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财务管理论文,本文从业务流程、信息系统、绩效评价和业财融合四个方面,利用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为 E 保险公司财务共享中心的运营发展提出了优化方案。优化后的 E 保险公司财务共享中心将会实现业务处理标准规范自动化、信息系统高度集成融合化、绩效评价科学有效化、员工向复合型管理会计转型。优化后会更有利于 E 保险公司财务共享中心向高级市场模式转型,未来的发展会更具有持续稳定性和价值创造性。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扩大,许多企业由集团企业投资或控股,随之而来的是管理费用的剧增、成本费用的激增和总部协调难度的增加,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财务共享中心这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应运而生。目前,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虽然简化了财务核算记账流程,但是陷入了财务管理的“性能瓶颈期”,亟需通过应用新兴技术实现职能突破,以满足企业管理者更深层次的数据分析要求,提升财务共享中心的管理价值。
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各领域,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不仅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新的引擎,还主导着各行各业实现从“职能企业发展”完成向“企业生存变革”数字化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也为财务共享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大数据存储技术提高了存储效率,提高了数据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保证了数据的全面性和完整性;通过大数据挖掘处理和汇总分析技术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打破了数据的局限性,解决了信息孤岛融合问题。
E 保险公司是一家大型国有财产保险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非寿险公司,在国内非寿险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引领着非寿险市场的发展。是世界 500 强企业之一,财产保险保费规模位居全球财产保险市场前列。为加快推进公司业绩向高质量、全面发展转型,提出创新发展驱动、数字一体化、国际领先化三大战略,同时财务共享中心的运营也面临转型困难,如何运营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挖掘数据管理价值,成为 E 保险公司财务共享中心转型发展的新需求。
图3-1 E保险公司财务共享中心内部结构图
......................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文献回顾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财务共享中心的构建、发展及业务流程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探索。 关于财务共享服务的定义,国内外学者认为财务共享概念来源于共享服务理论,Johnson(2016)认为财务共享服务是企业分散的业务工作被统一集中汇总在一起,财务共享中心集中对问题进行处理,这样的处理不仅可以提高公司服务水平,还可以节约公司成本[1]。Suzanne Kennewell(2016)指出,作为员工个人来看,财务共享中心是一个服务于整个公司所有部门的组织,有必要提供标准化的服务,使雇员就个别事项进行谈判和交流的机会受到限制。从各部门角度看,共享中心将任务集中统一处理,难以实现高质量的差异化运营支撑[2]。李雪娇(2017)认为,财务共享中心是对集团公司的业务活动进行梳理,总结出财务处理的标准,然后召集财务人员实行统一的财务处理,达到统一处理经济活动的目的,提高工作效率[3]。
关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的作用和优化措施,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见解。张莉莉(2017)认为,建立财务共享中心,不仅可以增强财务职能的价值再造,而且可以优化企业管理的管理成效,促进财务工作性质由财务服务型财务向财务管理型财务转变,从专项会计财务到价值创造型财务,为解决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提供了保障[4]。冯雪峰(2018)提出财务共享中心模式可以有效地对会计核算进行监督管理,实现财务工作的集中化,还可以有效地避免各级财务工作分散导致的监督失控。问责人员和流程集中在中心,便于开展监督问责,避免了财务风险的扩大[5]。陈栋栋(2016)提出,主要从集中财务具体数据、业务流程规范化、操作流程标准化几点来实现财务共享中心的成本价值,提高财务工作的质量效率、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同时降低公司成本费用 [6]。
财务共享中心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学者们对此解剖分析,得出了有利于未来发展转型的研究意见。李闻一等(2017)研究了共享中心的服务水平差异,认为加强共享中心服务职能定位可以提高共享中心的服务水平,并提出了以下四点建议来推动共享中心的发展: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应用大数据新兴技术,提高员工工作能力,完善服务质量考核内容和方法[7]。田莉志等(2018) 针对我国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存在的前期搭建准备工作不足、部分管控活动效果不好、与分支机构财务活动不一致、财务人员工作转型困难等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即完善前期搭建工作难度评估和各项准备、加强公司内控服务制度、建立规范的业务流程、组织整合人力资源管理等,以保证公司有效运行[8]。
................................
