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会计毕业论文,本研究主要是在充分了解 LT 纺织企业现在的赊销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后,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根源所在,重点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赊销信用风险管理的优化策略。信息不对称、财务数据不全面等问题普遍存在于企业市场交易过程中,本研究采用区块链技术的优势特点,尝试转换研究思路,创新性的引入区块链技术,试图降低企业在搜集客户信用信息时的成本,增加信息收集的准确性、及时性。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建议 LT 纺织企业新设信用风险管理部门,由其专门管理信用风险控制工作。同时在对客户信用风险评估时,由原先的主观性较强的要素分析法转换成更注重客观性的熵权法来评估客户信用风险,使得客户信用风险评估结果更加的准确可靠。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行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快速占领更高的市场占有份额,赊销已成为包括纺织业在内的众多行业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主流手段。赊销虽在某些程度上增加自有产品销售额,但由于企业盲目对其客户进行赊销销售,轻视对信用风险的控制,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威胁。因此,如何及时掌握客户的信用信息情况,在销售决策时做出正确的判断,降低赊销信用风险,是企业现在面临的十分紧迫的课题。此外,近几年我国科技快速发展,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型技术被广泛应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在防范赊销信用风险时,应紧跟时代科技的发展,合理利用先进的技术,更好的为自身的赊销信用风险管理服务,保障信用风险管理的健康实施,提高信用风险管理的效率。
1.1.2 研究意义
若不能有效地对赊销信用风险进行管理,则会加大企业资金回笼的难度。探索、建立一套符合我国企业实际需求的赊销信用风险管理模式,降低信用风险爆发可能性,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还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1.2.1 理论意义
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在赊销、信用风险管理以及区块链技术方面均已进行大量的探索工作,并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但大多数有关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均基于传统的研究方法。本文以 LT 纺织企业为案例公司,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相关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案例企业在部门职能设置、赊销信用风险管理的流程、客户信用评估、信用政策及欠款回收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独有特性背景下,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策略,完善与丰富信用风险管理及区块链技术相关领域的理论。因此,本研究探索关于赊销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区块链含义及应用
区块链技术是在 2008 年被日本学者中本聪[1]发表的《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一文中首次提出,具体阐明区块链技术是将系统上的每一笔交易进行检验后的可信交易盖上时间戳,并储存在一个区块上,多个区块通过哈希值串成链条,多个链条结合形成区块链。Vitalik Buterin(2015)[2]依据区块链链条上的信息公开性及共识机制上的不同将区块链划分为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其中,私有链相对于公有链而言数据处理更快速、需要更低成本,也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尊重链上所涉及的公司商业经营隐私。
目前,国外学者已尝试在理论上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不同的领域。Brumme(r2015)[3]从技术要素入手,将区块链技术引入到金融市场,发现区块链技术不仅提高金融市场中交易的自动化水平,还大幅度加快金融市场交易效率。D.Yermack(2015)[4]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将参与公司治理的角色都投入到链上,包括公司管理层、员工在内的参与者所涉及的内部交易均记录到链条上,按照时间的排序依次记录。而由于区块链技术的特性,链上的交易不得违背时间顺序来记录,使得公司治理过程中的内部交易过程井然有序。Magdi EIMessiry(2018)[5]将区块链技术与纺织行业进行有机结合,提出完整的基于区块链的纺织品质量改进框架,将纺织供应链中的利益相关都加入生产链条上,实现采购、生产、销售一条龙的监督与管理。
(2)赊销
众多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概述赊销的含义以及企业选择赊销销售方式时的影响因素。早在 1984 年,Emery[6]认为如果企业销售状况下降,则企业会相应降低对客户信用状况的要求,制定较长付款期限等宽松形式的信用政策来刺激市场销售积极性。而当产品供应短缺时,则会选用较为严紧的信用政策,提高对客户信用标准的要求。Ciannetti 等人(2013)[7]提出企业的信用额度受买卖双方在赊销过程中的市场地位的影响,交易过程中占据更高市场地位的一方,更容易获得有利于自身的优惠信用政策。同时,信用政策额度制定过程中要考虑客户的资信状况,需要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信用资质不同,赊销条款便会区分对待,信用高的企业更容易获得优惠条款。Johnson Darrell(2018)[8]认为赊销销售是企业面临所生产商品产量过剩,同时所处行业竞争压力激烈情况的竞争手段,但也因此给企业带来更高的信用风险。
........................
