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软件工程硕士论文,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简称为SE)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它涉及到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等方面。(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无忧论文网为大家推荐一篇软件工程硕士论文,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 绪 论
1.1 开发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院与人们生活的相关程度也越来越高。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也正在向数字化、信息化方向转变。护理人员作为医嘱的主要执行者,她们为患者提供最直接的护理工作,是有效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由于中国目前医院建设的模式,国内绝大部分医院的护士与患者的比例远远低于国际规定的比例[1]。护士日常工作量大,工作繁杂,而且手工工作居多,比如输液、换液、治疗执行、给患者翻身拍背、理疗、检测体温、血糖等等,同时要处理多件事情,而且很多护理工作执行时有严格的时间约束,这给护理人员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2]。护士工作的特殊性对护理质量和安全造成了很大的风险,据统计,医疗事故的错误源中护士占 34%[3],因此需要建设一套符合阿盟中心医院实际工作环境的医院智能护理展示系统(以下简称本系统),将护士最关注的内容集成在一个界面进行集中动态展示,及时提醒护士的工作任务和患者危机值等关键信息,减轻护士工作量,减少错误的发生,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 HIS)系统[4,5,6]最开始是主要为了减轻医院事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供医院工作效率,并给医院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提供数据辅助支持设计的。如财务管理、人事管理、患者管理、药品库存等功能均是 HIS 系统的核心功能[7]。而医生作为医院信息系统的主要使用者,HIS 系统涵盖了大部分医生的工作,包括医嘱管理、手术管理、病历书写、合理用药管理,以及诸多临床信息、专科、专病、专课题的管理系统等[8]。而护理管理基本还是手工作业和部分信息系统录入相结合的方式。甚至很多基层医院还采用手工填写的电子病历、手术单、体温单、出入量管理。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上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日本等医院开始尝试将大型商用计算机应用于医院管理[17,18],开始研究开发医院信息系统,建立 HIS 系统原型。到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护理信息系统也开始在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型医院开始使用。随着各种新型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国外护理相关信息系统已比较完善。随着医院护理信息化与医院管理系统集成化程度的加强,使得医院护理的各个方面得以有效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护理的行为安全。我国最早将计算机系统应用于医院管理工作中则始于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19],但由于技术的局限性,当时主要在单机独立运用,比如门诊系统、收费系统、物资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等等。到了 90 年代中期,由于局域网等技术的发展,有线局域网环境下的护理信息化系统也开始应用。90 年代后期,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医院信息化进程在国内开始加快步伐,特别是进入 21 世纪后,国内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开始紧跟国际发展步伐,并开始建立以临床信息为核心的数字化医院,包括建立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近年来随着移动 IT 浪潮席卷全球,传统医疗 IT 领域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革,条码识别、传感控制、无线应用等技术在护理领域的应用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提升了准确率和效率。在这些新技术的帮助下[20],护士工作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突破,过去受限于技术因素的很多护理管理理念、思想迎来了应用的土壤,并开花结果,如责任制整体护理制度结合移动护理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传统功能护理的责权不清和简单片面问题,提升了护理安全。总的来说,护理系统正在向着专业化、移动化、多样化快速发展,护理系统已经从一个从属于 HIS 的单一子模块发展成为一个整合移动护理、传统护士工作站、护理病历、护理管理、护理计划和护理任务的专业化临床护理信息系统。国外的护理信息系统的起步较早,逐步发展完善,能将患者护理过程中产生的所有电子记录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能对患者的执行信息和护理人员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和处理,形成医嘱和护理质控闭环[21],结合临床医学和护理学的专业知识,能够将患者数据、医嘱数据和护理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得到更好的优质服务。目前国内的大部分医院已经实施了住院护士工作站,有些比价先进的医院已经实施了整体的护理信息系统(包含了重症监护护理系统、护理知识库、护理计划、移动护士工作站等)。据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22],已经实施住院护士工作站系统的高达 80.31%。在我国,尽管护理信息化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23]:(1)、业务覆盖面窄:大部分医院仅仅实施了住院护士站系统,其他能极大能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的护理系统如移动护理、护理知识库、护理计划等系统实施率并不高。(2)、系统融合度低:缺乏顶层规划和整体设计,有些医院虽然实施了不少与护理相关的信息系统,但系统没有很好地集成和融合,护士往往要面对多个系统,各功能交叉重叠,导致重复录入,数据不统一。(3)、智能化程度低:由于缺乏全面的护理知识库的支持,护理信息系统智能化程度较低,护士如何执行还是凭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无法提供同质化的护理服务,而且对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缺乏有效的纠错机制。(4)、缺乏全面动态的信息展示和高效的人机交互:在现有的护理信息系统中,缺乏高效的信息展示设计,导致护士无法全面实时动态获取患者的信息,特别是危机值等重要信息,大部分医院仍旧使用护理白板来帮助护士,工作效率低。
..........