2 理论基础
2.1 财务共享中心的相关理论
2.1.1 财务共享的内涵
根据国际财务共享服务管理协会的定义,所谓共享服务,是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基础,以业务流程管理为核心,实现内部组织结构优化、规范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时效、降低公司成本为目的,为公司管理提供专业化财务服务的管理模式[11]。财务管
一标准、严格管控的天然优势,是共享服务应用最广泛的行业。财务共享服务主要依靠信息技术,将分散于不同地区的财务工作,尤其是简单重复、工作量大且容易统一规范的工作集中到财务共享中心处理,达到提升工作效率、加强管控、改善服务、助力财务转型的目的。
企业通过成立财务共享中心,完成财务组织结构和财务业务流程再造,集中统一规范的处理一些重复的、容易规范化、标准化的财务工作,实现财务数据共享。同时财务共享中心将分支公司的财务核算等基础工作集中统一处理,节约了公司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管理水平。
2.1.2 财务共享的理论基础
(1)分工理论
1776年,亚当斯密第一次在《国富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分工理论,并具体解释了分工理论。作者指出分工是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财富的数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直接带动财富的增长,分工是有效增加单位时间劳动量的有效途径。
分工越精细,就越能提高员工的熟练程度,从而更容易达到控制生成成本、降低操作失误、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财务共享中心就是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将各单位的会计信息集中起来,分配专人进行处理,之前各单位的会计人员重新细化分配岗位,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财务共享中心有效整合企业各分支机构的财务信息,充分发挥了规模集中化优势,实行专人专岗专业化作业,大大提高了财务管理效率,节约了时间和财务成本。
(2)标准化理论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提出标准化的业务操作,对工作的规范执行相当重要。企业把员工个人主观经验用客观的科学方法替代,是把操作流程等进行标准化梳理[12]。有了标准化管理,才有利于简化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员工绩效的考核标准才能更加公平公正。财务工作需要标准化,合理配置财务资源,合理控制财务工作的各个流程,从而实现财务业务流程标准化。财务共享中心规范了大量重复的财务信息,使财务流程的运作更加规范,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
2.2 大数据的相关理论
2.2.1 大数据的内涵
“大数据”是当下关注度比较高的新兴词语,大数据的概念被广泛推广是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 2013 年出版的《大数据时代》书中阐述的,由此开启了大数据理论的研究。他提出大数据引发的技术创新将改变人们的思维方法、工作方法和生活方式。可以说,大数据推动了时代的巨变,大数据是对大量数据信息,在很短的时间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并能对信息做出准确的分析和评价[14]。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给出的大数据定义是:一个在收集、储存、管理分析方面远远超出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的大规模数据集合。它具有数据规模大、数据流动快、数据类型多样、价值密度低等特点[15]。
大数据技术并不仅仅是字面意思那么简单,而是一种通过信息分析应用技术将大量数据信息进行专业化的处理分析,从而得出准确的数据分析结果,为领导决策者提供重要的依据。
2.2.2 大数据的特征
业界总结大数据的特征为 4 个“V”,即有四个层面:第一,数据量大。大数据的起始计量单位至少是 P(1000 个 T)、E(100 万个 T)或 Z(10 亿个 T);第二,数据种类多。第三,价值密度低。第四,处理效率高。最后一点也不同于传统的数据处理技术。
大数据的特色在于它能对海量的数据进行挖掘、处理、分析,但是同时它也需要云存储技术和虚拟化技术的支持。大数据技术的核心价值是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技术从大量繁琐的数据中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发现数据本身的价值,进行整理分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完成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后,做出准确分析判断,将这些数据信息数字化,转变成简洁清晰的方式提供给管理者,让管理者直接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拥有强大的风险防控力、机遇洞察力、最优决策力以及流程优化力。
图3-2 费用报销流程
..................................
3 E 保险公司财务共享中心现状分析 ..........................11
3.1 E 保险公司简介 ..................................11
3.2 E 保险公司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及发展历程 ..............................11
4 E 保险公司财务共享中心运营中的问题及分析 ................................23
4.1 情况调查和数据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