第二章 赊销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区块链
2.1.1.1 区块链技术的含义与原理
根据工信部[37]发布《2018 年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区块链技术是采用分布式记账方式,以哈希为串联节点形成的链条式存储系统。同时,区块链的本质是运用密码学原理建立的一个链式结构、去中心化、完全公开透明的、去信任的、不被任何节点控制以及可以增加并持续延长的分布式数据库。从狭义角度来看,区块链中的每一个由链条组成的区块以时间作为顺序,对其区块上的交易进行排序,但即将上链的每笔交易都需要相关端口同意后才能确定上链,确定区块之间数据得相连性与真实性,降低了交易数据造假的可能性。区块链技术的原理示意如图 2.1 所示:
图 2.1 区块链技术的原理详解图
依据上链内容范围的不同,区块链被分为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38]。上链内容最为广泛的为公有链,其是完全开放的链条,任何人都可以在该链条上读取、上传数据。联盟链上链内容虽不如公有链广泛,但其可以将企业、政府、金融机构相互之间的交易记录在该链条上,同时还包括各个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的财务报表、内部控制报告等公开信息。私有链上链内容主要是企业内部的交易凭证、资金、收入、库存、费用等具体数据,相当于一套完整的 ERP 系统,也更加尊重公司隐私,防止公司内部数据外泄等。本文主要是基于联盟链与私有链的上链内容的特点与优势进行研究。
..........................
2.2 理论基础
2.2.1 商业信用理论
商业信用主要是指以商品货币化的形式,采取预收、预付或分期付款的方式赊销或赊购商品时产生的交易信用。商业市场中有买卖便存在信用,商业信用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者与购买之间在签订交易合同时,以特定的货币价格或服务形态相互做的承诺或兑现协议。
商业信用是以直接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交易双方作为债权人和债务人,所换取的是相应商品资本。其会在供应与需求中动态变化,当产品市场的供应大于需求时,商业信用需求就会增加,此时供应方处于弱势,购买具有更大的话语权。因而,为避免积压库存成本,卖方愿意让步出更大的利润空间,提供商业信用给买方。而当供应小于需求时,买方为在交易过程中占据优势,会尽可能增加资金成本,此时商业信用需求就会减少。
商业信用实质上也是一种资本成本,在买卖双方拥有不足的资金或资产时,并非一定需要选择以赊销或赊购的方式实现交易,也可以选择像银行贷款,获得短期的资金,实现交付与支付同步,而在这样的交易中则不会产生商业信用。本研究认为在需要赊销或赊购的情况产生时,银行贷款所产生的成本是远高于商业信用的使用成本,即在企业面临资金短缺或资产不足时,更愿意通过成本较低的赊销或赊购来实现交易达成。因此,商业信用通过赊销或赊购的方式被广泛应用在企业进行市场交易中,也由此产生了信用风险。
图 3.1 LT 纺织企业组织结构图
..............................
第三章 LT 纺织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17
3.1 LT 纺织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17
3.2 LT 纺织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17
第四章 基于区块链的 LT 纺织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优化策略 ...............29
4.1 基于区块链的赊销信用风险管理的优化原则及思路 .....................29
4.1.1 优化原则 ..................................29
4.1.2 优化思路 ...................................30
第五章 LT 纺织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优化策略的实施保障 .........................47
5.1 增强全员信用风险意识,树立信用风险管理观念 ............................47
5.2 增加专业技能培训机会,提高员工综合职业素质 .....................47
第五章 LT 纺织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优化策略的实施保障
5.1 增强全员信用风险意识,树立信用风险管理观念
纺织行业属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受下游服装品牌行业产量过剩的影响,纺织行业也出现了产能过剩,行业竞争压力也随之增大。在市场逐渐饱和的情况下,LT 纺织企业不得不尝试采用赊销的销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