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财务管理论文格式、财务管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创业板公司多元化经营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研究

日期:2021年01月05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764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101031917214852 论文字数:36536 所属栏目:财务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财务管理论文,本文以我国创业板公司 2014-2018 年的样本数据为基础,对多元化经营与公司财务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具体分析了不同发展阶段下的创业板公司多元化经营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效果,构建了“多元化战略——公司生命周期——公司财务绩效”的研究体系,以公司综合绩效的评价得分衡量公司的财务绩效。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加速了资本产业风险的提高。为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满足新兴企业股票市场风险资本退出机制的需要,我国正式成立了创业板市场。2009 年 10 月 23日我国创业板市场正式开板,10 月 30 日有 28 家创业板公司集体挂牌,创业板交易市场正式开启。截至 2018 年 10 月末,共有 734 家创业板公司,其总市值约为 4 万亿元,累计 IPO 融资 3820 亿元,平均每家 5.2 亿元,股权再融资累积达到 2753 亿元,主要行业涉及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水电煤气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运输仓储业、信息技术业、金融业、商务服务业、科研服务业、公共环保业、居民服务业、教育业、卫生业和文化传播业等,不仅涵盖中小型创新技术企业,还包括发展潜能巨大的大型企业。其主要目的在于扶持创新性强、成长性高的中小型企业,建立合理有效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提供自主创新国家战略融资平台,建立多维度的资本市场体系。创业板的快速发展不仅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和促进资本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我国资本市场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业板公司高成长性的动力来源于强大的创新能力,创新主要表现在公司资产和股权结构新、涉及行业和发展模式新等方面。创业板公司在成立初期,由于经营状态不稳定、盈利能力较差、企业规模有限等因素,其主营业务占据的销售比重较高,行业结构比较单一。随着创业板市场逐渐完善,部分企业发展成熟并迅速占领市场,企业经营业务模式逐渐丰富,纷纷向未曾涉足的领域渗透,以求获取更多利润。正是这样的模式给予了创业板公司飞跃发展的机会,使公司能在短期内得到快速增长,迅速扩大市场份额,成功迈向成熟期。但若不能把握发展机遇,很可能逐渐走向衰落,步入衰退期。同时,随着公司发展,主营业务收入比重逐渐降低,多元化现象较为明显,这也是创业板公司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但创业板公司的成长性存在非线性关系,很难采用单一指标对其进行衡量。例如,Gomes 和 Livdan(2004)的研究发现,企业组织结构与多元化经营的关系密切相关,只有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才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发展能力。企业在并购初期由于缺乏竞争优势,会导致企业绩效显著降低;随着企业竞争优势的增强,并购整合工作能使管理协同效应发挥真正的作用,进而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1]。作为投资者,既可以从企业内部增长因素和外部环境两方面进行衡量,也可以从企业核心技术能力、行业划分情况、企业发展状况以及企业所处生命周期四个方面进行衡量,这就为研究创业板公司的经营模式提供了多样化的视角。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从现实看,公司在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时,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在不考虑公司实际经营水平的基础上盲目实施多元化经营,致使公司蒙受损失,存在实施过度的问题;部分公司由于难以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缺乏灵活的经营机制,致使剩余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风险不能有效转移,存在实施不足的问题等。基于此,通过本文的研究力求回答以下问题:一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与财务绩效存在什么关系?与财务绩效哪些方面存在关系;二是对于不同行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下的创业板公司,其多元化经营程度与财务绩效存在什么关系?三是针对上述公司,如何实施多元化的经营战略能够更好的提升公司的财务绩效,增加公司的价值?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为创业板公司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具体实施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和依据。

1.2.1 研究内容及其结构

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在体系架构方面分为五章进行具体研究。

第一章绪论。概括说明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包括理论背景、实践背景、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概括阐述论文的研究思路,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提出探究创业板公司多元化经营和财务绩效关系问题的研究宗旨,为本文的实证分析及政策建议提供基本的框架性指引。

第二章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主要从多元化经营的界定、多元化经营指标的衡量、多元化经营的动因理论、财务绩效的界定与纬度划分四个方面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明确论文的写作主线和研究思路。

第三章理论分析研究假设。主要从理论和机理方面分析创业板公司多元化经营对总体财务绩效的影响、多元化经营对财务绩效四个方面的具体影响,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下创业板公司多元化经营对总体财务绩效的影响,为创业板公司开展多元化经营战略提供借鉴。

