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财务管理论文,笔者经过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梳理和理论分析,可以看出,供应链金融在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企业绩效、提升供应链竞争力等方面有积极作用。国内供应链金融虽然起步较晚,但正在快速发展之中,根据有关机构预测2022年供应链金融市场有望达到19.19万亿规模。各方企业也都在积极参与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也已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在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发挥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银行对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较低,再加上中小企业在供应链网络中处于弱势地位,资金受“核心企业”占用,使资金链更加紧张,企业财务绩效受到很大影响,且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抗风险的能力以及水平较低等种种原因,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与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相比明显偏少,融资成本偏高,中小企业由此便陷入融资难的困境。
供应链金融的出现及进一步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资金占用问题进行有效的缓解。政府近年来也在大力支持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银保监会在 2019 年 7 月发布了供应链金融相关指导意见。意见中指出,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处于供应链上下游的众多中小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等相关配套服务,针对中小型企业在商业行为中信用评分低、融资困难等先天存在的短板,提倡银行应进一步提升相关的服务水平与能力,以供应链核心企业为依托,不断整合服务种类,进而提升服务水平。各地政府在近年来也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尽最大可能支持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目前,对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供应链金融开展的方式、存在的风险、融资绩效等方面,而关于供应链金融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研究还较少。财务绩效是反映企业经营水平和成果的综合评价指标,研究供应链金融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对于推动企业进一步开展供应链金融、完善供应链金融运作方式以及利益补偿机制,无疑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以中小板上市企业以及其典型代表—华英农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供应链金融中非核心企业也就是作为融资方的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具体研究目的如下:
(1)梳理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整体实施情况,研究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2)分析华英农业供应链金融实施情况,研究华英农业供应链金融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3)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促进与完善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的建议
1.2.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目前学术界对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供应链金融开展的方式、存在的风险、融资绩效等方面,而关于供应链金融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研究还较少,本研究能够从理论上进行一定的补充。
(2)实践意义
供应链金融正在逐渐发展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手段。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供应链金融获得低成本、稳定的资金,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动力。研究供应链金融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以及相关中小企业通过实施供应链金融提升财务绩效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有助于供应链金融在企业中的推广应用,让企业对供应链金融有更清楚的认识,为中小企业融资和提升财务绩效提供一种新途径。研究案例企业华英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开展对企业财务绩效产生的影响,分析对各项财务能力产生的具体影响并找到存在问题,有助于案例企业供应链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更好的提升企业效益,同时为同行业相关企业提供借鉴。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供应链金融
国内外对于供应链金融的定义有所不同,简单地说,就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尽管学界学者们对供应链金融持不同观点,但是各种定义之间在本质上是相互贯通的。
本研究中的供应链金融主要指处于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在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以及相关物流企业共同参与下,利用自身的应收账款、存货等资产或者其他方式获取资金的融资方式。
2.1.2 财务绩效
目前学界对企业绩效(Performance)还没有一个共同认可的定义,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众多学者认为,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构成了企业绩效。本研究中主要分析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财务绩效反映企业战略中目前正在实施及执行的活动是否能够正确地为未来最终的业绩做出贡献。一般来说,从效果和效率这两个方面能够对财务绩效进行合适的评估。前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公司在一定阶段的目标达成情况,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公司在某阶段内对于资源的利用情况。财务绩效评估不仅可以有效反映企业在具体企业活动中的实际情况所表现出来的指标,还能够十分全面、完善地评估一些企业营运、盈利、成本管理、资产管理与运用、资产负债等情况。目前学者对企业财务绩效的研究主要在于会计指标、市场指标和自定义指标上。
本研究中财务绩效是基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与获现能力综合后的财务绩效,从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角度来看,主要研究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也就是供应链金融融资方的财务绩效。
2.2 相关理论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1)理论阐述
20 世纪以来,经济学家认为信息在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70 年美国经济学家阿克洛夫发表了《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打开了信息经济学这扇大门[47]。信息经济学把信息的数量以及质量看的非常重要,认为这是影响人们所做的决策是否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但是要想拥有一定的信息量,就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正是因为信息成本的存在,人们对所要掌握的信息的意愿就会产生不同,所以就使得每个人掌握的信息量不同,这在交易的过程中称为信息不对称性。
市场交易双方的关系是委托与代理关系,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代理人拥有较多私人信息,而委托人得到的信息较少,使双方在信息上有明显的优劣差异。因此,就产生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两类问题。
逆向选择指的是市场的某一方如果能够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益而使另一方受损时,就会倾向于与对方签订协议进行交易。从信贷业务角度来说,融资企业对自身生产经营状况较为熟悉,而金融机构在评估风险时只是通过对财务报表分析等手段来评估企业经营状况,这就导致金融机构的风险把握不准确。因此只能通过设定一个统一贷款利率来平衡风险。这一统一的利率对于风险相对总体平均水平较低的企业来说,融资行为带来的预期收益要小于利息费用,这类企业则不会选择在这一利率下贷款,而对风险较高的企业来说,融资带来的收益大于利息费用,这类企业会为了获取资金会刻意掩盖不利信息,由此便会带来逆向选择问题。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逆向选择带来的信用风险,只能通过增加利率水平来作为风险补偿措施,导致优质企业在衡量成本收益基础上纷纷选择退出信贷市场,留存的不良企业比重增大,长远来看极不利于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道德风险指的是在信息不对称环境下,一方为了谋取自身更多私利从而损害另一方合法权益及利益的行为。如融资企业利用与银行的信息不对称,将借来的资金投资高风险项目或者明知企业有还款能力还通过故意违约来逃避偿付义务等诸如此类的现象,都是道德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在以上种种风险中,银行为了对风险进行规避,采取了信贷配给模式,以此来减少客户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说信贷配给是在国家规定的利率条件下,由金融机构来制定一些非利率的贷款条件对贷款企业进行限制,迫使部分融资企业退出市场,以解决资金的紧张问题,确保行业的良好运转。在信贷配给中的风险也是存在的,只能说进一步弱化了道德风险带来的不良影响。为此银行又在信贷配给的基础上,对一些经营不良、管理制度不完善的中小企业公司进行划分,被划分为高风险市场后,会进一步减少对于此类企业的信贷配给额度。
3. 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财务绩效影响实证分析................................ 27
3.1 研究假设..................................... 27
3.2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27
4. 供应链金融对华英农业财务绩效影响案例分析........................... 43
4.1 公司简介................................... 43
4.2 供应链金融实施概况...................... 43
5. 结论及建议............................. 59
5.1 结论............................... 59
5.2 建议....................................... 60
4. 供应链金融对华英农业财务绩效影响案例分析
4.1 公司简介
华英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英农业)是一家在 2002 年创立,主要经营业务为禽业养殖类的企业,后期逐渐发展为以樱桃谷鸭加工为主,羽绒加工、饲料生产等系列化生产于一体的大型禽类食品加工企业。公司经过不断发展壮大,并于 2009 年在深交所中小板挂牌上市,也是业界首家上市企业。该公司始终坚持“争创世界名牌”的企业信念与宗旨,规范运营,不断发展,持续拓宽国内外市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 15%,同时也远销海外 20 多个国家。
近年来,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一带一路”政策以及国家实施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华英农业公司不断加强公司治理,积极布局供应链金融。公司围绕供应链金融展开一系列相关建设,通过参股相关公司,提升企业物流的专业化运作水平,拓宽融资渠道,开展供应链金融的创新探索。在 2018 年公司与深圳国投供应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