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论文栏目提供最新环境设计论文格式、环境设计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养老所户外环境设计分析

日期:2018年01月15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269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1307071524482051 论文字数:35900 所属栏目:环境设计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1.绪论


1.1. 课题硏究的起源
美国曾经做过一项普查,而普查的结果是:当今全世界各个国家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而这种现象是在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当然,我们把这种现象可以当作我们人类历史上的一种正面的进步来庆祝。从造成这种进步的原因角度讲,这种人口结构所发生的变化,是我们人类在经济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水平大幅度提高和教育水平取得长足进步等原因所造成的。例如:营养的摄取更趋于合理、克服寄生虫和传染病的有效控制、医疗对因分娩所造成的母亲和婴儿的死亡率的降低,以及饮用水更加清洁卫生等等。


1.1.2.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发展趋势及特点


(1) 我国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当今在我们国家的人口结构当中,年龄在六十岁以上的标准老年人数量已经达到了 1.6亿人以上,且以每年800万的速度增加着,所以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UI总数将达到总人U的三分之一。其巾80岁以上需要介助或者介护的老人的正以每年100万的速度增长着。这就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压力,社会的护理水平、康复水平、医疗水平、精神文化文明等需求日益增力n,养老问题如果照顾不好,会对社会的稳定造成极大的干扰。我国老龄化问题尤其严重的原因主要是由下面的现状造成的。一方面是我P1的人口基数大,所以即便是采取了计划生育政策,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人口总数依旧会增加,人口峰值拐点仍未达到。另一方面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地增强,我国人口的寿命平均值也在不断地提高,人口老龄化是个必然趋势且不可逆转。另外一方面,我国城巿的劳动力人口在2010年就出现拐点,比日本晚了 30年,比韩国晚了 4年,到2013年的时候,我国的劳动力将会出现明显的拐点,15岁到59岁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数量将会达到顶峰,紧接着退休潮将会来临。届时如何正确处理好老年人的生活问题就成为了社会首要问题,若处理不当,甚至将影响社会的发展。


(2) 我国老龄化特点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突出特点是:第一,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前来到。上个世纪的后期,为了有效控制我国人口的过度快速增长,在我国实行了一直到现在的计划生育的政策,这使得我国急速下降了人口的出生率,,整体人口年龄群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从而加速了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然而,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目前我国政府还将会继续执行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那么所造成的结果一定会是我们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第二,我国老龄化人U出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不是发达国家的资木发达时代。老龄化社会在西方,主要出现在较发达国家,他们的国民生产总值己都达到了两万美元之上,所体现的都是先富后老这样一个过程。因此,他们就会为他们的老龄化社会所造成的问题而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可是我国过度依靠劳动力而不是机械化去发展农作物等经济形态,因而呈现出"未富先老"的过程,这无疑会给解决老龄化社会的连带问题带来很大阻力。安联集团所发表的上期《人口的结构变化的报吿》中所涉及的我国专题当中显示,当前我国的老龄化人口 (六十周岁以及以上的老人)和劳动年龄人口 (十五周岁到六十周岁当中的人U)的对比为19/100,到木世纪50年代就会达到64/100。这也就意味着到时候一百个劳动力就将会必须承担64个老人的养老问题。第三,"空巢"老人迅速增加。所说的"空巢"指的就是身边没有子女照料,没有人照顾的老年人。伴随着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执行,在政策下出生的第一代孩子已结婚成家,这样一对夫妇要照顾四位老人还要抚养一个孩子,压力相当大。同时由于生活习惯的转变、年轻人与老人在日常生活的不同和差异,造成了现在空巢老人的大量涌现。


2.老年人基本需求研究与基础理论探讨


2.1. 老年人、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及其分类
与国外不同,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第二条明确规定:"本法所称老年人指的60周岁以上的公民。"通过木条规定,我们可以知道我国界定60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


