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电气装置的安全需由电气产品质量、设计安装、工程检验以及维护管理等诸多环节来保证。其中工程检验是电气装置交付使用前把住安全关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国际电工委员会为建筑物电气装置专门制订了《建筑物电气装置的初检标准》(IEC 60364-6-61-2001),我国也于2002年颁布了国家标准《建筑物工程施工 target=_blank>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这两个标准对指导电气装置的施工,提高施工质量都起到了促进作用。笔者将这两个标准进行了对比,觉得两者存在不少差异。例如,IEC 60364-6-61-2001(以下简称IEC标准)只规定检验施工质量的要求,而GB 50303-2002则编入了不少设计方面的内容。又如IEC标准偏重于规定保证电气安全的检测,而GB 50303-2002则偏重于规定尺寸、距离等具体安装要求。就总体而论,GB 50303-2002在保证电气安全方面不如IEC标准,还有不少地方值得商榷。下面,本要结合工作实际,就建筑工程施工 target=_blank>电气工程施工中的问题及质量检验谈些体会和看法。
1图纸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质量控制
1.1图纸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现在高层楼宇的设计、施工时间都很紧促,过去高层建筑电气设计时间一般要达到三个月,现在往往一个月内就要交图。设计图纸刚拿到还未及仔细审查,地下室施工就已全面展开。进入标准层后则以每四五天一层的速度施工。如果按部就班的工作,要么影响工期乃至经济效益,要么因图纸未及时仔细审查,造成大量的变更、索赔。这就要求监理人员必须尽早进入角色,主动与业主、设计院联系,了解工程概况、设计意图。拿到图纸后,认真看图,并组织图纸会审,督促设计院尽快拿出会审意见。有的设计院人员流动性大,甚至是临时招聘组合,设计质量低,服务意识差,责任心不强,有时建筑变更不通过设备专业,各专业图纸会签形同虚设。而地下室的水、电、通风、消防管道纵横交错,这就更要求电气监理工程师在熟悉本专业图纸的基础上,也要重点地了解其他专业的图纸,并与其他专业工程师共同研究。
2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质量控制
2.1与防火、灭火有关的质量问题
2.1.1现象:①插接母线安装时,不注意螺栓的绝缘层保护,穿入时硬塞硬敲,拼紧时螺栓跟转,结果造成绝缘受损。安装弯头时,由于尺寸有偏差、常采用硬敲、硬撬的措施,强行使弯头母线与直线段母线组装起来,导致绝缘损坏,由于螺栓绝缘与母线之间绝缘损坏程度不同,仪表不一定能测试出来,投运一段时间后会突然短路起火,后果严重。②防火电缆施工难度大,工艺要求高,往往由于接头工艺有缺陷,电缆耐压达不到要求,铺设时转弯半径不够或用力过猛、过大、损坏氧化镁绝缘层、绝缘电阻测试时发现不了,真正火灾时防火电缆不能正常工作,影响灭火,后果严重。③工程进入精装修阶段时,为满足装修效果的需要,常会增加灯光照明,但回路功率与管线的设计施工往往不符合规范要求,正式投运后,电线发热引起火灾。④安装高温灯具时,不按规范要求进行隔热防火或调整灯具发热部位与顶棚、墙板的距离,使用后,常会引发火灾。
2.1.2质量控制手段:①现场巡视检查、巡视的重点应为施工质量通病与规范中强制性执行条文。②对于特别重要部位,特别重要工序应进行旁站监理,如高压电缆的耐压试验、低压电缆、电线、母线的绝缘电阻测试,防火电缆铺设等等。③认真根据图纸、规范进行每一道工序的验收,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2.2可能引起人体触电事故的质量问题
