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建筑学论文格式、建筑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姚衙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

日期:2021年04月24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340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104131356274882 论文字数:45566 所属栏目:建筑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质性衰败,从而影响街区的活力。

面对此种现实状况,该角度的触媒重点应该放在建筑及基础设施提升,针对姚衙前历史文化街区不同建筑类型及破败情况采取保护、修复、翻新、恢复、改建拆除等措施,对基础设施方面,街巷相关的基础设施提升应该与街巷保护更新一块儿实施完成,建筑内部的基础设施提升应与建筑保护更新工作同步。物质性城市触媒角度应该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措施。

街区功能不适主要是姚衙前历史文化街区现状的功能不能满足街区现代生活的需求程度与标准,包含建筑单体的功能不适与街区整体的功能不适。依据城市触媒理论,从功能不适的角度出发,应该考虑哪些功能需要置换,或植入哪些新的功能,该角度的触媒载体选择目标是街区功能满足人们需求,恢复街区功能“自信”,激发街区活力,从街区历史功能业态中找寻功能或引入新的功能,选择示范性的功能触媒,通过资本投入及合理的干预与引导,使整个街区实现功能性更新。

图 2-2 2005-2019 年我国以城市触媒理论为主题、历史街区相关为关键词的研究论文篇数年度分布

.........................


结论与展望


(1)研究结论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趋向于综合性、多元化方向发展,不仅涉及物质环境的改善更新,还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需要结合街区自身特点探索适合发展的保护与更新模式。姚衙前历史文化街区见证了明清至今数百年的历史发展,街区具有风貌连续性、建筑风格独特性、历史业态多样性、市井生活丰富性、人文环境特殊性等特点,自身历史文化价值高,具有保护的必要性;但其存在物质环境衰败、功能单一、基础设施落后、原真性文化流失、活力丧失等问题,街区急需更新发展,街区经历过粗放化的棚户区改造背景是不同于其他历史文化街区重要特征,吸取经验教训,规避相邻的郁孤台及灶儿巷两大历史文化街区“大规模、一刀切”更新模式,综合判断,采用小规模、可持续渐进的更新模式更适宜街区发展。

“城市触媒”作为一种城市设计理论,具有策略性指导价值,运作模式强调在不改变触媒自身属性的前提下,策略性的引入新元素,通过小规模的触媒反应辐射更大圈层触媒效应,形成连锁反应,从而促进整个区域活力发展,运作模式具有小规模、渐进式的特点,与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观念相契合;同时触媒是由城市所塑造的元素,然后反过来塑造城市本身环境,目标是促使城市可持续性渐进的发展,具有反哺性,运作过程中触媒不会削弱现存元素的价值,反而通过有利转换可以提升其价值,这一运作特征有利于历史文化街区触媒元素的保护。因此,城市触媒理论在更新观念与运作机制方面都适用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并能指导构建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历史文化街区触媒应用策略框架,即:触媒准备、选择触媒载体、塑造与激活触媒载体、触媒效应控制与引导、触媒效应释放与反哺。

参考文献(略)