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通过提前设定灯具的运行模式,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功能选择,运行模式分为:一、管家型:当选择管家模式时,智能灯具要能做到在指定的时间或指令下自动执行相应的任务,要对用户的规划和交流做到及时响应、准确判断;二、秘书型,当选择秘书模式时,则可以根据用户的设定与当前环境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运行相应的照明模式;三、好友型,当选择好友模式时,要保证智能灯具在不影响用户的实际使用体验的基础上,给予用户一定的使用帮助和使用规划,也就是给予用户相关的使用建议。
..............................
第 6 章 总结与展望
本文主要是基于用户体验设计理论指导,聚焦智能家居中的智能灯具设计,探索家居生活中的智能灯具创新设计研究。
主要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分析用户需求,基于感知体验、行为体验以及情感体验三要素进行设计,确定智能灯具造型、材质、颜色等外形设计以及功能模块等基本需求,并在大量分析现有理论以及现有案例的基础上,对用户的需求进行深入刻画,以用户体验理论作为指导,寻找用户的深层情感需求。同时针对当前智能灯具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用户体验的智能灯具设计策略,主要是:一、确保用户时刻参与到设计研发中,包括设计方案的提出、设计中的用户参与以及产品的原型试用;二、设定运行模式,主要是管家模式、秘书模式以及好友模式;三、易于用户使用的交互方式,不只是灯具控制界面与用户的交互,同时也要保证灯具本身与用户的交互易于用户使用。
最终的设计方案在保证灯具的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灯具的可落地性,通过对相关感应元器件的调研分析,在优化其用户体验的同时,赋予其一定文化意蕴,设计了一款具备一定智能化的家用夜灯产品。整体设计具备一定创新性,能够满足用户基本的使用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用户的深层情感需求。该设计方向具备一定实践意义,使原本静态的灯具具备一定动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智能灯具设计中的相关理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