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属于临床护理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科室,由于患儿年龄比较小,很容易对患儿的治疗产生影响。在临床儿科护理中,由于患儿经常会出现哭闹、躁动、恐惧等现象,增加了护理服务的难度。该院将人性化管理应用到儿科临床护理管理之中,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现对其护理效果给予介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文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儿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患儿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年龄在2~6岁,无血液系统疾病、畸形、恶性肿瘤、癫痫等症状,住院时间6~7 d。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在2~6岁,平均年龄为(4.1±0.3)岁,其中34例支气管肺炎、17例轮状病毒性肠炎、9例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对照组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在2~6岁,平均年龄为(4.3±0.4)岁,其中32例支气管肺炎、1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12例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患病类型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常见的问题主要有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医院的护理制度和护理体系不完善,患者不愿意配合医院的治疗及护理工作。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人性化管理服务,主要措施包括:
①人性化的病房环境:护理人员根据患儿的性格特点和心理需求来设置病房环境,尽可能选择患儿喜欢的颜色,并粘贴卡通图画,同时为患儿播放喜欢的动画片,在走廊张贴一些治疗和护理常识,每间病房配备健康宣传手册,让患儿及家属能够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定期举办患儿及家属健康教育有奖知识竞答,对于表现优异的患儿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奖励,以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自信心。倡导“待病人如亲人”的人性化管理理念,这样可以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
②尽可能发挥护士的潜能。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求护士长对每一位护理人员建立护士个人档案,不仅要对护理人员的个人基本信息给予记录,而且还要对其特长、爱好给予记录,从而根据每一位护理人员的爱好、特长来为其安排相应的护理工作,以更好地挖掘每一位护理人员的潜能。当病房出现一些新问题时,护士长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征求护理人员的意见,并从中找出满意的答案。
在执行新思路、新方法之前,还需要进行小组讨论,征求所有人的意见,并最后表决通过。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还能更好地激发护理人员的潜能,促进患儿人性化管理工作的开展。
③告知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由于儿科患者属于一群特殊的群体,在对其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要把治疗、护理中的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患者,以便患者对治疗过程有个全面的了解,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④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尽可能多食用一些少盐、少糖、富含粗纤维素(如新鲜瓜果、蔬菜)、低胆固醇、低动物脂肪、及植物蛋白(豆类及其制品)的食物,提倡饮食清淡。并告知患者定期入院接受复查。
1.3疗效标准治疗
①治疗效果评价。显效:患儿的临床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未出现医疗纠纷;有效:患儿的临床症状出现了明显的好转,仅出现轻微的医疗纠纷;无效:患儿的临床症状未见改善,医疗纠纷比较严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
②对两组患儿的护理纠纷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记录和对比。
1.4统计方法
通过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
通过人性化管理之后,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科室相比,儿科患者年龄比较小,经常会出现哭闹、躁动、恐惧等现象,很容易对患儿的治疗产生影响,同时也增加了护理服务的难度。而儿科护理属于儿科患者治疗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具有工作量大、技术难度高等特点,患者不愿意配合医院的治疗及护理工作,直接影响患儿的治疗效果。在对患儿进行临床治疗时,为其提供人性化管理,坚持以患儿为中心,并根据患儿的性格特点和心理需求为其提供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服务,主要措施包括:人性化的病房环境、尽可能发挥护士的潜能、告知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等。充分发挥每一位护理人员的潜能,以确保各个环节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教育。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其治疗效果,而且还能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2.2两组患儿护理纠纷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对比
统计发现,实验组患儿的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开展优质护理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其治疗效果。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是对患儿的临床指标进行密切的观察和记录,按照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并为患儿及家属提供相应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儿科护理属于儿科患者治疗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与其他科室相比具有类型繁多、工作量大、技术难度高等特点,直接影响患儿的治疗效果。
在对患儿进行临床治疗时,为其提供人性化管理,坚持以患儿为中心,并根据患儿的性格特点和心理需求为其提供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管理中要注意细节管理,充分发挥每一位护理人员的潜能,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教育,以确保各个环节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该儿科人性化管理过程中,要突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的理念,通过家庭和护理工作者的合作共同做好孩子管理,鼓励患儿、家长参与,与医务人员合作,共同促进儿童健康。特别对于需要特殊照顾的儿童、残疾儿童、哮喘等慢性病患儿,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在控制患儿病情发展、改善躯体状况等方面有一定作用。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合理应用人性化管理模式,发现护士对环境的不满意和对同事关系冲突以及知识技能水平不足等情况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对于提高护士满意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儿科门诊中提供人性化服务也可以缓解患儿家属的焦虑抑郁情况,提高家属满意度及患儿的配合度。对儿科门诊急诊输液进行人性化护理能很好地降低输液护理投诉发生率,有效地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促进患儿康复。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