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法论文栏目提供最新票据法论文格式、票据法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票据法》框架下的票据影像交换制度研究

日期:2021年02月26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074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102062151262037 论文字数:19899 所属栏目:票据法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票据法论文,文章从票据法的相关理论入手,将票据影像交换同电子票据二者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票据影像交换具有公开性、安全性、可控性等特征,其价值精髓主要体现在效益与秩序上,在现今阶段发挥了其不可磨灭的阶段,但是其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至少没有如预期那样,出现票据退票率居高不下等现象,背后原因主要是票据影像的效力未得到法律上的认可,票据影像交换参与者法律责任不明确,票据影像体系不健全,票据的信用基础差。


1 票据影像交换制度之法理基础


1.1 票据制度的理论基础

在罗马帝国时代,就产生了票据的雏形。通常认为,票据正式产生于意大利,自此票据制度被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研究票据的前提必须是对票据制度中的一些基本内容进行研究,进而为更深层次地研究其某些方面奠定理论基础。

1.1.1 票据的概念及其特征

票据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出现而出现,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当商品经济发达起来的时候,票据的发展也逐渐的发达起来了。从某种意义上说,票据也是高度发达的信用经济的附属品,另外一方面信用经济起着积极的作用。事实上,票据的法律概念往往有广义的概念和狭义的概念之分。一般而言,所谓广义票据概念往往是是泛指各种有价凭证和证券,诸如债券、股票、提单等。而狭义上的票据就仅指以支付金额为目的的有价证券,也就是汇票、本票、支票的总称。本文所指的票据则为狭义上的票据,即是指出票人签发的约定自己或委托他人于到期日无条件按票面记载的金额向收款人或持票人付款的有价证券。

从上述定义中,不难发现,票据作为一种有价证券,理应具有有价证券的特点,即是一种权利凭证,反映一定的权利,也就是说票据的特征之一在于具有设权性。票据行为往往可以创设票据所反映的权利。1不同于其他有价证券,票据所证明的权利是票据形成后能创设的权利,而其他有价证券在形成前就已经设有权利。基于票据的设权性,票据的签发会创设票据权利,而票据权利的发生并不依赖于票据的基础关系。换句话说,票据基础关系中权利义务的消灭,也不会当然影响票据权利,亦不消灭票据权利义务关系。同时,票据的设权性也是票据流通的需要,而且票据权利和票据凭证的一体性也会以票据的设权性为前提。而这种权券一体性便是票据的第二个特征。票据作为一种完全证券,其权利和权利凭证合为一体,也即权券一体。因而,票据的签发必须交付票据。我国《票据法》对此也作了相应的规定,其要求票据权利人转让票据权利的须交付票据。基于票据的权券一体性,我们可以作如下推定,持有票据的人往往就拥有票据权利。

...........................


1.2 票据影像交换制度的法律分析

票据影像交换自其被实践中引用后,罕有对其进行法律分析的,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多是从事银行实务工作的人员撰写的有关其技术方面的问题,为了更加全面地、深入地研究该问题,有必要对票据交换的法律概念及特征、票据影像交换的法律界定及其特征、其种类与价值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2.1 票据交换的概念及其种类

票据交换(也称为票据清算),一般情况下是指在同一城市或者同一区域内的各个金融机构对相互代收、代付的票据。票据交换是这样一种经济活动,即是票据在票据交换所内集中进行交换并清算资金的一种活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经济活动一般都要在严格规定的要求和时间内完成。票据交换作为银行的一项传统业务,一般会会涉及到银行间票据的交换与清算,以及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益等几个方面。

票据交换的传统形式主要是同城票据交换,但是,随着电子信息化的发展,其种类出现了新的形式——票据影像交换。本部分先介绍传统的种类,新的将在下文着重介绍。

所谓同城票据交换是指在同一个城市或者同一个区域范围内,各个商业银行之间将相互代收票据或者代付票据,并且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集中地进行相互交换,同时清算资金存欠的方法。同城票据均由中国人民银行进行集中监督并且清算资金。当然,不同国家根据其经济交往习惯的不同,其票据交换所运作方式亦有所不同。

..........................


