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论文格式,论文格式中文摘要及关键词:“摘要”二字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书写,“摘”与“要”之间空两格,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关键词”三字采用小四号字黑体,顶格书写,一般为3—5个。(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论文格式,供大家参考。
1.论文正文字数
论文字数要求见《大连海事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摘要
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摘要,要求用中、英文两种文字给出,中文摘要的字数一般为300字左右,以能将规定内容阐述清楚为原则。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的内容应完全一致,在语法、用词上应准确无误,摘要页不需写出论文题目。
中、英文摘要应各占一页,编排上中文在前,英文在后。
(1)中文摘要 摘要标题:三号宋体,加粗,居中,段前20磅,段后10磅,无缩进,“摘”和“要”之间空4格(两个字符)。
摘要内容:小四号、宋体,首行缩进2个字符,段前段后0行,多倍行距1.25. 关键词:摘要内容之后隔一行书写,顶格、加粗、小四号、宋体。各关键词之间用分号,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加标点。
(2)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用Time New Roman字体,其他排版要求与中文摘要相同。
3.目录
目录应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条三级标题及其页码,含:
(1)正文章、节题目(理工类要求编到第3级标题,即×。×。×;文管经法类等专业可视论文需要进行编排);
(2)结论;
(3)参考文献;
(4)致谢;
(5)附录。
目录标题:三号宋体,加粗,居中,段前20磅,段后10磅,无缩进,“目”和“录”之间空4格;
各章题序及其余:小4号宋体;自动生成,段前段后0磅;一级标题空2个字符(空4格),二级标题空4个字符(空8格),三级标题空6个字符(空12格)。
4.论文正文
(1)标题
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每章开始另起一页书写。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应在15字以内,不加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必须采用时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
各级标题理科顶格,文科缩进2个字符。
①章标题 三号加粗,多倍行距1.25,段前20磅,段后10磅
②节标题 四号加粗,多倍行距1.25,段前0.5行,段后0.5行。
③条标题 小四号加粗,多倍行距1.25,段前0.5行,段后0.5行。
④款、项标题 小四号,多倍行距1.25,段前0行,段后0行。
(2)正文文本
论文中所用字体,未特殊说明的,一律中文字体为宋体,数字、英文为新罗马字体,日语为MS MINCHO. 正文采用小四号,多倍行距1.25,段前0行,段后0行,首行缩进2个字符。
(3)论文层次
层次以少为宜,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层次要求统一,若节下内容无需列条的,可直接列项。具体用到哪一层次视需要而定。
各层次题序及标题不得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孤行)。 理工科论文层次一律使用“第1章”“1.1”“1.1.1”“1.1.1.1”“(1)”“①”.文科论文层次一律使用“一、”“(一)”“1”“(1)”“①”.
5.页眉页脚
页眉:毕业设计(论文)从正文开始到致谢为止加页眉页脚,附录不加。页眉为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宋体小五,居中。
页脚:毕业设计(论文)的摘要、目录、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等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编排。附录开始用阿拉伯数字单独编排。
6.引用文献标注
引文标注采用顺序编码制。正文中引用文献的标示应置于所引内容最后一个字的右上角,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 ]”中,用小4号字体的上角标。要求:
(1)引用单篇文献时,如“二次铣削]1[”.
