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艺术论文,本文通过对宣纸文化主题民宿的空间设计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田野调查法,针对泾县西阳民宿如何融入自然环境、如何突出宣纸主题、如何提升文化体验这些问题,提出了文化传承、体验互动、地域特色、艺术审美的空间设计原则,并通过宣纸文化元素的植入、互动体验空间的创造、现代设计手法的运用、艺术审美理念的融入设计方法解决以上问题。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
一、国家政策的导向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民宿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宿的空间设计不仅要满足旅客的居住需求,还要兼顾文化传承和游客体验等方面的要求。在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以“文化+旅游+城镇化”发展新模式,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鼓励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构建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2020年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中共中央再次明确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方向,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加强对“非遗”的一体化保护。2022年7月8日国务院有关部门发布《关于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乡村民宿是指利用乡村民居等相关资源,主人参与经营服务,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①。民宿是乡村旅游的重要业态,是带动乡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是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和旅游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民宿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民宿作为旅游住宿形式之一,与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消费升级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为越来越多人休闲方式的重要选择。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数据,中国国内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旅游市场的扩大和旅游消费的升级,传统的酒店住宿已不能完全满足游客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促使旅游住宿业寻求更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供给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民宿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地方特色逐渐成为旅游住宿的重要选择。
第二节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宣纸制作技艺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宣纸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通过对宣纸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推动宣纸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播和发展,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宣纸于2006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2010年被联合国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艺术的瑰宝。曹天生(1997)经过实地调研结果发现宣纸源于徽纸,宣纸的生产技术是在徽纸生产经验技术完善起来的①。戴健(2016)调研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宣纸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宣纸制作技艺保护与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对宣纸制作技艺保护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②。王秀伟,汤书昆(2016)以宣纸集团宣纸文化产业为例,通过宣纸展示、游客体验购买的方式,对宣纸及其衍生产品进行业态升级,推动宣纸文化产业发展③。汤夺先,伍梦尧(2017)指出宣纸制作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但其目前发展面对后继乏人和现代科技的碰撞问题,发展和保护还处在探索阶段④。宣纸作为我国文人墨客的书画用纸,为文化艺术的发展传播提供了物质媒介,曾诚(2023)根据曹天生的“纸寿千年、墨韵万变”,指出宣纸在山水画创作中发挥了重要的艺术价值,推动了山水画的发展①。赵焰(2021)对宣纸进行了崇高的赞美,指出宣纸不仅是中国书画的象征,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是哲学的体现②。杜娟,朱志慧(2024)指出在设计宣纸文化旅游产品时,要注重挖掘宣纸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赋予宣纸新的生命力,提高宣纸文化衍生品的商业价值③。由此可见,当前关于宣纸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宣纸材料、技艺的源起、宣纸在艺术领域的作用,以及宣纸文创产业等方面,从室内外环境设计角度的研究论著较为少见,而以民宿作为宣纸文化应用环境的文章暂在知网等网络平台暂未检索到。
第二章相关概念与主题民宿案例分析
第一节相关概念概述
一、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地区内形成并传承下来的独特文化体系①。这种文化体系包括了语言、宗教、非物质文化遗产、风俗习惯、艺术、建筑等方面,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历史传统。地域文化是地区社会发展和人们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多样性的体现。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地域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这种文化是地区人民长期生活和生产实践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智慧。地域文化不仅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情感认同和文化自豪感的来源。地域文化的形成和传承离不开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社会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②。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不同的地理条件塑造了不同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和价值观念。历史背景和社会制度也在地域文化的演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进而塑造了地域文化的特征。不同地区的文化因其独特性而呈现出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丰富了人类社会的文化景观,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了解和认识世界的途径。通过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人们可以感受到不同地区的独特魅力,增进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促进文化的多元共生。
第二节主题民宿案例分析
一、国内主题民宿案例分析
案例一:云夕戴家山民宿
云夕戴家山民宿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莪山畲族乡戴家山村,是一家地域文化与现代酒店设施相结合的精品民宿。其设计理念是将传统畲族民居与现代住宿需求相结合,以当地传统“畲族土屋”作为主体建筑进行改造和扩建。云夕戴家山民宿在改造过程中,保留畲族传统建筑形式土坯墙体(如图2-1),将内部木结构改为现代钢结构设计,减少了安全隐患(如图2-2)。由于场地复杂,存在一定的山体滑坡隐患,依山而建,有效减少土地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提高场地的稳定性。在设计过程中注重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通过大面积的落地窗和露台将室外景色引入室内,让客人可以更好地欣赏自然风景。同时,在提供住宿的同时,提供畲歌弹唱(如图2-3)、泳池篝火等经典体验活动,分享打麻糍、翻油芰、竹筒饭等乡野趣事,让客人更好地了解和体验畲族文化。云夕戴家山民宿在结合原有乡村环境、保留乡土特色方面的匠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第三章安徽泾县宣纸文化资源概况与民宿业发展现状.....18
第一节泾县区域概况.......................18
一、区位概况...................18
二、地理环境.....................19
第四章宣纸文化主题民宿的空间设计原则与方法.........27
第一节主题民宿现状调查.....................................27
第二节泾县宣纸文化主题民宿的空间设计原则...................31
第五章泾县宣纸文化主题民宿设计实践.................36
第一节设计规划............................36
一、项目概况.........................36
二、设计思路...................37
第五章泾县宣纸文化主题民宿设计实践
第一节设计规划
一、项目概况
西阳民宿项目整体面积约2200平方米,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榔桥镇,距中国宣纸文化园14公里处,皖南川藏线穿境而过,距泾县站35公里,交通便利。根据调研发现(图5-1),该民宿整体建设相对落后,没有将建筑与周边环境融合,入口太过简陋,植物配置缺乏,室内设施相对落后,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导致吸引力不足。通过对西阳民宿进行合理功能区规划、建筑与自然环境的优化,当地文化的梳理及宣纸文化的应用,将其升级改造成宣纸文化主题民宿。在改善住宿环境质量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宣纸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为住客提供一个独特的文化体验场所。
结论
随着近年来文化保护和发展的重视,宣纸制作技艺这一传统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好地传承与保护。通过民宿这个载体,宣纸文化得以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机会。
宣纸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世代相传的思想智慧,对于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泾县,宣纸文化历史悠久、资源独特,伴随着当地的民宿业的迅速发展,许多民宿在改造设计过程中未能充分融入宣纸文化元素,导致游客对这一地域特色的文化体验感不强。因此,宣纸文化主题民宿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地域文化体验和展示的窗口,也是推动宣纸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将宣纸文化融入民宿的设计中,可以有效提升游客的文化体验,促进宣纸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本文通过对宣纸文化主题民宿的空间设计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田野调查法,针对泾县西阳民宿如何融入自然环境、如何突出宣纸主题、如何提升文化体验这些问题,提出了文化传承、体验互动、地域特色、艺术审美的空间设计原则,并通过宣纸文化元素的植入、互动体验空间的创造、现代设计手法的运用、艺术审美理念的融入设计方法解决以上问题。通过设计元素的提取应用,展现了如何将宣纸文化融入到民宿设计中。通过本文的研究,不仅对泾县民宿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也为宣纸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