2.1.2. 老年人口的分类:
在《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中,老年人通常被分为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这三种。自理老人:拥有完全的自理能力,能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不需要别人照顾的老人。介助老人:自理能力并没有完全丧失,仍旧拥有部分自理能力,在生活中多多少少需要依赖他人或者借助其他工具,比如上下楼梯时需要扶着扶手,平时走路需要拐杖,远距离路程需要轮椅等。介护老人:全部自理能力完全丢失,在生活巾,需要完全依赖他人的帮助、由别人代劳自己的老年人。划分这三种老年人的方式,不能一概而论,没有特定的年龄段来划分这三种老龄阶段。但是,通常规律是从自理状态过度到介助阶段再过渡到介护状态。因此在对养老院的室外环境做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不同自理能力的老人对环境的感知能力,要充分考虑逐渐衰老的复杂的身体机能的变化。


2.1.3. 人口老龄化的概念:
我们把在一个社会中,老年人口数量所占比重不断上升,青年人口数量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的这一过程叫做人口老龄化过程。这一方面变化体现在数量上,另一方面变化体现在社会人群结构上。目前国际上最通用的评判一个国家是否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时看60岁以上老年人所占的人口总数是否达到10%以上。根据这一标准,我国在2000年11月底第五次人口普查时,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6. 96%, 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 10.2%,此时,我国进入了不可逆转的老龄化阶段。


3 老年空间居住环境研究与分析.......... 21-26
    3.1. 国外老年居住设计研究成果......... 21-23
    3.2. 国内养老行业的迫切需求 .........23-25
    3.3. 目前养老行业存在的问题......... 25-26
4. 养老院空间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 26-31
    4.1. 养老院空间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 26-28
        4.1.1. 空间环境的相关概念......... 26
        4.1.2. 空间环境对老年人行为的影响......... 26-27
        4.1.3. 老年行为对空间环境的需求......... 27-28
    4.2. 养老院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 28-31
5. 养老院室内外空间环境设计 .........31-45
    5.1. 老年户外活动空间的构成要素......... 31-32
        5.1.1. 老年公寓景观构成 .........31-32
        5.1.2. 老年公寓景观要素......... 32
    5.2. 养老院户外空间环境的层次......... 32-38
        5.2.1. 医院的功能与户外空......... 32-34
        5.2.2. 空间的层次......... 34-38
    5.3. 空间的主要布局形......... 38-41
    5.4. 不同空间的设计手法 .........41-42 2
5.5. 室外环境设计的具体措施......... 42-45


结论


是政府委托的规划都要评审。实际上评审现在也不只是一个形式,也有一个政府本身发动的过程。对一个规划大家会有不同意见,所以要有评审,这在一定意义上起到帮助政府减轻责任,甚至是摆脱责任的功能。但现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往往是在评审的时候评审专家提了很多好的意见,可是规划组本身已经吸收不进来了。评审在一定意义上走过程,是可以的,但在评审之前应该把工作做到位,否则这个课题终审虽然意见都很好,但那时规划组本身疲劳的程度和自卫的强度已经达到极限了,即使觉得意见好,也吸收不进去了,所以有些规划最后只能勉强通过。有一种比较好的模式,在评审之前幵一次研讨会,把初稿拿出来,有一个靶子大家可以议论、可以评价,什么意见都可以谈,因为是研讨,大家没有框框,可以随便说,也不涉及对规划组,尤其是规划负责人的评价问题,更涉及不到专业不专业问题。如果这样做下来,相信会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这样一个研讨会对提高规划的质量来说,比评审会要重要的多。严格地说,应该是在研讨会上解决根本问题,评审会上解决一些枝节问题。第四,落实的问题。落实问题不是规划本身最重要的,但却是操作中最重要的,如果规划做得比较到位,落实起来就会比较顺利。


参考文献
[1]Cho,Y.J. Inefficiencies from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in www.51lunwen.org/hjsj/ the absence of wellfunctioning equity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