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A 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介..................................... 41
5.2 A 公司大数据资产的会计处理现状与改进建议............................. 41
5.大数据资产会计处理方法在实例中的应用—以 A 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例
5.1 A 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介
A 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A 公司)成立于 2015 年 9 月,注册资本为 100000 万元人民币,属于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业务是数据资源的汇聚、脱敏、流转;数据的采集、储存、分析、销售和数据增值服务;大数据应用和服务。
(1)A 公司 2018 年发生的大数据交易事项与会计处理:
在 2018 年 7 月,A 公司为拓展建筑行业大数据的出售并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等业务,公司董事会决定从某建筑相关数据公司处购买建筑行业原始大数据,共计花费 100 万元购买了原始数据,在购买的当月就投入了人力、技术及财力对该原始数据进行清洗,筛选和整理。历经半年的时间,在 2018 年底成功将购买的原始大数据加工处理完毕,达到预定可获益状态。
A 公司 2018 年对该外购原始大数据的会计处理如下
A 公司在大数据清洗、筛选、整理期间的各项支出如下表所示;
6.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大数据能否成为企业的资产,能否进入财务报表也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课题。目前,大数据资产的定义,大数据资产的认定,核算以及后续的运营管理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学界对大数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数据资产的定义,确认条件以及估值方法等方面,能够系统的研究大数据资产的会计处理问题的较少。本文通过现有的大数据的概念,特点,对大数据资产的定义进行扩充,并结合大数据资产的特点,系统地提出大数据资产的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的方法,以防企业价值流于表外。本文主要研究结论有:
(1)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直接或潜在价值,但由于数据的特殊性,企业需要对其进行系统的前期挖掘开发,认定,核算以及后续的运营管理才能将大数据的价值充分发挥。
(2)本文初步提出对大数据资产定义的扩充,将资产定义中固有的“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扩充为“过去或者预期在未来一年内很可能发生的事项或者交易”,由此提出大数据资产化需要满足的条件,首先是由企业过去或者预期在未来一年内很可能发生的事项或者交易形成,其次是需要企业控制或者拥有,最后是已经能够经过进一步的整理和分析后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此外,大数据满足资产的定义后,还需满足“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条件,才能对其进行会计确认。
(3)本文根据前文提出的大数据资产的确认条件来对企业大数据进行确认,并且通过结合大数据资产的特点对 5 种计量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能够充分体现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并且分析了公允价值对于大数据资产会计计量的适用性,以及公允价值的应用条件。
(4)建议在报表中设置“销售用大数据资产”,“自用大数据资产”和“大数据资产加工支出”报表项目,将“销售用大数据资产”项目与“自用大数据资产”项目分别以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列示,进一步完善了大数据资产在资产负债表的列示项目、金额及具体位置,也详细讨论了大数据资产在报表附注中应披露的内容。从而尽可能地减少信息不对称,使大数据资产相关的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准确,公允并及时地帮助报表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