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呈现】为加强写景散文的教学,把《春》《济南的冬天》《海滨仲夏夜》《山中访友》(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等文结合起来考虑,除写景特点比较异同外,引入本文来考察学生对写景散文特点的掌握与运用,以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与语言运用能力。【教材解读】《四季的美》是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的作品,是《枕草子》(日本平安时代的文学作品)第一卷的第一段内容,文中的艺术感受方式和表现手法具有鲜明的日本文化特色。作者用细腻笔触再现视觉形象,表达了自己真切的感受。
【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多种写作写景散文的方法,有了一定分析、欣赏写景散文的能力,但许多学生运用起来不一定准确、灵活;虽对语言美、意境美有所领会,但他们的阅读还停留在粗读和初读上,思维和审美能力尚在培养形成之中。鉴于此种情况,补充本课内容,借助本课学习使学生达到理解和写作写景散文的能力。故学习本课重在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想象力,发展个性。
【达成目标】学习、鉴赏作者用细腻笔法再现视觉形象,表达真切感受的写法;使学生获得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审美体验,张扬个性;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并能在生活中发现美、探索美、感悟美。【重、难点】重点:把生活体验与阅读结合起来,感受细腻的散文笔法,进而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难点: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挖掘文中深意。【教学准备】教师结合文章内容设计制作课件;学生课前收集与四季有关的好词佳句或音乐。【课时】一课时。
【纪实】师: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为什么?生:我喜欢春天。因为春天从头到尾都给人以希望的感觉,小草钻出,花苞待放,都给人以蓬勃向上的美。生:我喜欢夏天。可以在夏天做各种运动。夏天里还有鸟叫虫鸣。生:我喜欢冬天。虽然冬天给人的感觉是万物凋零,但冬天有一种特别的美。冰清玉洁的美,圣洁的美。……师:春天给人以生机,夏天给人以热情,秋天给人以丰盈,冬天给人以沉静。作家们以生花妙笔为我们展示了色彩缤纷的四季。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徜徉在四季的美景中,你们愿意吗?(板书课题。)生:愿意。师: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四季的美》吧!(屏幕展示原文,教师配乐诵读。)师:不知能否给大家带来美的享受。我请同学们看屏幕继续欣赏。在读课文时找到最喜欢的句段,根据自己的理解大声朗读,一会儿展示给大家,好不好?(屏幕展示。学生朗读。)生:我最喜欢夏季文中呈现出的固态美,画面中又呈现出萤火虫泛着微微的光,由静态的美中又表现出一种动态的美,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师:一种动静结合的美。生:我最喜欢春天这一段,它通过云彩色彩流动的变换来表现春天的气象。我最喜欢的句子是“: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生:我喜欢夏天这一段,尤其最后两句。在漆黑的夜晚,一两只萤火虫飞舞会给人一种诗意美。师:富有诗情画意的美。生:我也喜欢最后一段的后两句,看到雪就会想到和小伙伴们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师:我们曾经历过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日的黄昏,冬季的早晨,但我们很少像作者那样,用细腻的笔法传达真切的感受。怎样才能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与作者进行对话呢?这节课我们采用体验式学习,变换角色,把自己当成录像师,用文字模拟录像并制作脚本,看屏幕上的要求:(屏幕出现要求,如下:1.陈述人用填空方式陈述成果:根据这一段对的描写,我们按的顺序,抓住了它们的特点加以录制,为使这个特点更加突出,并真实地再现作者当初感受,我们还加入了以使这种感觉更真切,引起共鸣;也可结合板书陈述。2.描绘人用形象化的语言加以描述,再现他们带有鲜明个性化的审美体验。3.在描述的同时,另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把设计好的思路写在黑板上。4.其他同学聆听并对其进行质疑或提出建设性修改意见,以激发每一位同学思考及参与合作的意识。)师:我们在体验学习时,自由组合成春、夏、秋、冬四组,每组合理分工,制作脚本,体验开始。(学生自由组合、分工、讨论。)……师:各组基本完成,先请各位同学在组内演习,组内指导完善,执笔人请上讲台,展示板书。(学生展示、讨论,各组执笔人板书。)……师:那我们按四季的顺序来,有请春季这一组。生:这一段通过春天黎明的描写,通过“泛、染、飘”三个动词体现它变化的动态美,通过颜色的变化体现时间的推移,给人以希望和力量。