2 我国影像交换制度之现状


2.1 票据影像交换制度的发展现状

在频繁的交易关系中,支付成为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票据避免了现金支付携带、保管、清点、交换的麻烦,以其独有的汇兑、信用、融资、抵销、支付等方面的功能,无疑成为商事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票据特别是支票,是现今中国非现金支付的最主要方式,支票的使用量已经达到了同城结算总业务量的 70%左右。依托科技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人民银行已论证电子票据的可行性,但是目前乃至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纸质票据仍将存在,未来的趋势是纸质票据(票据截留)与电子票据并行发展,这个从西方票据制度发达国家的演变过程可见一斑。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的票据影像制度也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全国范围内得以适用,现在谈及影像制度何时消亡,还是为时尚早,作为从纸质票据向电子票据过渡的时间跨度多长,也很难盖棺定论。短时间看来,票据影像制度将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开展。

2007 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运行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了,突破了支票原有的清算模式,实现支票在全国流通。然而,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退票率长期居高不下,退票问题已成为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票据款项正常清算及业务有效推广的瓶颈。15除此之外,由于支票影像信息采集技术标准缺乏规范,而实际操作中各家商业银行也未统一纸质支票的印刷格式和防伪方式。这就使得各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应对法律对电子支票规制和审查标准及由此引发的法律责任缺乏准确的衡量标准,故而支票影像交换业务的开展要么造成电子支票的退票大量增加,要么给将来的司法裁判埋下法律隐患。

从正式运行以来的情况看,全国流通下的支票影像交换制度远未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有:金额限制过于严格、形式要求过于严苛、票据拒付制度过于严格、提示付款期限过于严格,支票影像交换最突出的问题是支票影像不具有票据法上的支付效力,推行支票影像需要相关的法律为保障,而与之相对应的法律法规还是一片空白。17这就让目前的支票影像制度发展处于尴尬的处境,需要该制度但是又存在着制度上的障碍,可谓是瓶颈阶段。作为走在票据前列的支票尚且如此,其他票据种类更是不容乐观,如汇票形式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运行,这也就意味着全国票据影像系统的构建还是需要一段时间,但至少有这个需求所在。目前出现同城票据交换,便是将来实现全国影像票据交换的雏形,已经出现了票据处理的集约化、规模化,不再是局限于某种票据或者是某个商业银行构建本行的票据处理中心,这说明我国影像票据制度发展顺应世界发展潮流,这个大的方向是正确的。

............................


2.2 我国影像交换制度之缺陷

结合实践,综合分析有关最新资料,我国影像交换制度的不足主要有如下几点:票据影像的效力未得到法律上的认可,票据影像交换参与者法律责任不明确,票据影像体系不健全,票据的信用基础差。下文将对此展开详述:

2.2.1 票据影像未得到法律上的认可

尽管中国人民银行颁行有一些行政规章,但这些规章对替代票据与实体票据之间的关系,替代票据的法律效力,票据截留的条件,以及使用票据影像者的法律责任或者没有规定,或者有规定但不合理;更为关键的是,票据影像交换没有得到《票据法》的支持,在具体操作上因与《票据法》存在冲突而难以推广。19《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第四条的规定:票据出票人制作票据,应当按照法定条件在票据上签章,并按照所记载的事项承担票据责任。持票人行使票据权利,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在票据上签章,并出示票据。”从这个条文可以看出《票据法》规定流通中的票据应为实物凭证,同时根据该法第七条关于签章之规定,现今票据法实际上是没有对影像票据的有效性作出规定,仅仅是在《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业务处理办法( 试行) 》中规定了票据影像等同实物票据的效力,所以影像票据一旦发生纠纷,出票人可能以影像及电子信息为非《票据法》中规范的票据形式提出抗辩,在缺乏法律法规作为裁决依据的前提下,银行以票据电子影像信息和票据电子票面信息为付款依据将承担出票人索赔的风险。

............................


3 我国票据影像交换制度之完善...................20

3.1 确立票据最大有效性原则 ..................... 20

3.2 明确票据影像交换的法律地位 .............................. 21

3.3 完善票据影像交换体系 .......................... 22

4 结语 .....................28


3 我国票据影像交换制度之完善


3.1 确立票据最大有效性原则

票据的本质属性是流通性,台湾学者郑玉波说过:“在于设法使人乐于接受票据。因若能使人乐于接受票据,则票据自然不翼而飞,不胫而走,虽欲其不流通也,亦不可得矣。”26能够让其有效尽量保证其效力,实现票据的支付流通功能,加快资金的周转,实现经济利益,而现行《票据法》为了更好维护票据市场的安全性,照顾现今票据实践的不成熟性,将票据的流通属性加以过度的限制,从而导致了实践中很多票据被简单地认定无效,对交付可以转让票据、不空白授权票据、空白背书均给以了否定性评价,不合理地限制票据的流通性,体现了票据法制定之初浓郁的行政色彩。票据流通环节的最大有效性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相应地对票据权利实现环节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与此同时,票据影像技术和电子提示制度本身也是缩短了票据权利实现上的物理空间距离,作为加快票据交换助推器的票据影像交换系统,它对如何解决票据量大、票送距离远、跨城际资金清算时间长等问题,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能够为票据信用体系的建立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