(2)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各篇文献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讫序号。
如,…形成了多种数学模型 ]1311,9,7[-…
(3)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文献序号的“[ ]”后标注引文页码。 如,…间质细胞CAMP含量测定108101]3[-……含量测定方法规定 92 ]3[…
(4)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则用小4号字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0-13]可知”.不得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各级标题处。
7.名词术语
科技名词术语及设备、元件的名称,应采用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中规定的术语或名称。标准中未规定的术语要采用行业通用术语或名称。全文名词术语必须统一。一些特殊名词或新名词应在适当位置加以说明或注解。
采用英语缩写词时,除本行业广泛应用的通用缩写词外,文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应该用括号注明英文原词。
8.物理量标注
(1)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 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应符合规定。论文中某一量的名称和符号应统一。物理量的符号必须采用斜体。表示物理量的符号作下标时也用斜体。
(2)物理量计量单位 物理量计量单位及符号不得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及符号。计量单位可采用汉字或符号,但应前后统一。计量单位符号,除用人名命名的单位第一个字母用大写之外,一律用小写字母。
非物理量单位(如件、台、人、元、次等)可以采用汉字与单位符号混写的方式,如“万 t·km”,“t/(人·a)”等。 不定数字之后允许用中文计量单位符号,如“几千克”. 表达时刻时应采用中文计量单位,如“上午8点3刻”,不能写成“8h45min” 计量单位符号一律用正体。
9.外文字母的正体与斜体用法
物理量符号、物理常量、变量符号用斜体,计量单位等符号均用正体。外文字母采用Times New Roman 字体。
10.数字
除习惯用中文数字表示以外,一般均采用阿拉伯数字,用Times New Roman 字体。
11.公式
(1)公式的格式
论文中的公式应另起行,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定”等),文字前空4个字符。 公式应标注序号,并将序号置于括号内。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个公式的序号为“(1.1)”.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或“由公式(1.1)”.公式末不加标点符号。
公式较长时最好在等号“=”处转行,如难实现,则可在十、一、×、÷运算符号处转行,转行时运算符号仅书写于转行式前,不重复书写。转行后公式的其他部分应该和“=”后的第一个字符对齐。
公式应该是可编辑的,若是采用word2007版编写的公式,在文档转化为2003版之后,公式会转化为图片,应该再用2003的office版本重新编辑。 公式段前段后3磅,多倍行距1.25.公式主体居中,序号右对齐。作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保持美观。
(2)公式注意事项及示例
公式中用斜线表示“除”的关系时,若分母部分为乘积应采用括号,以免含糊不清,如α/(b cos x)。通常“乘”的关系在前,如αcos x / b而不写成(α/ b) cos x. 公式中应注意分数线的长短(主、副分数线严格区分),长分数线与等号对齐。 公式中第一次出现的物理量代号应给予注释,注释的转行应与破折号“--”后第一个 字对齐。破折号占4个字符,注释物理量需用公式表示时,公式后不应出现公式序号。 公式示例见式(2.1)。 ???íì=t copt TC TC TC ififh h?>t tTC TC(2.1) 式中,? B 、? C--分别为定子相电压瞬时值(V);
Rs、Rr--分别为转子绕组电阻(W); Ls--定子等效两相绕组自感(H)。
12.插表
表应有自明性。表格为规范的三线表。
(1)表题
每个表格均应有表题(由表序和表名组成),居中位置。 表序一般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个插表的序号为“表1.1”,第二章第一个插表为“表2.1”等。表序与表名之间空1个字符,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表有统一单位的,加圆括号,括号紧接表头,不空格。 表题置于表上,要求用5号字体,加粗居中,段前段后0行,多倍行距1.25,首行不缩进。
(2)表头和数据
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不加粗。表头中可采用化学符号或物理量符号。 表中单位应写在每一列的表头中,加圆括号。
表中数据应准确无误,书写清楚。数字空缺的格内加横线“-”(占2个空格宽度)。表内文字或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采用通栏处理方式,不允许用“//”、“同上”之类的写法。
表中文字说明句末不加标点,字号尽量采用5号字(当字数较多时可用小5号字,但在一个插表内字号要统一),多倍行距1.25,段前段后0行。
(3)表的格式
①表的大小
选中整张表,右击,自动调整:根据窗口调整表格。表格的表格线为黑实线,线条0.5磅。
②表的对齐方式
表中内容全是单行,全表选中,右击,单元格对齐方式:水平居中。若表中内容有分行情况,右击,单元格对齐方式:中部两端对齐。编者也可以按照需要,保持表的美观。
③表的编排
插表之前文中必须有相关文字提示,如“见表1.1”、“如表1.1所示”.一般情况下插表不能拆开两页编排,如某表在一页内安排不下时,才可转页,以续表形式接排,表左上角注明编号,编号后加“(续表)”,并重复表头。
表与上下正文间需空一行编排。
13.插图
(1)总体要求
图应有自明性。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内容正确。选图要力求精练,插图、照片应完整清晰。插图应符合技术制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