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质量成本的管理有更加明确的规划。通过前一年的数据并结合公司产品的特点和具体生产情况对下一年的质量成本做出预测和相应的计划,并在实际实施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落实。把质量成本的预测和实际发生额放在一起分析,直观的对预测占比、实际占比和差异额以及差异率有清楚的认识,对没有达成的预测计划重新决定是否继续,如果继续是否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逐步实现对质量成本管理的管理控制。
充分发挥质量成本管理的效果。在对 H 公司质量成本科目责任划分的同时,也对质量成本下的科目定义做了更详细的说明,比如公司之前的研发设计费并未计入预防成本中的质量成本改进措施费,而是全部计入管理费用导致难以区分,将之前没有列入质量成本管理的费用列入其中,从而使质量成本科目的准确性以及相关性更进一步,充分发挥质量成本管理的效果。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面对食品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和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行业内的企业都深知质量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而随着对质量成本的深入探索,形成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发展路线和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变得越来越有必要。本文以 H 公司为案例研究对象,对该公司开展的质量成本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需要培养质量成本管理意识,并发动全员的共同参与。企业进行质量成本管理不是专属于财务部门和质量相关部门的工作,而是整个公司从管理层到基层员工的共同任务,重视质量也不代表为了保证和提升质量去不断地加大对质量的投入,或是以对待高质量要求的产品去对待公司内的所有产品,要做到对不同质量标准的产品有不同的质量方案,理清质量成本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
(2)对设置质量成本科目要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对于质量成本的一级科目和二级科目都有标准规范,但是三级科目即使有通用的规范标准每个企业可能都会有一些不同。三级科目是将会计科目更加细化的结果,将其设置得符合企业实际,亦可以加上详细说明,减少在实际应用时对不确定项目的归类,有利于基层员工更快地认识质量成本,也可促进质量成本的顺利开展。
(3)重视预防成本,做好前期控制。充分理解质量不是只靠检验查验出来的,而是靠完整的环节间互相配合。质量成本的管理应该重点关注源头,做好源头的把控接下来的环节才能顺利进行。特别注重对产品的试验检验,往往不能解决产品根本的问题,而且质量成本核算也是事后控制,难以控制企业当期的质量成本,此外其他环节过高的成本也不利于企业控制质量成本。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