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制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民主制度论文格式、民主制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完善地方人大监督机制问题的研究

日期:2018年01月29日 编辑:ad200901081555315985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105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1208192102097807 论文字数:38400 所属栏目:民主制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第1章绪论


选题背景及意义


研究地方人大监督制度的背景


    随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人大监督制度以及功能也得到了不断完善与加强,地方人大监督在我国监督制度中起到的作用日益突出,有效地促进了依法行政,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监督法》的制定和实施,为依法监督的实现树立了准绳,规范了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监督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人大作为“全权机关”,职能缺位的现象,夯实了保障宪法、维护法律和依法行政的制度基础。但是,总的来说,我国各级人大常委会在行使监督职权过程中仍然存在抽象监督多、实质监督少,弹性监督多、刚性监督少,一般监督多、跟踪监督少和事后监督多、事前事中监督少的问题「‘〕,使得人大监督名不副实。若作为重要监督主体的人大跟不上改革的步伐,势必会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任何一种制度,都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全局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人大监督制度是行政监督中最主要的部分之一,要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制度就需要不断完善我国的人大监督制度。


    1. 1. 2研究地方人大监督制度的意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加强人大的监督职能,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我国的监督机构主要有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其中权力机关是最主要的。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通过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并受人民监督。国家其他机关如:行政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并对其负责,受其监督。强化人大监督职能维护宪法权威、促进法律实施的关键,是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到。


    中国人口众多,民族成分多样,要想完全依靠兼职人大代表来实现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显然是不现实的。况且,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年一般只召开一次会议,闭会期间的人大监督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宪法》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由常务代表组成,履行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监督职能。与人民代表大会一样,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也是国家权力机关。人大的监督职能,包括其自身的监督和对政府及法院、检察院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是代表人民的最高水平的监督,具有绝对的权威性。监督,就是为了规范国家权力的行使,控制和消除权力滥用行为的发生和蔓延「3]。监督是国家政治系统稳定的必要机制,是对国家行为偏差采取的强制措施,是提高国家决策效能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一直没有建立起一种行之有效的宪法监督制度,各级人大常委会的自身监督机制仍不健全,相关的监督制度不完善,从而制约了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职能的实现。


    在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研究地方人大的监督问题,不断完善地方人大监督制度,正确的行使地方人大监督权力,做好地方人大的监督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是在这种状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加强和改进地方人大监督功能的机制和对策。


参考文献
[1〕孟德斯鸡:论法的精神(上册>
[2」邓小平:
[3〕胡锦涛:邓小平文选(第2卷)[M],商务印书馆,1982年5月第154页。[M].1994: 332一333在首都各界纪念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丁〕,人民出版社,2004: 16
[4」中广网,全国大人及其常委会的具体监督制度
[5〕《中国人大》杂志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  1994: 11
[7」刘政:人大监督探索[M].人民出版社,1 994:  11
[8]《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 329
[9〕陈云生:民主宪政新潮,[M〕人民出版社,1988: 256-258
[10」王磊:宪法的司法化「M].法律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
[11〕宋冰主编:程序、正义与现代化「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2〕王利明:司法理念与制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
[13〕陈云生:现代宪法保障问题及其发展趋势「N].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1982(6).
[14〕胡锦光:论宪法监督制度「J].中国法学,1985 (1).
[15〕周叶中:宪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6〕李忠:宪法监督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17〕胡锦光:专门机构审查制评介「J].外国法学研究,1985 (3);
[18〕韩大元:美国司法审查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J}.法学评论,1985 (3);
[19〕吴领英:各国宪法监督和宪法诉讼制度的比较研究「J}.复旦大学学报,1986(助;
[20〕胡锦光:论西方违宪审查制度的发展趋势「J}.比较法学,1987 (3);
[21〕王玉明:试论违宪审查机构及其程序「J}.中外法学,1990 (2 );
[22」刘光:德国宪法法院的管辖权「J}.外国法译评,1993 (1) ;
[23」刘兆兴:德国宪法法院的具体审查权「J}.外国法评议,1998 (3).
[24〕王叔文:论宪法实施保障「J}.中国法学,1992 (6 ).
[25〕李树忠,王炜:论宪法监督的司法化「M」中国人事出版社,1995年版;
[26〕张庆福,甄树清:宪法监督发展趋势简论「.T}.外国法译评,1998 (1) ;



摘要 5-7
Abstract 7-8
第1章 绪论 9-14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9-11
        1.1.1 研究地方人大监督制度的背景 9
        1.1.2 研究地方人大监督制度的意义 9-11
    1.2 对于监督制度研究的现状 11-13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1-12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13
    1.3 研究思路 13-14
第2章 人大监督制度的发展过程及地方人大监督的基本理论 14-21
    2.1 地方人大监督的基本概念 14
    2.2 我国人大监督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14-16
    2.3 地方人大监督的制度基础 16-18
        2.3.1 宪法层面 16-17
        2.3.2 政治层面 17
        2.3.3 相关法律层面 17-18
    2.4 地方人大监督的制度框架 18-21
第3章 我国地方人大履行监督职能的主要做法和保障要素 21-27
    3.1 地方人大履行监督职能的主要做法 21-22
    3.2 地方人大履行监督职能的保障要素 22-27
第4章 地方人大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7-34
    4.1 地方人大监督存在的问题 27-30
    4.2 地方人大监督制度不完善的原因 30-34
第5章 完善我国地方人大监督职能机制的对策 34-45
    5.1 完善和丰富地方人大监督职能机制的内容 34-35
    5.2 提高地方人大监督的运行效率 35-45
第6章 结论 45-46
注释 46-47
参考文献 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