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新闻学论文格式、新闻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英国脱欧公投中反“沉默的螺旋”现象动因新闻学研究

日期:2018年10月20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993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1809131429464312 论文字数:0 所属栏目:新闻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新闻学毕业论文,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缘起与意义

德国女传播学家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在对历史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又经过多年的民意调查实证研究,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一种描述舆论形成的理论假设——“沉默的螺旋”理论,理论提出后,被世人公认为传播效果研究中的经典理论,对传播学的发展和理论延伸起到了无可磨灭的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传播模式的不断更迭,“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局限性也逐渐显露出来,反对此理论的声音越来越多,但许多学者对此不屑一顾。从某种层面来说,仿佛人们更愿意看到“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实际传播效果,却不愿意承认该理论存在的缺陷。

在建构主义看来,理论实际上是在一个开放体系中可被重新发现以及建构的对象。换言之,经典不是一个孤立固态的文本,而是一个动态的动态的“历史编织物”,从研究角度来说,理论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基于事实产生的,正如“沉默的螺旋”假说的实证基础是1965年的德国大选。与1965年的大选民调走向相反,2016年的英国脱欧公投出现了弱势方逆转强势方的反“沉默的螺旋”的现象。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基于民调数据进行分析。同时,目前关于脱欧公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法理研究与政治研究方面,较少新闻传播学的角度出发,而民意又是诺伊曼“沉默的螺旋”假说的核心所在,如果能以此为突破口,对于进一步探讨这一政治现象是有帮助的,也有助于我们把握“沉默的螺旋”这一理论的外延及理论实用性问题。

......................


第二节研究思路

本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不仅是行文上的一个总启和准备,也是全文逻辑的集中表述。对于“沉默的螺旋”假说的研究现状分析有助于笔者更好地把我理论的在案例中的运用,找到笔者对于英国脱欧公投中“反沉默的螺旋”现象的依据。

第二章是对于“沉默的螺旋”假说的理论发展简述。诺氏的“沉默的螺旋”假说的研究背景是上世纪的德国大选,从理论诞生之初到不断的完善,“沉默的螺旋”假说的许多概念经历了多位学者的批评与指正,虽然不能说对理论本身的每一条质疑都言之有理,但学者们对于问题的切入角度是值得笔者学习的。

第三章是本研究的实证分析部分。诺伊曼在分析“沉默的螺旋”现象时用到了定量研究的方法,笔者效仿诺伊曼通过对民调的分析来探究英国脱欧公投中出现反“沉默的螺旋”现象的动因,解决促使民意在最后时刻逆转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并发现了一些与诺伊曼“沉默的螺旋”假说的不同之处。

第四章中笔者将实证分析的结论与诺伊曼“沉默的螺旋”假说进行对比,发现了在这次脱欧公投的反“沉默的螺旋”现象中,诺氏所说的“被孤立的恐惧”不再主宰舆论,取而代之的是个人的“收益一成本评估”;媒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固然重要,但是认为媒介一律和谐是有失偏颇的;诺伊曼对于团体的认同考虑缺失,而这一点恰恰是反“沉默的螺旋”现象发生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

...........................


第二章“沉默的螺旋”理论发展简述


第一节“沉默的螺旋”的理论缘起

“沉默的螺旋”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是1965年的联邦德国议会选举,而诺伊曼对此次选举进行了深入研究,她发现参选的两个主要政党在前几个月中几乎是不相上下,选举意愿在四个多月里几乎一直没有变化,基督教民主联盟和基督教社会联盟与社会民主党在肩并肩地冲刺。然而就在大选前,谁将赢得胜利的期望左右了最终的结果,最后随大流效果出现在预测中会获胜的那一方。在最后的投票环节中社会民主党遭遇了滑铁卢。诺伊曼将其称为“最后阶段的‘剪刀差’”和“最后一分钟的动摇”,最终在1965年大选中,基督教民主党在大选中获胜,而这次大选让时人困惑不解。事实上,这一奇怪的现象在诺伊曼早期的研究中就已经被她发现。当时她在火车上针对任用共产党员为法官这一现象进行舆论调查。调查发现虽然大部分人都反对任用共产党员为法官,但是真正参与到这一争论的人却只占27%,相反,虽然只有少数人赞成,但是参与到这一争论的人的比例却高达52%。

而对于“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灵感来源,诺伊曼直言要感谢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学运风潮中的一位女学生。这位学生早上戴着基民党的徽章,到了中午却将徽章取下,诺伊曼在她的著作《民意——沉默螺旋的发现之旅》中记录了当时她与这名学生的对话:

有一天,我在讲堂前碰到她,她在外套翻领上别了一枚基民党的徽章。我对她说:“我一点儿也不知道,你是基民党的成员。”“其实我也不是。”她回答,“我只是别一下这枚徽章,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中午我又遇到他,徽章已经拿下来了。我询问她原因,她说:“对,我把它拿下来了,它太可怕了。”

.......................


