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工程造价管理论文,本文将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指标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相关理论知识和样本信息的内容、采集渠道进行了概述,然后从经济指标和技术指标两方面进行了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具体编制,最后用实例对其进行了验证,并将所得结果与实际的样本工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本文编制的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是切实可行的。
第 1 章 绪论
1.1 引言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产业面临转型升级,以及我国近年来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的促进,使得传统现浇的建造方式已经渐渐不能满足建筑业发展需要,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和世界发展趋势,我国积极推动建筑工业化、信息化的融合发展,以探索创新的精神大力推行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作为近几年来备受管理者关注的一种建造方式,其工程造价也是管理者十分重视的热点问题。工程造价指标作为建设项目中的一种价值类数据信息资料,在控制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工程造价指标,管理者可以更好的了解项目相关的价格、数量等信息及在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中合理把控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因此十分受到项目管理者的重视。然而在对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进行工程造价指标编制时发现并没有一套十分标准、科学、规范、全面、成熟的工程造价指标体系,我国关于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指标编制的相关研究也尚未十分成熟,且对有关计价标准的管理和规范的体系研究处于初级阶段,因此迫切需要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指标编制进行研究。
本文在搜集和查阅大量国内外参考文献、充分了解目前国内外工程造价指标编制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指标编制进行研究,这对于我国更好的进行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编制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
.......................
1.2 研究背景
传统现浇式建筑大都是由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通过脚手架搭拆、模板安拆、钢筋制安、混凝土浇捣来进行施工的,由于这种在现场施工建造的方式,致使施工工序交叉现场比较混乱管理起来较为繁杂,导致施工环境相对较差安全文明施工不易控制从而致使工程质量得不到更好的保障,而且在生产施工中不仅产生了较多的建筑垃圾,与此相关的建筑垃圾的处置措施不到位、清理不及时更进一步加大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且若施工区域位于城市生活区,产生的扬尘以及施工噪声等也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居住环境,且近些年我国对于安全文明施工、施工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大,这种传统的建造方式越来越不符合现今社会发展绿色建筑环保节能的时代理念。
装配式建筑是将所施工需要的预制混凝土构件(PC 构件)在工厂统一加工生产、养护待达到标准强度后运送至施工现场使用运输机械、人工配合进行安装、搭接。这种建造方式使得建筑 PC 构件在机械化工厂中被批量生产,在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废水等垃圾可以被及时且集中的予以处理以及使扬尘、噪声的污染得到有效的防治,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建造施工对于环境的影响,在品控方面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在施工现场布置方面减少临时用地使场地更加简洁更能优化空间,以致更好的进行现场动态管理来保障工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而且这种新型的建造方式不仅节省了材料和水资源的使用,还可以按照不同方案将制作而成的 PC 构件进行组装来满足多种不同的使用功能。鉴于此,采用装配式建筑在全面推行绿色建筑以及实际应用中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对于其工程造价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
...................
第 2 章 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指标编制相关理论
2.1 装配式建筑概述
2.1.1 装配式建筑的概念
我国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提出建筑工业化,八十年代又提出了建筑产业化,到后来的建筑产业现代化,逐渐发展到现在,以上的这些称谓正在逐渐的被装配式建筑这一名称所代替。
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中对“装配式建筑”的概念进行了定义:装配式建筑是将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中的主要部分采用工厂的预制混凝土构件(PC 构件)组合起来的一种集成建筑[49]。PC 构件是装配式建筑的核心之处,也是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最大的不同之处。装配式建筑中涉及到的主要的 PC 构件有预制柱、预制叠合梁、预制叠合板、预制楼梯、预制内外墙等。
为了缓解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使资源得到更加有效地配置,2016 年我国推出了一系列的有关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正式开始推广装配式建筑。并于同年2 月份,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该意见中明确了我国未来几年建筑行业的战略发展方向,指明了十三五及以后各阶段城市装配式建筑发展规划图[50]。2017 年 3 月住建部颁布的《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中指出,到 2020 年,要实现全国范围内装配式建筑面积占全部新建的建筑面积的 15%以上,对于重点推进装配式建筑应用的地区,装配式建筑的建筑面积在该地区新建建筑面积的比值要大于 20%,对于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应用的地区,装配式建筑的建筑面积在该地区新建建筑面积的比值要大于 15%,对于鼓励推进装配式建筑应用的地区,装配式建筑的建筑面积在该地区新建建筑面积的比值要大于 10%[51]。
......................
2.2 工程造价指标概述
2.2.1 工程造价指标的概念
想要形成一套系统的、完善的体系,那么指标的选取是至关重要的。在对工程项目进行工程造价时,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全面、合理的工程造价指标。所谓的工程造价指标,就是一种以各类工程的体积、生产能力、面积或其他计量单位为计算单位来计算成本的指标,从工程造价指标中可以看出各个指标的消耗量以及其当时的价格信息。工程造价指标存在的最主要的实际意义在于它是对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所需价格的反映,是对各部分费用的相关组成成分的具体分析。
在进行项目决策前,要对所建项目进行工程造价估算,依靠估算结果来对项目是否投资建设进行决策。由此可见,所选取的造价指标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准确性能够直接对投资估算结果的准确性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项目决策。对工程建设项目中涉及到的工程造价指标从专业特点及综合程度方面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单位工程指标、单项工程指标和建设项目综合指标[53]。
单位工程指标是指单位建筑的指标系统,其是由分部分项工程费用、措施费用、管理费、利润、税金汇总得出的。
通常所说的单项工程指标,指的是衡量某个单独工程项目投资的标准,其中包含着这个项目全过程的费用(从该项目开始设想一直到该项目建设完成后对项目进行竣工验收的整个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费用),从中可以了解到一个单项工程所需的费用。
建设项目综合指标,指的是建设整个工程项目所涉及到的全部的造价指标,是多个单项工程造价指标的集合。
建设项目指标、单项工程指标作为成本指标,需要阐明其涉及到的项目的建设特点、工程概况、结构特征。
..............................
第 3 章 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4
3.1 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24
3.2 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分析..................25
第 4 章 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指标的编制..............................39
4.1 离散数据的甄别—格拉布斯法............................39
4.2 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指标的编制结果........................40
第 5 章 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指标编制的实证研究.............................43
5.1 工程概况.............................43
5.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比.................45
第 5 章 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指标编制的实证研究
5.1 工程概况
T 市拟建某小区以单位工程二十七层装配式住宅楼为拟建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参数信息见表 12,根据现有造价的指标信息及所选取典型工程案例为参考样本的技术经济指标见表 13。以此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拟建工程 T 市二十七层装配式住宅楼单位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是否合理可行。
............................
结论
6.1 结论
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指标是进行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的重要指标参数,是进行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拥有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系统、完善的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指标体系,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工程管理的决策效率和水平,因此对于我国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指标编制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指标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相关理论知识和样本信息的内容、采集渠道进行了概述,然后从经济指标和技术指标两方面进行了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具体编制,最后用实例对其进行了验证,并将所得结果与实际的样本工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本文编制的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是切实可行的。通过研究,本文的主要成果有:
1)构建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指标体系
在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组成要素、各工程量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体系结构的呈现进行概述的基础上,从经济指标和技术指标两方面进行了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编制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指标
运用格拉布斯法对采集来的样本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得出文章中用于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指标编制的参考样本数据。
3)实证研究
根据文章构建的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指标体系和运用格拉布斯法得出的用于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指标编制的数据来拟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