下面我们采用配乐的形式来体现春之黎明的美,下面有请××同学用文字摄制壮美的黎明。(掌声。)生:天与海深蓝一片,波涛滚滚。这时天边冒出红色的尖,渐渐地泛白,黎明即将到来,突然红光跳出了海面,云红了,海也红了,大海不安起来,荡漾着。(口技:风声。)这时一个火球缓缓升起,海面红了,太阳升起来了。整个天、整个海都红遍了。(描述人说的同时,《春之声》音乐声起。)师:让我感受到了春天黎明的壮美。现在有请夏天一组。生:本段通过对夏天夜晚的描写,写出了萤火虫翩翩起舞的景色最美。下面请××同学详细介绍。生:一个漆黑的夜晚,镜头慢慢转向天空那几颗泛着点点微黄的星光,给人以高远与深邃的感觉。镜头再由空中转到陆地,十分宁静的夜晚出现了几只萤火虫,使安静的夜增添了几分活泼的色彩。生:这时晴朗的夜下起了微微细雨,伴着沙沙的细雨几只萤火虫打着它特有的小灯笼飞来了,微微的黄光在细雨中越发朦胧了,这时让观众在视觉上体验到一种迷人的气息。夏天这一段为我们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美,一是静态的美,一是动态的美,萤火虫的设计是点缀夏天色彩最富有特色的一笔。师:描写得很具体。好,现在有请秋天一组。生:在秋天的黄昏这一节中,以时间的顺序写夕阳映照西山与夕阳西沉两幅画面,夕阳映照西山是以视觉效果为主要内容,体现了归鸦和大雁的感动,夕阳西沉是以听觉效果为主要内容,风声与雨声使人心旷神怡。生:(配乐萨克斯曲《回家》)镜头中出现夕阳快要落山的情景,此时梦幻式的虚光中依稀可见人们急匆匆回家的身影,乌鸦嘴里叼着小虫快速地扇动翅膀飞回窝里,等候许久的小乌鸦看见后快活地叫着、喊着,不停地扇动着稚嫩的翅膀。镜头慢慢转到空中,天幕中出现黑点,渐渐近了,原来是一列大雁,他们时时变换队列。队形虽是不断地变换,但无一只掉队。渐渐地大雁飞出了镜头,此时镜头只有日落山头,绯红渐渐隐退,深蓝已悄然来临,一阵秋风吹过,掀起落叶,仔细听落叶沙沙声中伴着蝉鸣、蛙叫,此时镜头由远及近,最终聚焦在黄绿相间的叶子上的蝉。师:好,有请冬天一组。生:冬天最美是早晨,从视觉的角度以动静结合的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写清晨到正午不同的美丽景色,写出了雪的静、白、美,下面请××同学做详细描述。生:本段主要抓住冬天的晶莹剔透与洁白的特点。首先全镜头点染冬季的早晨,在一座小山上有一座小木屋,被环抱在黑青的松树中,还有皑皑白雪。天上飘着轻雪,松树的尖已被染白。镜头转移到空中,树顶上的太阳似乎很吝啬,只有些许的光,镜头回至地面,这时一个女子手捧着暖和的炭火从屋里走了出来,穿过廊下,抬头望着天,看着无数的小雪花如同水晶一般纷然落下。镜头中出现远处的山、冰雪、天空。阳光折射出雪的晶莹,山的朦胧,天的洁净。镜头对头顶的正午太阳进行特写,再转至炭火盆,盆中只剩下少许的炭火和白灰,以及淡淡的炭火的烟徐徐升向天空,以动写静,满溢着冬的充盈。师:四组已展示完成果,现在请所有的同学,对其板书、陈述、描述解说进行质疑、点评,可欣赏、可建议。生:我认为(春天组)本组跟其他组比,我们所描述的是散文片段,摄影的专业知识少,或者没有,更没有具体的做法。师:少了具体如何去做,只描绘美景,缺少必要的文字──摄影的术语。生:冬天这组在录制中加入了人的活动,使景色有了灵气。师:因为有了人的活动才使景色更加美丽。生:正如你们所说夏天是热情洋溢的季节,萤火虫是点睛之笔,为什么不着重介绍萤光,以及它是如何运动的,它是怎样突出夏天晴朗的漆黑的夜和雨夜的特点的?师:应抓住哪个词语?生“:迷人。”师:我们在用文字录制的过程当中,应着重注意什么?生:应抓住能体现事物或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加以录制。师:同时加入一些合理的想象,请继续谈。生:冬天这组表述得很好。他们设计了一个小木屋,让我们有家的感觉。师:大家都很有见解,各组的录制在遵循作者原有创作的基础上,都有合理的想象与创新,同学们的评价又都有独到的见解,但有没有对板书提出好的建议呢?生:我质疑的是冬天这组的板书,从书中并没有看出有夜晚的描写,我认为不应写上。师:为什么?生:因为板书应遵循作者的意愿,与文章保持一致,所以读者的想象以不出现在板书中为妙。师:各组整体的活动设计有条理。在学习过程中,春天这组抓住动词及时间的推移体现出日出的动态美和色彩的变化,夏天这组注意了文中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秋天这组注重了作者原有的描述,并抓住“感人”一词进行大胆想象创新,冬天这组注重抓住雪的特点加以描绘设计,以突出作者细腻的感受。从中我们应学习哪些写作方法呢?生:描写景色的形、色、声、味。生:用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写景。生:写景要细致地观察。……师:我们在体验中学到许多方法,不过我还想提一点我个人的看法:秋天一组围绕“感动”加以录制,通过乌鸦哺育幼仔来体现感人的亲情,通过大雁队形的变换来体现感动,但这种感动到底是什么呢?首先想一想大雁为什么不断变换队形?生:不掉队。师:那头雁为什么不断地变换位置?生:轮流休息。师:这是我们常说的一种精神──生:团结、合作。师:对,是团结合作的精神,更是一种关爱。但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出这种精神,需要我们去体味。师:让我们把目光再次投向广阔的天地,去感受四季的美吧!(大屏幕展示习题:用课内外的好词、好句、好段来描绘四季,或谈对四季的感受;还有哪些事物可以展示四季的美丽?你能在本篇的启示下回忆一下吗?)生: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师:用三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