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商务英语论文格式、商务英语论文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模糊限制语在商务英语中的灵活运用

日期:2018年03月06日 编辑:ad201011251832581685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266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编号:lw201211051135151498 论文字数:2111 所属栏目:商务英语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职称论文 Thesis for Title
1.模糊限制语及其分类

1.1 定义模糊限制语是模糊语言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是语言交流中随处可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可以使说话人更灵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消除语言中的绝对性,避免承担责任。“模糊限制语”(hedge)一词由George Lakoff在 1972年首次提出。他指出,模糊限制语就是指“使事物变得模糊或不太模糊”的词语(Lakoff, 1972)。在此之后,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对模糊限制语展开了研究。近年来,对于模糊限制语在语用层面上的研究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模糊限制语不论在口语语言和书面语言中都广泛存在,在日常交流中扮演着十分重要而微妙的角色。模糊限制语可以帮助说话者提高说话的精准程度,更有效地完成交流。
1.2 分类对模糊限制语的概念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其分类的研究上。很多语言学家曾从不同角度对模糊限制语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其中最著名的是Prince及其同事提出的分类,他们从语义学和语用学的角度将其分为两大类——变动型模糊限制语(approximators)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shields()Prince et al, 1982)。(1)变动性模糊限制语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可以改变话语结构的原意,或者对原来话语意义作某种程度的修正。使用此类模糊限制语可以避免说话武断,使说话更具客观性。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又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叫作程序变动语(adaptors),这类词语通常出现在一个意义明确但又不完全肯定的命题之中。例如kind of、sort of、very、quite、almost、entirely 等词语都属于程序变动语。第二类被称为范围变动语(rounders),这类词为话语的理解提供了一个可变范围,可以改变话语的理解范围或者把话语含义限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常用的范围变动语有roughly、about、around、approximately、perhaps、over something betweenX and Y 等。(2)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第二大类模糊限制语是缓和型模糊限制语。这类词语不改变话语的真值条件,是说话者出于遵守礼貌原则,使用委婉、含蓄的话语,避免武断。说话者可以通过这类模糊限制语就话题内容做主观的猜测和间接的评估。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包括直接缓和语(plausibility shields)和间接缓和语(attribution shields()Prince et al, 1982)。直接缓和语包括能够表现说话者对话语的不确定性的主位结构和副词。这类词语能直接表达出说话者对于话语的猜测以及怀疑态度,例如I think、I suppose、I amafraid、I wonder、as far as I can tell、hard to say、seem 等。第二类缓和型模糊限制语被称作间接缓和语。说话者采用第三方的角度表达出对自己所说话语的猜测及怀疑的态度。常见的表达有 :It’s said that、as is well known、someone says that...、according to somebody 等。

2.模糊限制语在商务英语中的运用

2.1 礼貌功能商务语言的一大特点是具有目的性。在商务谈判中,特别当谈到一些敏感话题时,所采用的语言一般表达得委婉、礼貌。当谈到矛盾中的焦点问题时,人们通常运用模糊限制语来隐藏内心的真实意图。在多数情况下,在商务场合中运用模糊性的话语表达礼貌对双方都有利。说话者字面上表达的是积极的含义,而其语用含义可能是对对方要求的拒绝。这时运用模糊限制语则可以保住谈话双方的面子,维持双方的合作关系。2.2 准确功能模糊限制语使话语含义变得模糊,这似乎与准确的功能矛盾。但是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下,例如商务场合,所说的话语既要有模糊的部分,又要有准确的部分。然而大多数情况下,说话者不可能保证自己所说的话语完全准确,或者说话者很难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时就可以使用模糊限制语来保证谈话的顺利进行。说话者可以借助模糊限制语陈述事实,但不完全承认命题的正确性,在准确的同时为自己留有余地。2.3 灵活功能在商务语言中使用模糊限制语还可以使说话者灵活把握说话内容,提供更多的表达方式表达说话者的言外之意,同时也可以为将来的后续谈判保留余地。同时,在谈判中使用模糊限制语还可以起到规避风险、避免承担责任的作用。这样既给话语接收者以考虑选择的余地,同时又减轻了说话者对观点和结论所可能承担的责任。

3.语音信息与语境的整合

语境(context)是指语言交际的环境。从广义说,它是指语言活动出现的具体情境,包括说话的场合、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等 ;从狭义说,语境是指书面语言的上下文和口语的前言后语等。人们对个别音位的感知是受语境影响的。例如,音位/p/在单词peak 和speak中的发音是有区别的,因为在单词speak这个语境中,音位/s/的发音改变了音位/p/的发音。在句子语境条件下,有人先让被试倾听一些语句,如 :there was time to *ave,句中* 处的字母为咳嗽或其他声音所代替,然后让被试把听到的音位恢复出来。结果发现,句子语境不同,被试在* 处所恢复的音位也不同,如 w、sh、s 或 r 等。在这种情况下,被试将句子提供的听觉信息先储存起来,直到能够根据语境确定所失去的那一个音位。这种现象叫“音位恢复效应”(phonemic restoration effect),它说明了人脑存贮的语音信息是与特定的语境事先结合在一起的,人在识别语音时会依照一定的语境对目标音位作出评估和判断,并根据已存贮的知识或上下文恢复所缺失的音素。这种现象体现了现实刺激信息和已贮存信息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对固定的整合关系。

4.结语

任何语言符号都不是离散的、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有结构的信息整体而存在。人的已有知识对言语理解的作用不仅表现在策略运用上,还表现在信息整合上。语音是言语加工的起点和把握高级言语层次的基础,在对语音的加工和理解过程中,不宜孤立地强调语音的物理性或范畴性特征,应当将语音关联到词义、句法、语境之中,综合性地加以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