第四章实证研究与结果讨论。阐释具体的研究方法、相关数据来源以及处理方式、模型的架构、对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person检验和具体的回归分析,并结合本文的理论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具体分析哪些原因导致了实证分析的结果。同时,对实证研究结果进行必要的讨论,提出切实有效地提高公司财务绩效,避免相关问题的发生等方向性的思路和措施,为政策建议的提出奠定基础。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图1-1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文献综述及评析

2.1.1 国外研究综述

自20世纪70年代企业兼并浪潮以来,国外一些学者就开始了对企业多元化经营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从研究内容看,主要聚焦于如何界定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如何对企业的多元化程度进行衡量、企业财务绩效的维度和划分、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对财务绩效有什么样的影响等四个方面。

(1)多元化经营的界定。多元化经营(diversification)又称多样化经营或多角化经营,在理论界和实务界也存在着与多元化经营内涵相近的概念,分别为多种经营和多样经营。例如,Klier(2009)将多元化定义为经营状态和经营过程下的多元化经营两方面。企业在不同经营状态下会表现出不同的多元化产品经营模式,在不同的经营过程下也会开拓多元化的经营市场和经营领域,充分表现多样性的特征[4]。Bernheim 和 Winston(1990)认为多元化经营实际上是一种“妥协”性行为,其本质是为了协调平衡竞争者与自身间的利益,通过对不同市场领域的拓展降低其在某一市场领域的攻击性,主要针对从不同的市场角度进行多元化经营[5]。美国学者Ansoff(1957)重点关注公司经营生产的产品,认为根据公司产品种类和适用性的不同,可以将市场划分为不同领域,强调通过生产新产品的方式来开发新兴市场,是成长型公司向新的市场销售和投放新产品以扩大市场份额的经营模式[6]。Gor(t1962)认为两种产品如果具有较小的需求交叉弹性,且生产两种产品所需的资源在短期内无法相互转移和相互影响,那么这两种产品就独立存在于市场中。对于独立市场中若干种产品的供给行为就可称为多元化[7]。此后,Pitts 和 Hopkins(1982)使用“商业”一词取代“行业”或“市场”,并对多元化经营的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JingooKang(2013)认为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本质上是为了平衡现有资源与未来开发资源间的关系。当多元化经营的实施并不会导致企业现金流之间相互影响,那么多元化经营就有助于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财务绩效水平[8]。Graham Kenny(2011)将多元化定义为通过企业并购方式拓展行业规模,增加企业在不同市场领域的竞争优势,达到提高企业绩效、增加企业利润的方式,认为可以通过财务指标衡量企业的运营状况,采用激励手段提高经营管理者的决策水平,切实可行的将多元化经营发展成企业的可持续战略[9]。

..........................


2.2 理论基础

针对多元化的相关理论及其影响因素,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探究。较有代表性的是 Montgomery(2010)提出的关于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四大理论,即资源基础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市场势力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进行研究。与此同时,也有很多学者倾向于采用生命周期理论对不同发展阶段下的公司进行探究。

2.2.1 资源基础理论

关于资源基础理论,Teece D J.(1980)认为多元化经营就是实现对公司有限资源的充分利用,整合公司的富余资源,用于开拓新的市场,寻求新的发展行业,在充分利用公司剩余资源的基础上,提高公司的财务绩效[35]。Montgomery(2010)认为资源的专用性会对公司收益产生显著的影响。高专用性的资源拥有较高的边际收益,但行业适用性相对较低;反之,低专用性的资源拥有较高的行业适用性,但边际收益相对较低。公司资源专用属性的不同,造成了多元化经营战略的不同[36]。Chatterjee 和 Wernerfelt(1991)进一步指出,公司的资源类型决定公司的多元化类型。如果能够发展成具有优势资源的公司,其资源的专用性就越强,剩余资源的利用程度就越高[37]。Matasusaka(2001)认为,实施多元化的并购模式可以有效的降低准入门槛,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实施多元化发展能够为企业特殊性和专业性的交易提供依据[38]。马明申(2012)重点对不同模式下公司多元化经营与治理结构的匹配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公司的多元化经营与范围经济关系密切,在对范围经济与产生根源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相比于股东至上的治理模式,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更有利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