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研究,我国的汽车产业产销量较高,也可以说位居世界前列,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是很低,与其他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由实证结果可知,汽车产品的贸易开放、外资引进、研发水平和规模经济对国际竞争力具有显著影响。整车、零部件应该扩大贸易开放、引进外资、提高研发水平,扩大规模经济,积极发展自主品牌,才能不断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汽车产业应该坚持贯彻继续扩大汽车产业对外开放的政策,这对我国今后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1引言
1.1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现在国内针对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省份对外开放水平的宏观层面的分析较多,对于分析某个具体产业的对外开放水平的研究较为缺乏,只有一少部分学者研究了银行业、文化产业及农业开放水平的问题。分析具体产业对外开放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有待进一步研究。
2.现实意义
根据2017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可知,在40个工业行业中,对中国工业增长率贡献最大的是以汽车制造业为核心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在制造业中,汽车产业是产量最大、产业链最长、相关产业最多的一个产业,而且它对技术、经济的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汽车产业是很多国家重点发展和保护的产业,我国也不例夕卜。2001年“入世”前我国采取了高关税、进口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等手段来保护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入世”后我国采取各种手段,不断扩大汽车产业的对外开放水平,努力与世界接轨,国际竞争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从2009年开始一直稳居世界汽车产销量第一的位置。从2006年进口关税降至25%后,时隔12年的进口关税下调是我国扩大汽车产业对外开放水平的又一次重大举措,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分析之前的对外开放对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产生的影响,避开其中的不利影响,从而能够准确把握机遇、采取有效措施促使我国从汽车产销大国变成汽车强国。
........................
1.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综述
1、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在国内现有的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相关的研究文献中,蓝庆新以及王述英等学者经过研究之后对产业国际竞争力内涵作出了如下解释:一个产业可以在自由交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通过争取各项资源来创造最大化利益的竞争能力。经过大量的研究之后,他们提出在评估产业国际竞争力时,可以通过分析出口竞争力、利润率、劳动力以及TC四个指标来进行准确的评估。在以上四个指标的基础上,学者们深入分析了我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经过分析发现:①在劳动密集型工业产业方面,我国占有很大的国际竞争优势;在技术密集型、以及资本密集型工业产业方面,我国不具有优势。
关于衡量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标的文献:周星与付英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如果想要判断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选择一个合理的衡量指标,其中产业竞争力资产与产业竞争力过程的乘积是很好地选择。此外,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周星等学者创建了比较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并且选择了四个主要的衡量指标,分别是产业国际化水平、产业素质、产业结构和发展趋势、以及产业发展环境与政策因素,作为评估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依据。张淑荣,刘稳、李广等学者对于当前我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在该过程中主要用到了以下衡量指标,主要包括贸易竞争优势、国际市场占有率等,来将我国大豆产业的这些指标分别和美国与阿根廷等国家做了对比,结果显示我国大都产业目前的国际竞争力水平较弱。郭京京,阮馨逸、张婧婧以及穆荣平等学者深入研究了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从2000年开始到2015年之间的变化趋势,选择的指标分别是MS指数、RCA指数以及TC指数等,通过对我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发现,在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方面表现出较大的优势,但是在技术密集型产业方面,我国不占有任何优势,但是这一现状在不断地改善。毛雯璐选取了国际市场占有率、RCA指数、TC指数、出口增长优势指数以及出口贡献率5个指标对江苏省5个行业的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测度,得出了化学制品行业不具有优势,办公设备行业国际竞争力较强。上文中,我们主要分析的是学者们基于显示性指标做的研宄,下面我们将分析学者们从其他角度着手的研宂成果。蓝庆新、郑学党主要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要应用到了波特竞争优势理论,并且把需求要素、生产要素等,当作主要的衡量指标。
........................
