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读者的行为模式
4.1.1 泛阅览空间的使用主体
4.1.2 读者的行为内容
4.1.3 读者的行为特点
4.2 读者处于泛阅览空间环境中的心理需求
4.2.1 读者的心理需求层次分析
4.2.2 读者心理需求对泛阅览空间的影响
4.3 读者在泛阅览空间中的停留节点
4.3.1 读者的停留行为习惯
4.3.2 读者在不同泛阅览空间中的停留节点位置分析
4.3.3 不同泛阅览空间停留节点的位置归纳
4.4 读者对场所精神的认知分析
4.4.1 场所精神的概念及形成条件
4.4.2 读者对泛阅览空间效果的认知
4.4.3 读者的泛阅览空间形象的认知
4.4.4 泛阅览空间场所精神认知的总结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京津冀地区公共图书泛阅览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5.1 泛阅览空间的位置和平面形式设计
5.1.1 与门厅结合的泛阅览空间
5.1.2 与走道结合的泛阅览空间
5.1.3 与庭空间结合的泛阅览空间
5.1.4 泛阅览空间位置和平面形式设计策略
5.2 泛阅览空间的空间界面及色彩质感设计
5.2.1 空间的边界效应
5.2.2 泛阅览空间的空间界面
5.2.3 空间界面的色彩质感设计
5.2.4 泛阅览空间空间界面及色彩质感设计策略
5.3 泛阅览空间的光环境设计
5.3.1 光环境与人体知觉
5.3.2 泛阅览空间的光环境分析
5.3.3 泛阅览空间的光环境设计策略
5.4 泛阅览空间的景观环境设计
5.4.1 泛阅览空间内景观的作用
5.4.2 泛阅览空间景观环境设计策略
5.5 公共图书馆泛阅览空间的设计要点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建筑论文范文五:城市双修下峰峰矿区中心城区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研究
本文以峰峰矿区中心城区的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选取点——广场、线——典型街道、面——公园三个不同类型的空间形态,在城市双修理念的指导下,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跨学科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等方法,对其进行改造提升的研究。首先通过对峰峰矿区中心城区广场、街道和公园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指出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其次是结合以公众参与为核心的满意度评价法,构建居民满意度模型,定量的分析中心城区广场、街道和公园中满意度较低的指标。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双修理念的影响
1.1.2 峰峰矿区中心城区广场、街道和公园改造的必要性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概念界定
1.3.1 独立工矿区
1.3.2 城市双修
1.3.3 城市公共空间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内容
1.6 研究框架及创新点
1.6.1 研究框架
1.6.2 创新点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2.1 城市公共空间
2.1.1 城市公共空间的分类
2.1.2 城市公共空间的影响要素
2.2 城市双修
2.2.1 城市双修理念的起源与发展
2.2.2 城市双修理念的基本内容
2.2.3 城市双修的含义
2.3 城市双修和城市公共空间改造之间的关系
2.4 城市公共空间相关案例分析
2.4.1 城市广场:岳阳市中心城区广场
2.4.2 城市街道:海宁市江南大道西延道路
2.4.3 城市公园:三亚红树林生态公园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峰峰矿区中心城区公共空间现状分析
3.1 概况及研究价值
3.1.1 峰峰矿区概况
3.1.2 SWOT分析及研究价值
3.2 中心城区公共空间现状分析
3.2.1 中心城区城市公共空间概况
3.2.2 峰峰镇区城市公共空间现状整理及分析
3.2.3 彭城镇区城市公共空间现状整理及分析
3.2.4 临水镇区城市公共空间现状整理及分析
3.3 中心城区公共空间存在问题
3.3.1 城市生态方面
3.3.2 城市功能方面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峰峰矿区中心城区公共空间满意度评价
4.1 研究样本及方法
4.1.1 研究样本
4.1.2 研究方法
4.2 满意度评价模型建立
4.2.1 指标选择原则
4.2.2 指标体系构建
4.2.3 指标权重确定
4.3 调查问卷
4.3.1 问卷设计
4.3.2 数据整理
4.3.3 数据计算
4.4 中心城区横向满意度分析
4.4.1 峰峰镇区居民满意度分析
4.4.2 彭城镇区居民满意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