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案例背景 ............................................ 45
5.1.2 交通数据采集 ........................................... 45
5.1.3 停车数据采集 ............................................. 46
第5章 北展核心区停车规模控制研究
5.1 案例背景
研究区域位于北京展览馆地区,北至西直门外大街北侧,南至车公庄西路,东至展览馆路,西至三里河路,共 0.61 平方千米,主要用地类型是办公、住宅、教育。其中住宅用地包含朝阳庵社区、文兴街社区共 2 个社区,居住区老龄化特征显著、外来人口多。
位于中心城区,区域交通优势表现为公共交通基础条件好。区域的商业、办公停车资源较充足,居住、教育区域的停车存在缺口。位于西外南路两侧的原批发市场的建筑地下停车场已规划不少停车位,但其中极大部分在疏解前服务于批发市场的仓储和服装销售,并未实现停车功能,2017 年市场疏解后原停车场暂时关闭。
目前该区域将升级改造为西城区金融创新示范区,周边建筑群由于产业更迭需要,楼群功能重新规划,从服装批发市场功能转变为金融创新商务为主、配套餐饮、购物、健身等各类服务。建筑群改造涉及 4 幢主要建筑(见图 5-1 ),总建筑面积约 15 万平米,原有建筑配建停车位 900 个,配建停车场大部分按照 90 年代标准配置。
区域内原公交枢纽功能调整,商务用地的停车需求增加,楼群改造后不能满足其商务停车需求。又考虑到周边居民夜间停车以小区和路侧为主,停车行为会影响部分路段通行能力。结合原有停车场,拟新增地下停车场,在满足原居民夜间停车缺口的同时,补充日间商务停车规模。但需要控制区域总体停车规模,将新增停车规模引起的停车行为对路网的交通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避免造成区域路网的严重交通拥堵。
结论
研究结论
本文研究目的是建立实用的考虑路网承载力的建成区停车规模量化分析方法,基础数据获取难度较低,通过建立停车规模控制模型、停车需求叠加仿真分析两种方法,对合理停车规模的确定进行了探讨,在满足原有停车缺口的同时考虑路网承载力的约束,确定在现状路网允许范围内新增停车规模的合理范围,将停车对路网的交通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 路网承载力与静态交通相互作用关系分析
结合建成区公共停车场与周边交通关系密切的特征,将路网承载力与静态交通的相互作用关系归纳为:路网承载力制约停车需求,停车行为对周边路网存在交通影响。两者的相互制约可用于确定合理的停车需求,进而确定合理的停车供给,控制停车行为对周边路网的交通影响,实现“以静制动”的停车治理工作。
(2) 考虑路网承载力的停车规模控制模型
进一步梳理两者相互作用关系,将其拆解为停车交通影响与路网容量的关系、路网容量与停车需求的关系、停车需求与供给的关系三个部分,建立停车规模控制模型。首先通过时空消耗法二维模型计算路网容量初始值,然后定义停车行为对路网容量的交通影响折减系数,再通过机动车增长系数等修正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并讨论参数取值。最后针对本文研究的建成区公共停车场的服务范围,讨论了总停车供给、合理停车规模和新增停车需求三者的数量关系,以案例数据进行计算以验证可行性。
(3) 停车规模的仿真分析方法
对研究路网进行交通量和停车调查,基于仿真软件 Vissim4.3 搭建背景路网模型,参考路网容量研究方法中的交通分配模拟法,提出分层叠加的路网承载力约束下的停车规模仿真分析思路。结合模型参数标定的相关研究,选取 8个主要参数作为初始参数集,确定校核指标,选取敏感性分析和参数标定的方法:选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选用遗传算法和 VBA 进行参数标定,选用聚类分析进行取值讨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