2.2.1现象:①安装漏电开关时,不作校验与调试,致使线路漏电时不发挥作用,危及人身安全。②灯具距地面小于2.4米时,不执行规范要求。对可接近裸导体(金属外壳)作接地(PE)或接零(PEN)保护,致使人体触及灯具外壳引发触电事故。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www.51lunwen.org整理提供③个别插座接线错误,接地与相线错位,使用时使设备外壳带电引发触电事故。④接地(PE)或接零(PEN)支线采用串联连接,不执行必须单独与接地干线相连的规定,造成接地不可靠,引发人体触电事故。
2.3配电箱的安装、配线存在的质量问题
2.3.1现象:①箱壳的开孔不符合要求,特别是用电焊或气焊开孔。严重破坏箱体的油漆保护层,破坏箱体的美观。②落地动力箱接地不明显(做在箱底下,不易发现),重复接地导线截面不够。体内线头裸露,布线不整齐,导线不留余量。③箱内配线不整齐,有绞接现象;箱内未分别设置零线(N)和保护地线(PE线)汇流排。
2.3.2质量控制手段:①箱体的“敲落孔”开孔与进线管不匹配时,必须用机械开孔或送回生产厂家重新加工,或订货时严格标定尺寸,按尺寸生产。②动力箱的箱体接地导线必须明确显露出来,不能在箱底下焊接和接线。接地的导线严格按规范操作,当装置的相线截面S≤16mm时,接地线最小截面为S:当16
2.4电缆、母线安装存在的质量问题
2.4.1现象:①电缆安装后设有统一挂牌,电缆在桥架中铺设杂乱。②在竖井中,电缆孔封堵不严密;垂直固定电缆的支架太小、太软、向下倾斜。③电缆穿过进户管后没有封堵严密。④母线的搭接面常不按规范要求进行处理。如潮湿场所铜铝相连时,铜导体不搪锡,或铜导体虽已搪锡,但不采用铜铝过渡板与铝导体连接,通电一段时间后易出现事故。
2.4.2质量控制手段:①电缆施工队伍之间要协调好将大小电缆分别排好走向和位置,安装完毕后统一用防潮防腐纸牌挂牌,注明各式各样电缆的线路编号、型号、规格和起止点。②用麻丝和沥青混合物封死竖井电缆通过的洞口,有室外进户管到地下室时,管口要作防水处理。③检查母线的搭接面是否平整,是否按规范要求作了处理(如搪锡、过渡板等),拧紧螺栓是否采用了测力扳手,力矩是否控制在规范要求之内。
2.5等电位联结的检验
等电位联结是用以消除或减少建筑物电气装置内可能出现的过大的电位差的安全措施,对防范电击、电气火灾和爆炸以及信息网络的干扰等都十分重要。在电气装置等电位联结施工质量的检验中首要的是检测其导通性,也即检测其作为参考电位点的总接地端或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至被联结对象末端的导通性及其电阻值,以保证等电位联结的有效性。这可用市售的专用仪器(测低阻的表计)来检测,也可在现场用一般电流表表等仪表和器件组装测试线路来检测。
3对工程施工 target=_blank>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看法
电气装置的施工首先应保证交付使用后的电气安全,施工质量的检验对此起到了把最后一道关的作用,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则是指导这一工作的准则。如果在工程验收后,不能保证RCD在发生接地故障时可靠作用,安全电压回路可能引发电击事故,等电位联结不能肯定是否有效,UPS的装用引起跳闸多和干扰问题,则很难说这一检验工作是完善的。
另外,施工质量验收的检验对象是施工而非设计,设计中的问题另有专门的审查程序。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编制应象IEC的检验标准那样不纳入有关设计的规定,以免政出多门又互相矛盾,令设计人员无所适从。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要求电气产品制造标准和电气工程标准更严格地与国际电工标准接轨,施工验收标准恐也不例外,但CB5 0303-2002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距离。除技术内容外,有些名词术语也与IEC标准不接轨,例如“接地”、“接零”这些旧术语因不科学、不严格,且词义含糊不清,在设计工作中已多年摒弃不用。而在GB50303-2002中通篇使用“接地(PE)或接零(PEN)”这些早已停止使用的术语。名不正则言不顺,它难免影响对条文规定内涵的清楚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