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城镇化水平(urban)使用各地区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占比来表示。随着农村居民向城镇转移,更多的农民会接触到较新的农业生产知识,会将学习到的知识带到乡村来及时调整农业生产的种植结构和绿色化生产方式。此外,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也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居民会更加关注农产品的质量以及绿色化程度,也会倒逼农业生产者要注重农业生产环节中的绿色无污染化生产。因此本文认为城镇化水平与农业生态效率呈现正相关。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将农产品贸易与农业生态效率纳入同一分析框架,验证农产品贸易开放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效果。其次本文从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以及农业生态效率的结果进行分析,了解主要变量的发展历程。然后采用固定效应分析方法实证检验农产品贸易开放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综合全文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2002-2021年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得到提升并且呈现省际差异。从时间发展趋势来看,2002-2021年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农业绿色化、生态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业碳排放都能得到较好的治理。从各个省份的测算结果来看,各省份间的农业生态效率呈现较大差异。以区域来归纳,农业生态效率的值由高到低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这与各地区农业资源禀赋、农业技术水平和自然环境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第二,农产品贸易开放对农业生态效率产生促进作用。将农产品贸易细分为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两个方面,进口贸易更能通过技术溢出、环境利好来促进农业绿色化、生态化发展。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区表现有不同的差异,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在东部地区、非粮食主产区、贸易逆差格局下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第三,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加大,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作用更大。从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两种贸易方式来看,环境规制在进口层面的正向调节作用更强,环境规制强度越大,进口贸易对农业生态效率的边际作用更大。此外环境规制强度对农产品贸易与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当环境规制超过一定的门槛值后,农产品贸易会对农业生态效率产生正向影响,从门槛模型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环境规制在农产品贸易开放度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中存在单一门槛,存在非线性关系。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