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财政政策论文,本文借鉴既有研究,基于理论分析、数据分析和实证分析,研究土地出让金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本文首先对与本文相关的现有文献研究进行了汇总整理,其次分析了我国目前土地出让金和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再次选取 214 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分析,分别进行直接效应分析和间接效应分析,并分东部和中西部两个部分进行异质性检验。
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 21 世纪初土地交易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发展,土地出让金持续上涨,截至2019 年已突破五万亿元。19 年的时间内增加了大约 39 倍1。土地出让金不仅可以推动地区城市化发展,还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也带来了很多消极影响,比如房价的上涨、宏观经济波动等。
外商直接投资能够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快速增长。近些年来,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呈现新的特点:一方面,虽然总体规模仍在上升,但其增速逐渐变缓;另一方面,很多外资企业将生产地移出中国并且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那么,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我国外资企业在进行选址时可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就是成本,而土地出让金是影响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土地出让金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可能是比较重要的。那么不断增加的土地出让金对外商直接投资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呢?那么其中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呢?这是一个值得去研究的话题。
1.1.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文在研究土地出让金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时,进一步研究了公共财政支出和房价对外商直接投资的间接效应,因为公共财政支出和房价也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间接效应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将土地出让收入用于诸如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等公共财政支出。通过扩大市场规模,优化市场环境等手段,吸引大批外资来我国“扎根落户”;另一种是土地出让金促进房价上涨,而房价又是外资企业进行选址时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现有文章很少研究土地出让金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中介效应。因此,本文可以丰富现有关于土地出让金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理论分析,而且可以为上述关系提供较为全面的证据。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土地出让金是社会广泛讨论的热点,地方政府出让土地这一行为除了能获得巨额土地出让金收入之外,对外商直接投资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很多学者都对土地出让金和外商直接投资进行过研究,本文将既有文献中与本文研究内容有关的部分进行了整理,归纳如下:
1.2.1 关于土地出让金的文献综述
以土地出让金为代表的土地财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土地财政所带来的效果“喜忧参半”,有时也会出现消极效果。本文在阅读土地出让金相关文献后,主要对土地财政产生的原因,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正负效应进行梳理。
(1)土地财政产生的原因。其原因主要归结为两点,首先,受分税制改革的影响,政府在财权,事权方面不平衡,地方财政收支压力加剧。唐鹏等(2014)指出分税制改革导致的地方财权与事权不平衡、地方政府在资本方面竞争日益激烈、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也在明显增强等各种因素,导致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产生极度的依赖;土地出让方式的变化致使土地价格明显提高,加剧了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收入的依赖度,土地城市化成为地方政府获取土地出让金的重要途径。郭贯成等(2014)指出分税制加大了地方财政收支风险,政府迫于财政压力通过出让土地获得收入来缓解这一问题。李佩佩(2019)提出在分税制背景下,地方政府财政赤字导致对居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低下,而土地出让金的出现成了解决地方政府财政收支问题的方法。
另一方面,以 GDP 为考核指标的晋升机制也是政府实施土地财政的重要原因。武普照等(2019)认为由官员考核机制所产生的晋升激励就是导致土地财政产生的原因。在不同的地区对现行官员采用的晋升考核激励制度会对土地财政产生不同的影响。此外,土地财政还会存在持续增长、不可逆的“棘轮效应”。李勇刚等(2014)指出实行现行的官员晋升激励,能够帮助地方政府增加财政收入。具体表现为在,政府设置此晋升奖励,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官员在出让土地过程中致力于达到效率最大化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地方土地出让收入的增长,对经济起到推动作用。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实行土地财政政策会抑制经济绩效的增长,由于官员晋升激励会直接受到土地财政的影响,这就会给经济绩效的增长状况带来不利。他认为,在近几年中国经济呈现粗放型发展趋势的重要原因就是地方政府的晋升激励和土地财政之间关系的不协调。Li 和 Zhou(2005)以我国1979-1995 五年之间的省级干部的调动数据为样本,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官员晋升与经济效益提高同步出现的情况确实存在。Blanchard 和 Shleifer(2000)和 Tsui和 Wang(2004)通过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实行的政绩考核形式会使地方政府对于“GDP 政绩观”进行盲目追求而完全忽略现实状况,导致 GDP 这一衡量数据在财政与政治两方面对地方政府形成约束。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整理制作。
................................