第二节“沉默的螺旋”理论内涵与特点

一、三个条件、三个命题和五个假设

“沉默的螺旋”的发生不是无条件的。在我们对“沉默的螺旋”进行任何研究的同时都要基于这三个条件之上。第一,议题必须具有争议性。第二,议题必须具有道德的成分。第三,大众媒介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

“沉默的螺旋”假说包含三个关键命题,分别代表了传播过程中的三个主要层面。第一个命题是个体意见的表达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这是微观的个体层面,而这个命题又包含了该理论五个主要假设:(1)社会使违反社会规定的个人产生孤独感;(2)个人害怕被孤立;(3)对被孤立的恐惧使的个人不断地估计社会上被接受的意见和观点是什么;(4)估计的结果和结论影响了个人在公共场合上的意见表达行为,特别是使得个人决定是公开地表达周围优势观点还是保持沉默;(5)前四个假定形成、巩固和改变了公众舆论。第二个命题是“意见表达”与“沉默”的现象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这是中观的人际层面。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的增强,让优势的意见更强大,并导致弱势意见转向沉默。第三个命题是大众通过“意见气候”来影响和制约公众舆论,这是宏观的社会层面。根据诺伊曼的论述,公众舆论的产生是因为个体害怕被孤立从而迫使自己站在优势意见上发表了与自己初衷相悖的意见。

........................

第三章英国脱欧公投中的民意变化:反“沉默的螺旋”现象动因的实证分析.............20

第一节英国脱欧公投背景与结果.............20

第二节正式公投前的民调发生逆转...........23

第四章媒介、团体与“意见气候”:对“沉默的螺旋”假说的再思考...........41

第一节“意见气候”——“少数派”仍会无视主流“意见气候”..........41

第二节认为媒介一律谐和过于简单化............43

第三节对个人对团体的认同考虑缺失............45

第五章结语............47


第四章媒介、团体与“意见气候”:对“沉默的螺旋”假说的再思考。


第一节“意见气候”一“少数派”仍会无视主流“意见气候”

.......................


第五章结语

本研究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理论检视和实证研究。在理论检视方面,“沉默的螺旋”假说存在着理论上的局限性,过分关注个人“害怕被孤立”这一因素,只是讲人们的意见表达行为简单地划分为意见表达和沉默。虽然英国脱欧公投的民调走向和德国大选民调走向截然相反,出现了反“沉默的螺旋”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沉默的螺旋”已经不再适用当今社会,反而恰恰说明诺伊曼这套假说出现了新的理论外延和扩展。而在脱欧公投进程中,“沉默的螺旋”也是有迹可循的,本质上,脱欧公投就是英国的精英阶层不愿离开,而底层百姓不满社会贫富分化和移民政策,一些脱欧政客借机炒作,政客将自己政策的过失推给移民,让移民成为自己的替罪羊,仅此而已。据BBC调查,英格兰中北部的许多下层工人在全球化、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长期处于茫然而沮丧的精神状态,他们通过媒体宣传感到社会精英阶层普遍倾向于留在欧盟,脱欧被认为是“不符合时代潮流的”、“愚蠢的”,更有观点认为“反对移民等于种族歧视”,这就导致不少民众在民调中因担心被耻笑而不愿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从而使得相当数量的脱欧意向没有在民意调查中体现出来,而到了正式公投前,这些中下层工人中间也对脱欧进行着广泛辩论,移民问题是辩论的核心。对他们而言,选择离开欧盟并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因为他们的“收益一成本评估”结果很明确一反对移民,要回属于自己的工作和福利!而且公投后这些人中也没有多少人对投脱欧票表示后悔;相反,他们第一次感觉到真正参与到国家政治当中了。诚然,他们的考虑确实不够长远、视野也不够宽广,但他们从自身的处境出发去思考问题,这是不应该受到指责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