2对外开放对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理论分析
2.1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2.1.1比较优势理论
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创新出绝对优势理论,主要揭示在国际贸易大环境中的竞争优势。他的观点表示,竞争力的重要来由就是不同国家在劳动生产率与生产成本之中含有绝对差异,每一个国家都需要将生产达到专业化,将劳动生产率与生产成本方面都具备较大优势作为出口产品,引进大多数自身不足的产品,如此就可以让贸易的任何一方都可以获取所需收益。以古典经济学的方向出发,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也就意味着在国际上享有很大的竞争力。另外,绝对优势的概念也并不是绝对真理,依然有局限性。如果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两个类型的产品都拥有绝对优势,则不能准确描述出该状况中贸易是怎样开展的。
以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作为基础,英国的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比较优势理论,同时将绝对优势的理论逐步健全和推广。他表示当每一个国家在产品的生产技术方面具有着相对差距,则产品生产成本以及产品的价值也会具有相对差异,以此就会让每一个国家从有区别的产品中获取到相应的相对比较优势。即便是某个国家上述介绍的两类产品在生产环节都优于竞争中的另一些国家,可是处在对比优势环境下,不管如何都会有一个明显突出的优势产品产生,如此便凸显出相对比较优势,该国家依然可以在国际贸易中赢得份额。参与到国际贸易交易之中并不是完全如亚当.斯密介绍的贸易两个方面都必须存在绝对优势,实际上贸易双方具体产生的是比较优势,确定出本身存在的比较优势的产品完成相应的交易便成功了。比较优势理论指出生产技术是造成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影响因素,一个国家制造的产品从生产技术方面出发处于领先水平,那这类产品也同时富有国际竞争力。
........................
2.2汽车产业对外开放对国际竞争力影响的机理分析
根据上文研究分析可知汽车产业对外开放的结果主要表现为汽车产品的对外贸易和汽车产业资本的国际流动,所以本文分别从汽车产业进口贸易、汽车产业的出口贸易及汽车产业引入外资三个方面来分析汽车产业对外开放对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产生影响的机理。
2.2.11贸易开放影响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机理分析
汽车产业贸易可以分为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它们通过影响汽车市场的需求、汽车企业的技术水平、生产与竞争压力和企业组织战略等来影响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其影响机理如下:
汽车产业出口贸易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对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产生影响:扩大市场规模,增大研发投入,完善汽车企业经营管理战略,刺激政府改善汽车产业出口宏观环境。
第一,出口汽车产品能使我国从事汽车行业的公司赢取到国际市场的一席之地。随着我国汽车产业制造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我国的汽车产业,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而汽车产业的特征是有一定的规模经济,汽车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能使汽车产业生产的成本得以降低,这个特点在信息科技的支持之下更为明显。因此进入国际市场后,汽车产业总需求的扩大可以让我国汽车企业以低的成本获得更大的利润,从而促进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其次,在汽车产品进入世界这个大市场之后,国内的车企将要面对更为激烈的竞争情况,要想在世界市场站稳脚步并占据一定的份额,国内汽车企业需要跟上全球汽车技术的发展脚步,加大研发投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只有汽车产品质量过硬,并具有一定技术特征的产品,才能够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在国际市场拥有一定的世界大市场的份额。与此同时汽车企业会向发达国家的汽车企业学习,创立能够适应汽车国际环境不断变化的灵活管理运营战略,改进生产效率低下落后的经营管理战略,建立能快速适应国际市场变化的灵活运营战略。汽车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通过对运用管理战略的改善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进而推动了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最后,汽车产品的出口也刺激政府建立有利于本国汽车企业不断发展的宏观环境,改善不利于汽车企业发展的出口政策,引导汽车出口企业整合资源扩大企业规模,发展规模经济,设立鼓励汽车产品出口的政策制度,给予汽车出口企业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促进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
3我国汽车产业对外开放历程与现状...................20
3.1我国汽车产业政策的发展历程...................20
3.1.1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20
3.1.2我国汽车产业贸易政策的发展历程...................20
4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35
4.1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35
4.1.1指标的选取及分析........................35
4.1.2指标分析方法........................35
5对外开放影响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52
5.1变量的选取与数据来源...............52
5.1.1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