第 2 章 土地出让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机理
2.1 概念界定
2.1.1 土地出让金
对于土地出让金来说,它本质在于国有土地交换过程衍生出的经济体现。一般来说,受让方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同时,也附带了相应的年限要求,所以在土地出让金组成方面,一方面是土地成本,另一方面则是相应年限内的土地租金价格。而决定土地出让金价格的,就是土地市场的供应和需求。所谓土地出让金,是一种使用权收益,指政府通过让渡国有土地使用权,取得土地收益1。它在政府性基金收入中占据了很大一块位置2。事实上,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的本质就是在相应年限内,土地租金的折现和。
土地出让金一方面能够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调节,另一方面也能够对土地出让的双方利益进行调节。不过,若是过度依靠土地出让金,虽然短期内能够拉升经济水平,但是这一方式无异于揠苗助长,难以平衡城乡发展,导致土地市场价格混乱,从长远来看,这一方式难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不利于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
2.1.2 外商直接投资
对于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 FDI),普遍认同 IMF 和2.1.2 外商直接投资对于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 FDI),普遍认同 IMF 和OECD 两种定义。就 IMF 而言,所谓外商直接投资是指为了对跨国公司进行管理控制,同时为实现利益收入而开展的跨经济体投资活动1。而 OECD 认为,任何不在同一国家领域内的经济主体,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开展合作经营,以实现利润,且获得一定的控制权开展的投资活动都叫做外商直接投资2。我国的《中国统计年鉴》对外商直接投资进行了定义,主要是指借助包括技术、实物和现汇在内的多种途径,境外主体合法合规地在我国境内与国内企业合作经营、合资经营或者是建立独资企业的形式完成的投资活动3。在这一定义中,所谓的主体主要是境外的企业、组织或者是包括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在内的个人等。
总的来说,外商直接投资一方面依托资金,另一方面利用技术,来换取在跨国企业实体中的经营管理,其目的在于实现利润收益,特点表现为长期性和稳定性。
.......................
2.2 土地出让金的相关理论
2.2.1 地租理论
土地使用者与土地所有者之间通过支付租金的方式进行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前者支付给后者的货币或者其他财物称之为地租。是对超出平均利润以外的部分即剩余价值的索取,就是所有权的货币形式,包括垄断地租、绝对地租以及级差地租三种形式,都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物,不同的是,垄断地租的出现需要某种特定的条件。事实上,地租的本质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方面的体现,就是土地所有者将土地使用权转让出去来获取经济收入的过程,因此,地租需要在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才能产生。而在计算土地出让金时,地租发挥着决定性影响。在对土地出让金进行研究,需要探索其相关影响因素时,主要的理论依据就是地租理论。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均属于国家,因此,政府在对土地进行出让时,相应的经济地租的计算需要在获得土地出让金的基础上,减去征地成本。
2.2.2 财政分权理论
在财政分权中,主要是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将财权进行分割,其重点在于根据地方政府的职责,配套一定的财政收支权利。哈维·罗森(2013)1表示,从发展历程来看,第一阶段代表人物是 Tiebout、Oates 和马斯葛雷夫等。不论是“以足投票”还是政府的三大职能,都强调市场不是完美无缺的,尤其是难以实现对公共品的供应,不可能实现帕累托最优,因此政府必须成为供应者;第二阶段是由罗兰、温格斯特、钱颖一为代表的分权理论,在他们看来,无论是政府还是政府的官员,都存在个人行为,出于对利益的追求,在设计财政分权的过程中,要将地方政府利益考虑进去,借助激励相容机制,进而有效地实现财政分权的实际价值。财政分权制在我国普遍推广,对于财政支配方面而言,地方政府具备了相应的自主权,出于最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产出的目的,地方政府往往更愿意把资本分配到经济增长效益更理想的部门。
图 3.1 我国 2000-2017 年土地出让金收入(单位:亿元)
......................
第 3 章 我国土地出让金与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 17
3.1 土地出让金的现状................................... 17
3.1.1 土地出让金制度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