第二章 医院智能护理展示系统需求分析
2.1 系统总体描述
医院智能护理展示系统,是应用和服务于阿盟中心医院内部使用的业务系统。同时,医院也将智能护理展示系统作为推进护理管理工作提升的一项重要手段和工具。从医疗信息化发展的进程来看,护理信息化建设正逐渐向移动化、智能化、可穿戴化模式发展。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借助移动设备如平板电脑、PDA[25]、智能手机[26]等便携式移动设备进行数据的采集、分发,同时还包括利用大屏幕显示设备进行数据展示和推送,可切实帮助医护人员动态全面及时地掌握患者诊疗信息,科学的安排和执行诊疗与护理计划,来解决医护人员随时随地进行生命体征数据、医护数据的查询与录入,帮助医院实现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以质量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医院智能护理展示系统的开发,不仅使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产生的医疗行为,如输液、体征采集、出入量、治疗执行、日常护理等操作,都可以跟随患者在床旁完成采集工作,结合移动护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原有的工作流程进行合理的优化,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满足优质化护理的管理要求,及时准确的处理各种紧急事件(如危机值等),医院智能护理展示系统涵盖了以下方面的内容:(1)、全面的护理信息集成:通过医院数据集成平台对接院内各类业务应用系统,整合临床护理、护理管理、移动护理、重症监护、医嘱系统、检验、检查、成本核算、物资管理等多个系统,采集相关数据,纳入临床数据中心,形成护理信息主体数据仓库,解决多系统数据重复录入和数据不统一的问题,经加工处理后按需展现。(2)、护理计划自动生成:预定义护理计划知识库,根据医嘱、护理评估结果、特殊体征值、患者病情变化,智能制定护理计划,并以可图形化界面实时动态展现患者的护理计划。(3)、紧急事件智能提醒:系统能够实时和智能提醒护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如药品过敏、药物禁忌等,及时提醒危机值等紧急事件,避免医疗差错。(4)、多层面的信息展示:可采用电子白板、手持终端、平板电脑、电子大屏等多种智能终端设备,向医生、责任护士、护士长、护理部管理人员按需展示相应信息,满足不同层面人员的信息需求。
.........
2.2 系统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医院智能护理展示系统要结合阿盟中心医院临床业务的发展需要,坚持以需求为主导,参考国内外行业信息化最佳实践,探索成本低、实效好、亮点突出的信息化发展模式;逐步推进医院在临床诊疗、医疗质量控制、运营管理、决策分析等有关方面信息化规划与建设,引进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带动医院的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实现管理流程规范化、工作交流网络化、文档文献资料电子化、知识经验共享化、公益信息公开化,实现医院“管理有序、沟通无障,服务完善”的工作新格局[27]。当前,以护理工作移动化、护理文书电子化、护理项目标签化为标准的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和移动临床信息系统,已在国内很多大中型医院投入使用。医院智能护理展示系统作为护理系统的一部分,系统的总体目标是推进阿盟中心医院的护理质量能力提升,在护理人员最少的参与下,能够给护理人员提供最大的帮助,或辅助护理人员达到以下一些方面的功能:(1) 可以实现药物与患者的自动核对,避免出现医疗差错;(2) 可以大大降低护理工作量,减轻护士工作强度;(3) 提高护理效率和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服务水平;(4) 规范临床医护流程,提升医院临床医护管理水平;(5) 提供医、护人员消息提示提醒,为护理工作提供更快的护理协助;(6) 实现患者回顾,为护理管理提供平均入院数据对比;(7) 实现优质护理信息技术支撑平台,保证医护人员随时随地的医护交流;(8) 建立公平的考核机制,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总的来看,医院智能护理展示系统的建设将会给护理工作带来全新的变化,优化护理工作流程,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
第三章 系统架构设计...........12
3.1 系统设计的目标和原则........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