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选用一般攻击模型理论来解释微博树洞中网络语言暴力的形成及影响因素。一般攻击模型提出了攻击行为的动态发生过程,认为攻击行为在个体内部的产生包括三个关键的阶段,即“个体和情境因素的输入”、“个体内部状态”和“判断和评价”。其中,个体内部状态在输入的情境与个体因素同最终的输出反应间具有核心性的调节作用(李文辉等,2013)。结合问卷调查及半结构化访谈的结果,本研究对提出的研究问题进行如下讨论与解答。
1.微博树洞账号中网络语言暴力的特征
微博树洞账号具有亲和力强、活跃度高、讨论话题丰富的特征,能够满足个体交流沟通及情绪宣泄的需求,成为了当代年轻人喜爱并参与较多的线上互动平台。在微博树洞平台的交流实践中,每一条被发出的私信投稿都像是形成了一个话题中心,转发区和评论区便是一个微型的舆论场。相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交流而言,微博树洞中纯粹的文字交流使表达者的情绪无法得到准确地传达,同时,受制于网络交流的延时性,在许多时候表达者并不能及时地对自己的言论做出解释或修正。因此,意见交换过程中的意见不合、理解错位、措辞不当等日常交流过程中常见的矛盾触发点经过网络的层层放大,意见交锋时的火药味弥漫到了现实生活中,潜移默化但却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个体情绪与价值判断。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