争力看,两岸农业产业合作也具有巨大的互补互惠性
总体上讲,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是中国大陆现阶段具有较高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农产品。在水果、蔬菜、花卉、水产品、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优势,在大米、生猪、苹果、甘蔗、烤烟等农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加入WTO有利于中国大陆进口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从台湾看,中国大陆的优势农产品中,绝大多数为台湾原来高竞争力农产品,拥有较强的技术水准,但由于经济成长后的成本压力,目前除蔬菜、水果及植物其它部分的制品、保鲜水果、蔬菜、花卉仍保持一般比较优势竞争力外,大多数逐渐成为劣势竞争产品。
因此,“入世”后两岸都面临加入世贸后如何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课题
3、海峡两岸农业产业合作具有良好的前瞻性
台湾方面以次现代产业技术转移大陆,发展现代高新农业,为内部农业升级提供更大的空间;大陆方面以吸收台湾较先进技术和资金,带动传统农业生产结构改造和产业创新升级。通过产业合作,延长优势产业和技术周期,共同开拓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