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论文栏目提供最新电力系统论文格式、电力系统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电力营销的一些潜在隐忧

日期:2018年01月15日 编辑: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630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编号:lw201001031528142408 论文字数:3000 所属栏目:电力系统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职称论文 Thesis for Title

电力企业自从诞生以来,一直就是垄断的象征,不管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电力局体制,还是市场经济时代的公司化模式,随着中国电力特高压网络的初具规模,电力“托拉斯”仍然在滚雪球似的膨胀。尽管早已经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早已不是当年的“电老虎”,发电厂和电网企业早已经分道扬镳,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也早已将“优质服务”提升到战略高度,从国网公司的供电服务“三个十条 ”到最近重庆市电力公司为“五个重庆”工程提出的“三十条措施”, 从表面上“电老虎”已经摇身一变成了“电黄牛”,95598很多时候也确实体现了优质、高效的“人民电业为人民”。  

但是,你看一看,现在使用的法律法规还是上个世纪的《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供电营业规则》等等,想当初,电力部门又当裁判、又当运动员,那正是“老子天下第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时代,电力企业就是王法。现如今,时代进步了,人民觉醒了,《物权法》一大批体现公民基本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早已出台,市场经济都已经有十几年的光景了,中国都入世好几年了,看看!电力企业尽然还抱着这些个“陈规陋习”整天不放,更有甚者,还用的是改革开发之初的政策文件,虽说“真理”放道哪里都会闪光,但须知:很多真理其实也是有条件限制的。  

有业内精英人士曾戏称:电价电费问题,外行看不懂,内行懂不看。其实,当前的电价电费政策就有许多明显不公开、公平的地方。  

最典型的就是专变变损计算问题,诚然,根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作为客户资产的变压器,当计量装置装在低压侧时,变损应该由客户即用电人承担。但是关键就是变损电量的计算上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首先,计算每月变损有、无功电量的方式就有几种,有按容量大小、变压器型号固定选择的,有按公式计算的等,前者有两方面的问题,不管负荷大小,凡是用上一个月的都按额定负载下的最高变损电量来计算,其二,不管是S7型及以下的老式高耗能变压器、还是S9 、S11型的节能型变压器,一律按照旧标准老型号的损耗值来计算。本来,按照现在的计量器具的制造精度而言,已经不存在那种害怕容量小、负载轻时作为高压计量装置无法准确计量的担忧, 但是,许多315kVA及以下(个别315kVA以上)的变压器仍然安装的低压计量装置,其目的不言而喻。因为这会事实上给客户多增加用电量,有功是一方面,无功就更多了,许多按规定要考核力调电费的,低压侧计量上,除非长期在中等负载率以上,无功就地补偿很到位,否则功率因数将变得很低,最终在电费计收时要被考核很大比例的力调电费。有客户在用电未上规模的前几个月,经常平均电费单价达到10几元,而现行电费单价最高不超过1元。  

其次就是基本电费问题,本来基本电费是计划经济时代,特别是电源装机容量不富有的时代,为了限制一些盲目加大新装增容容量,造成国家能源建设不匹配,资源浪费的有利手段,其目的很正确。但是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许多中小企业对市场的估计和对用电量的多少确实缺少科学的判断,造成了在新装增容时的容量达到和超过315kVA,从而跨入了所谓的“大工业”客户范畴,其实,就现在的市场和工业规模而言,315kVA是否仍就可定义为大工业的分水岭,个人认为值得探讨,就好比在八十年代“腰缠万贯”的万元户为世人羡慕的富人阶层,可如今大街上到处都是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也不罕见,有谁会为万元艳羡了。有许多所谓的“大工业”客户在容量没有充分利用时,用电电费很大一部分就是由基本电费和力调电费组成,因为力调电费的高低与基本电费也是密切相关的。  

第三就是一些与电费计算相关的附加规定方面, 例如暂停的限制,《供电营业规则》就明文规定“一年累计暂停时间不能超过六个月,对于新装增容不满两年,不允许办理暂停,非要暂停的,基本电费按50%执行”,其实拿在桌面上而言,这些都是极具强制性的霸王条款,人家暂停与否,时间长短,这完全是客户根据自身需求而定,哪有强制“用电”的,这不就跟强买、强卖一样属于非公平交易吗?另外就是,临时用电客户不允许办理变更用电手续,这一条我一直觉得很难理解,谁都明白临时用电客户需要收取临时接电费用,如果销户后重新办理需要再交一次营业安装费用。  

以上隐忧,我想许多业内人士都知晓,无论是深处高层的领导,还是中间的管理人员,而或是基层的一线职工,都明白这些个中缘由及其隐忧。但为啥没有人去捅破这层纸呢?我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们都害怕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失。那个敢第一个吃螃蟹喔。他们都抱着一种能懵一天算一天,能坑一个算一个。反正,我也是“依法办事”,当有客户对上述问题提出质疑时,只会想到先头痛医头,扑灭一个算一个。根本没有从政策上来改变基本现状。  

殊不知,纸最终是包不住火的, 对于这些明显有失公平的所谓的“政策”总有一天会被“昭然若揭”,到时候恐怕电力系统将会成为“千夫所指”,当面对那些义愤填膺的客户,我们将情何以堪,如果要将以往的老帐吐出来,我担心是死也还不清了。与其等到有朝一日东窗事发之时,不可救药,不如现在就从自己的病根医起,让政策逐渐过渡到公平,让业已萌芽的“捅天之心”早点泯灭。当一切都无声无息的恢复到公平(起码是相对公平)时,有谁还会去联想过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