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的关于影响因素的探究中,大部分都集中于相关研究。徐晓宁的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与社会支持对教师的职业倦怠有着很大的影响[18].而赵玉芳与毕重增的研究显示,教龄在 6-10 年的老师职业倦怠最为严重,而其他教龄阶段却体验到更少的职业倦怠。与其他研究不同,赵玉芳等人的研究发现了职称对于教师群体职业损耗的巨大影响。在工作中职称等级的晋升会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出现与形成。但在性别、学校类别以及是否是班主任这三个维度上,不同群体的个体的职业倦怠水平没有显着差异[19].
连榕以职业成熟度为入口,通过对不同的职业阶段的教师进行分层[20],将现有的教师依次分为新手、熟手和专家型教师三种群体。凭借为视角对教师的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在职业倦怠方面,专家型教师面对倦怠的能力最为优秀。但与此同时,新手与熟手两个群体之间却并未发现任何显着性差异。另外,处于三个阶段的教师都存在着很大程度且无差异的情绪耗竭。这说明我国教师普遍都在高压力、高焦虑的处境中挣扎,只是专家型教师更能消解这一处境。
1.2.4 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策略
职业倦怠的干预一直都是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教师的职业倦怠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一直都是研究者们所重视的课题。
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于倦怠的来源的探查为职业倦怠的干预提供了理论支持。按照教师的职业倦怠的来源,现有的研究大体将缓解职业倦怠的途径归为三类,即个体内部的缓解、学校管理层面的干预以及社会系统的引导。
很多小学教师的压力不仅来自于教学,有部分压力来自于学校管理上的。而在学校管理层面,学校的相关政策的制定将直接影响教师的从业体验。小学教师所面临的压力不仅来源于教学,在更多时候,日常纪律的管理以及行政工作的压力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加深教师的职业倦怠。所以,如何从学校层面为教师营造一个科学的管理系统以及良好的工作环境就成为缓解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的重要课题。
虽然,很多人看来教师职业比较吃香,但是教师也承担了不少压力。在我国,教师行业在社会中虽然享有较好的声誉,但在这声誉之下,教师背负了远超于声誉本身的压力。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以及评价体系;对教师职业的负担给予合理的减负;提升乡村小学教师的待遇等都能从各个方面减轻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
以上就是最新整理的文献综述格式范文,大家不要把文献综述的写作当成一个大难题,只要我们掌握了技巧,多多翻阅别人的文献综述范文,吸取经验,自己一定可以写出很棒的文献综述。大家在写作的文献综述时候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只是重复已有的文献,要对文献的优点、缺点进行分析和评论,最终写出文献综述。另外,文献综述写作要语言眼界,不要大量引用原文献资料,要用自己的话语把原作者的观点讲述清楚,并且还要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