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综合管廊工程总长度为 6.08km,一期工程总长为 1.62km,设置电力给水舱和热力舱,主要满足电力、通信、给水、热力及再生水等管线的入廊需求,其中给水管道设计管径为 DN200mm,在管廊内以托架方式固定,同时考虑在综合管廊节点处预留接户给水支管;热力管道坡度与综合管廊坡度相同,在下方布置供水管道,上方布置回水管道;电力、电信电缆采用梯式电缆桥架敷设,采用阻燃电缆。一期工程段共设置 9 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长度不超过 200m;节点设计共有 4 处吊装口、8 处逃生口、9 处机械通风口和 9 处自然通风口,以上附属结构出口均设置在道路一侧的绿化带中;该综合管廊断面设计采用双舱形式,根据各专业管线资料,最终确定管廊主线断面管廊净截面尺寸为(2.2+2.2)×2.9m,底板、外壁、顶板厚度均为 300mm。
.................................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近年来 BIM 技术与房建工程领域的施工管理工作结合已有初步成效,综合管廊工程作为一项新兴的建设工程,是城市地下空间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但现阶段管廊工程与BIM 技术的结合集中在设计阶段,其施工过程中的进度、成本动态控制还未与 BIM 技术真正结合实现。本文在市面上已有相关 BIM5D 平台功能的基础上,开展综合管廊施工成本动态控制研究,研究成果能够为市政工程 BIM5D 平台开发提供新的成本控制思路及框架,梳理全文的主要研究工作能够得到以下四点结论:
(1)综合管廊工程属于城市地下建设的大型线型工程,由于其具有的不可重建、空间固定以及高额投资等特殊性,相比于普通地面建设工程,在施工阶段对成本、进度控制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BIM 技术不仅能够为其施工成本控制工作提供实时、动态的信息,而且为施工成本的精细化控制提供了可实施的平台。
(2)BIM5D 施工成本控制的重点在于在现有的 BIM5D 数据录入及可视化展示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施工成本预测及动态的施工成本过程控制,以此真正达到 BIM 指导施工的目的。在以上 BIM5D 框架下,针对综合管廊工程提出信息模型集成流程,重点研究其BIM3D 模型、进度文件与计价文件三者信息之间的关联原理。
(3)结合 BP 神经网络算法与 BIM5D 模型构建事前成本预测模型,在综合管廊案例工程中对比BCWPN与 BCWP 参数值大小,相比之下CVN相较 CV 整体误差减少 23.78%,表明利用 BP 神经网络算法预测出来的预算费用BCWPN更接近实际预算费用 ACWP。综合以上结果表明 BP 神经网络与 BIM 快速算量的结合为成本精细化控制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控制基线,该方法在进行短期成本预测时效果良好。
(4)依据实际综合管廊工程,通过 BIM 算量软件对工程量进行汇总计算,计算共耗时 49s,与传统方式相比,较大程度缩减了算量时长;通过 BIM 软件对综合管廊主体结构碰撞点进行手动调整优化,节省直接经济效益 18.66 万。从 BIM 其它施工成本控制方面来看,直接成本效益更多体现在土建施工深化设计和机电深化及管线综合两方面,在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方面 BIM 模式更多带来的是隐形成本效益。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